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挂着“零蛋”,却称“百亿票房先生”,这3位演员不要再吹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17 11:35 1

摘要:当 “百亿票房先生”的头衔成了娱乐圈的“流量密码”,有些画风却渐渐跑偏。

当 “百亿票房先生”的头衔成了娱乐圈的“流量密码”,有些画风却渐渐跑偏。

有这么一批演员,就是演艺圈的“特殊存在”。

手里拿着堪称“零蛋”的那份票房成绩单。

名字堂而皇之地跟“百亿”这两个字扯上了关系,变成了媒体报道里常挂的“票房神话”。

一看他们的作品清单,确实有不少赚大钱的影片。

仔细挖掘一番才发现,要么就是在那些星光璀璨的大片里露个面,算是轻松拿个名额。

要嘛就是在那种拼盘电影里充个几分钟的酱油配角。这种“蹭出来的百亿”到底是对演员实力的一种认可,还是自我安慰的自娱自乐呢?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名气”而莫名觉得心里有点儿虚浮?

刘昊然

没想到吧,年纪轻轻的刘昊然,已经是个“百亿票房大师”了!

影人榜单里,他的名次紧跟沈腾、吴京、黄渤之后,一下子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不少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余淮”那个时候。

那张小巧精致的脸蛋,再配上单眼皮和那一对标志性的小虎牙,笑起来特别显得年轻有活力。

带点稚气、青涩味,绝对就是名副其实的“高智少年”。

可如今,早就变了样子,和以前不一样啦!

陈思诚一把挖掘出来,顺势登上了大银幕,前面有《北京爱情故事》的电影版,接下来又有《唐探》系列。

票房直线上升,知名度也水涨船高,整个人都火到发光。

紧接着,那些大导演一个接一个地伸出橄榄枝,像陈凯歌、吴京之类的,都有邀约在其中。

刘昊然挺走运的,虽然出场的镜头不算多,但他参演的那些电影,几乎都是大热的作品。

《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以及《流浪地球》这几部电影,都是近年来特别火爆的作品。

这些还只是“开胃菜”而已,靠着一部《南京照相馆》,就一下变成了“电影大咖”,身价也是蹭蹭上涨。在像高叶、王传君、王骁这些演技老到家的演员面前,似乎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他总是保持一脸淡定,仿佛在剧情之外游离。这一表现,也引来了不少关于演技的质疑声。

“百亿票房先生”,也许真的是实力比名气还要强啊。

那部让人反感的电影《燃冬》,又一次被提起了。

勇于放下自己的形象,这点确实值得称道,不过结局总觉得不太理想,就像“小孩偷偷穿大人衣服”那种别扭的感觉。

演技显得挺别扭,还挺尬的,形象也是油腻又沉重的那种,跟及格线差得远远的。

是不是凭实力闯出名号,慢慢拼出来的“百亿票房大师”呢?

还是靠“借助”来的“假百亿票房大咖”嘛?

欧豪

到现在为止,观众还是难以把欧豪和“百亿票房先生”联系在一起。

我只记得,他就是那位喜欢唱跳、身上带点痞气的少年。

他被谢霆锋狠狠捧着,当成宝似的供着,资源各种往他手里塞。

海清一看他那模样,心里觉得挺感动,忍不住跪在地上大声说:“你真是我的神!”

曾经觉得他只是个傻小子罢了,没想到,人家提前搞清楚了市场的套路,早早转行,轻松吃上了电影这碗饭。

市场上大部分的主旋律电影里,都能看到欧豪的身影。

他名气虽然不算大,外貌也不特别出众,但却能轻轻松松地过上“拍戏自由”的生活。

像《建军大业》《中国机长》《八佰》《烈火英雄》《悟空传》《妖猫传》这些影片也都在宣传片单里。

没有几个能抗打的主角作品,看看票房榜单,满满都是高票房的电影,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像《我和我的父辈》这种拼盘式的电影,只在某个单元里亮相,带动整体票房的效果其实挺有限的。

在《满江红》中扮演“郑万”的角色,只是众多人物群像中的一个。

虽然他的戏份有一些精彩的地方,但并不算是绝对重要的角色。

有时候演技不太稳,反而搞得观众眼前一亮,《建军大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将军叶挺,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变成了“在火光中手舞足蹈的偶像”。

他们确实怀着“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份精神,没必要非得用肢体动作来拆解吧?

靠那些配角撑起票房的套路,让整体票房总和看起来像是靠搭便车搞起来的。

之后主演的《铤而走险》《三叉戟》这些影片,票房表现都不算特别出色。

里面有一部分的口碑和票房都双双不太理想,扑得挺惨的。

李晨

跟“范胖胖”分手之后,李晨似乎就被冷落得差不多了。

好多人似乎忘了,他可是鲜有人提的“百亿票房大师”。

《跑男》一火起来,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候,名声那是杠杠的,号召力也是没得说。

他直接冲进电影圈,连续推出好几部作品,基本都围绕着主旋律的内容转圈。

判断“票房含金量”的核心,就是看他当“一番主演”时,能不能顶起整部电影的票房份额。

不过,李晨一担纲主演的那些片子,差不多都遇冷,反响一般。

他自导自演的那部《空天猎》,投资和票房的表现完全不成正比,曾经一度被称为“票房毒药”。

要是没有女友帮忙零片酬出院,估计就是真正的“亏得心疼”。

时间一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演技其实被高估得厉害啦!

在《六姊妹》中,她脸上满是皱纹,但居然演出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真是让人佩服。

明明就是“老腊肉”,非得往“新鲜小生”那边凑,真让人觉得挺反感。

这形象完全不搭,又看得出演技也跟着走下坡路,一整场给人感觉“麻木不仁”,一点生气都没有。

感觉不到那灵气十足的演出,反倒散发出一股疲惫和倦意,眼袋都挺大的了。

是荣誉也是枷锁

归根到底,“百亿票房先生”这个称号,不仅是一份荣耀,也成了一种束缚。

这其实代表了一种演员实力的标志,也是推动他们不断向前的动力所在。

像沈腾和黄渤,这两位演员可真算得上是市场上公认的“票房保障”。

那么多粉丝都是冲着他们的名字去买票的,坚信只要有他们在,电影再差也能救回来。

当这类角色变得满天飞,大家都陷入“演啥像啥”的怪圈里,即使粉丝再坚定,也难以拯救口碑。

因为,观众的期待值提高了不少。

沈腾,经历了从《夏洛特烦恼》到《满江红》,身份也不断变化,从“喜剧人”变成了“双面间谍”。

在各种背景和人物设定不一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呈现出一样的效果,真是挺神奇的。

偶尔一次两次还能理解,可要是三次四次,就容易让人觉得你在敷衍粉丝了。

真正厉害的演员可不是靠一招就走天下,而是在不断打破自己、重塑自我,呈现出“千人千面”的多样风格。

再看看黄渤,好像在演技的天地里迷失了方向,渐渐变得疲惫不堪,变得麻木起来。

在《封神》系列里,他的登场似乎并没有让作品更添光彩。

在《戏台》里的表演显得有点夸张,整体形象和角色的感觉之间,差距挺大的,让人觉得有点不搭。

其实,这并不能说他们的演技不好。

不过,对于那位曾靠演技“打破偏见”的演员来说,这真算不得什么。

要从“观众期待”中跳出框框,可能比再次演绎那个成功的喜剧角色还难呢。

结语:

“百亿票房先生”不仅是市场给的荣誉头衔,还变成了用数字束缚演员价值得隐秘枷锁。

能带来一瞬间的资源和地位,可长远来看,却难以支撑演员对“表演本质”的深入追求。

只有付出更多努力,敢于突破,才能配得上那可观的片酬,不是吗?

屏幕前的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别忘了在下面留个言,一起和大家聊聊呀!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来源:摸鱼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