摘要:连刚出道的小明星都天天想着怎么刷存在感,好像没点动静就活不下去似的。
文丨妙
如今的内娱,好像早就被流量那套东西给缠上了。
今天这个明星靠机场街拍上热搜,明天那个艺人拿绯闻炒热度,
连刚出道的小明星都天天想着怎么刷存在感,好像没点动静就活不下去似的。
可偏偏有个人,在这个圈子里待了快二十年,愣是没跟这些事沾过边,
他就是余少群。
零绯闻、零炒作,连个正经热搜都没几条,却没人说他一句不好。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在这个恨不得靠炒作“续命”的娱乐圈,
余少群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这二十年的路,到底藏着多少不一样的故事?
其实余少群的路,从一开始就和那些靠流量“起飞”的明星不一样。
14岁那年,他瞒着家里人,偷偷报考了武汉艺校的汉剧班,
那时候家里人都觉得学戏苦,想让他好好读书考大学,
可他就认死理,非要钻进戏曲这行当。
进了艺校才知道,苦日子才刚开始:天不亮就得爬起来吊嗓子,
对着镜子一板一眼抠眼神,为了练身段稳当,腿上绑着砖头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汗珠子砸在地板上都能积成小水洼。
后来他成了汉剧大师陈伯华先生的弟子,跟着先生学水袖、练唱腔,
连吃饭走路都在琢磨戏里的身段。
觉得自己底子还不够,又跟着越剧老师琢磨唱腔里的婉转,
硬是把不同剧种的精髓揉进了自己的功夫里。
真正让他“破圈”的,是电影《梅兰芳》。
那时候他还是个戏曲演员,却被陈凯歌选中演青年梅兰芳。
为了吃透这个角色,他直接闭关几个月,从台步到水袖,
从唱腔到眼神,全按京剧科班的规矩来。
早上五点起来练晨功,白天跟着京剧老师学身段,
晚上对着梅兰芳的老唱片一句一句抠唱腔,
连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态都透着老派艺人的讲究。
就凭着这股子钻劲,他不仅拿下了电影里的角色,
还一举成了观众眼里的“小梅兰芳”,算是真正从戏曲舞台走到了大众眼前。
《梅兰芳》火了之后,找他的综艺、商演、炒作剧本堆成山,
可他愣是没接几个,别人忙着上热搜刷存在感,
他倒好,转头扎进了话剧《风雪夜归人》的排练场,这一扎就是八年。
有人说他傻,放着流量红利不赚,偏去啃话剧这块“硬骨头”,可他不管这些。
话剧舞台没那么多镜头滤镜,全靠真功夫撑着,台词、身段、情绪都得精准到秒,
他就跟着老演员一句句磨台词,一场场抠走位,连谢幕的姿态都要练上几十遍。
后来他在影视圈也没按套路走。
明明靠“古装美男”出圈,却偏要拒绝这种标签,
转头去演底层小人物、反派角色,甚至接拍文艺片,
别人觉得他“资源降级”,他却觉得,演员要是被一个标签框死,那才是真的完了。
这些年他产量不高,却部部都在琢磨角色,从眼神到小动作都透着戏。
有人质疑他“不红”,他也不争辩,只是默默把时间花在排练场和剧本上。
《戏台》这部作品中,余少群饰演的凤小桐更是将这种底蕴展露无遗,
在戏班里属于名角行列,需扮演虞姬,台上姿态要柔美,台下则需具备风骨。
他一出场便挥动水袖,手腕轻轻一转,身段明显出自戏曲专业训练养成。
唱段并不多,但那一句“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用京剧小嗓唱的又清又亮,尾音带有颤音,
令台下观众不由自主地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在戏里凤小桐站在台上时背挺得笔直,眼中流露出一股倔强,
这股倔劲还真有点像余少群自己。
别人追逐流量的时候,余少群守住戏台。
别人喊着“破圈”的时候,他琢磨着如何把老戏的身段融入到新角色里,
在戏里,凤小桐说过“戏比天大”,在戏外,余少群也是这样做的。
戏外诠释戏比天大要想让角色站得住脚,就要把功夫扎扎实实往下沉,一点马虎不得,
生活中的余少群更是把这份纯粹融入到了骨髓里。
父亲去世之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照料母亲上面,推掉了不必要的应酬,
买菜做饭成了他的日常。
感情方面更是干净得像张白纸,这些年从未传出过绯闻。
与其说他不懂娱乐圈规则不如说是懒得应付,
毕竟比起综艺里强装的人设,他更愿意守着戏本过日子。
别人用奢侈品包装自己时,他的生活最多的还是排练厅的灯光和母亲种的花花草草。
现在的流量明星,好像都忙着用热搜包装自己,
今天发个机场图,明天炒个CP,后天参加个综艺卖人设,恨不得天天挂在热搜上。
可热度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还是“顶流”,
过两年没新话题,观众转头就忘了,就像一阵风刮过,连痕迹都留不下。
余少群偏不这样。
那些靠包装火起来的明星,热度像泡沫,戳一下就破,
余少群这样的演员,靠作品一点点攒口碑,每个角色都透着功夫。
观众提到他,想起的是青年梅兰芳的温润,是凤小桐的风骨,不是热搜上的话题。
他不算“顶流”,却比很多流量活得更久,毕竟观众记不住热搜,
但会记住戏里那些立得住的人物。
匠心铸造永恒角色余少群这二十年,其实就是给内娱提了个醒:
演员的底气从来不在热搜里,而在角色里。
演员这行,说到底还是得靠角色说话,流量再热闹也撑不起长久,
能让观众记住的永远是那些立得住的人物。
说到底,内娱不缺流量明星,缺的是愿意沉下心磨戏的演员,
余少群用自己的路证明,匠心沉淀的角色,才是真的能留得住的。
希望余少群能一直这么"犟"下去,继续带着他的戏骨劲演下去,
毕竟对他这样的演员来说,观众记得住凤小桐,记得住青年梅兰芳,就够了。
来源:皮皮余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