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性配角这篇文章写到崔明冲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疑问,虽然崔明冲在我心里已经被贴上了渣男的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有才能,而且也是切实想要为百姓做事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八贤王也很赏识他,不知道如果八贤王事先知道凶手是崔明冲,他还会不会
男性配角这篇文章写到崔明冲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疑问,虽然崔明冲在我心里已经被贴上了渣男的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有才能,而且也是切实想要为百姓做事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八贤王也很赏识他,不知道如果八贤王事先知道凶手是崔明冲,他还会不会让包拯查下去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我觉得八贤王是个很爱惜人才的人,在庐州的时候第一次遇到包拯,他在相处中发现包拯是个很正直的人,脑子逻辑也很清楚,更是一个破案的高手,他就有心想要培养,想要提点一二。
只是包拯的脑子里没有这么多的大局观,他只知道是非对错,执着地只想找到真相,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或许不够圆滑,但他绝对会是一个清廉的好官,会是一个真正愿意为百姓做事的人,所以他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包拯机会,哪怕最后差点儿导致大宋和高丽开战他也没有后悔自己支持了包拯。
还有公孙策,虽然很多人都说八贤王和崔明冲他们赏识包拯,忽略了公孙策,但我觉得并没有,八贤王也是很喜欢公孙策的。
包拯在庐州因为自己执着于真相导致高丽怒了的时候,他自己内心也是懊悔和迷茫的,不知道因为真相而让庐州可能陷入生灵涂炭到底对不对时,八贤王就说过是公孙策让他来劝包拯的,夸赞公孙策看似高傲,其实是个理直气壮的君子,同样也是一个可造之材。
只不过整部剧的主角毕竟是包拯,所以剧情上不好太过铺开去叙述罢了,其实我认为公孙策是比包拯更适合为官的,他有原则,也有大局观,因为父亲是个府尹,他对政治上的动向都略知一二,如果有一天在真相和百姓面前抉择的时候他会做出跟八贤王一样的举动,这一点在第三部的第一个案子中就得到了印证。
八贤王对崔明冲亦是如此,他和庞太师是死对头,崔明冲做了状元后去庞太师府中谢恩,这就说明他应该之前就是庞太师的门生了,然后他又对庞惜燕一见钟情,成了庞太师的女婿。
按理八贤王对崔明冲应该是看不上的,但他向来对事不对人的,正如他曾经跟包拯和公孙策所说的那样,崔明冲是心中开阔之人,于他而言是个人才,所以本来庞太师当考官他不同意,崔明冲当主考官他就没意见,因为他认为崔明冲跟他理念一致,都想通过科举考试为朝廷选取真正的好官。
他对崔明冲是寄予厚望的,本想着到时候包拯和公孙策也当官,三个人一起为朝廷效力,能够更好地为百姓做实事,大宋也可以更好。
但他没想到科举考试才刚开始考生就接连被杀,这倒是也算是给了包拯一个很好的展现机会,八贤王担心包拯应付不了会有危险,出差途中直接折返回京城,刚好就碰到包拯抓住真正的凶手,而庞太师要保下这个凶手。
八贤王本是认为这凶手或许是庞太师手下的某个门生,亦或是这件事跟他有什么关系,可能还想着有好戏看呢!包拯在公堂之上解出诗谜时,八贤王还忍不住大喊“人才”!
可当崔明冲在公堂之上抬起头,八贤王自己都愣住了,在那一刻他应该很希望包拯错一次,但包拯这回算是人赃并获,因为崔明冲是在杀公孙策的时候被抓的,他百口莫辩,况且崔明冲自己都承认了,不知道如果有得选择,他会不会为了政治而让包拯放弃真相呢?
我觉得不会,因为崔明冲犯的并不是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的小事,八贤王是一个能为了社稷安全而愿意牺牲自己的人,就像他自己猜到秀珠之死所为何事后他想用死来掩盖这一切,只是不希望大家知道这个秘密,万一六子真有继承皇位之心,那大宋必定会动乱。
可崔明冲没有,他虽然冠冕堂皇的说杀人是因为自己壮志未酬,但这件事如果他坦白,哪怕不是对庞太师坦白,是告诉八贤王说有考生威胁他,八贤王也会力保他。
所以在最后八贤王对崔明冲很是失望,说他是太贪恋权位才会谋划这次的杀人事件,他俨然已经不是他心目中的好官了。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