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6日下午三点,范晓蕙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消息,字里行间带着急:“7月13号后就没见过父亲,徐萌带着他和东西从碧水庄园搬走,有人知道他在哪吗?”
8月16日下午三点,范晓蕙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消息,字里行间带着急:“7月13号后就没见过父亲,徐萌带着他和东西从碧水庄园搬走,有人知道他在哪吗?”
这条消息像块小石子,在关注范家的人里荡开圈。有人记得,碧水庄园那套院子里,范曾住了快二十年,书房窗台上总摆着两盆文竹,是他亲手浇的。
谁也没料到,八个小时后,法国时间深夜两点,范一夫的朋友圈亮了。
三张照片,背景是北京东城区那家刚开的美术馆——灰砖墙上嵌着“范曾美术馆”五个金字,是范曾自己题的。镜头里,79岁的范曾穿着深蓝色中山装,背着手站在一幅画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嘴角带着点笑。旁边站着的徐萌没化妆,穿件浅灰色棉麻衬衫,手里攥着个保温杯,看样是刚泡的茶。
“老爷子来看展,精神头不错。”范一夫配了句话,定位藏在法国巴黎的某个街区。
这就有意思了。
美术馆是7月29号开的,范一夫的个人画展就在这儿办。按照片里的展签,范曾看的那幅《松风图》,是范一夫上个月刚画的。也就是说,7月底到8月15号之间,范曾至少来美术馆逛过一回——那会儿他明明在北京,可亲闺女范晓蕙却在到处问“我爸在哪”。
有人翻出范晓蕙之前的帖子,说7月13号那天,她去碧水庄园送刚出版的《范曾画集》,院门换了锁。物业说“徐女士让换的”,她打父亲电话,关机;打徐萌电话,没人接。院子里的文竹枯了半盆,窗台上的砚台还扣着,像是走得匆忙。
而范一夫这边,IP地址在8月1号就显示回了法国。他8月4号在四川发过一条美食动态,配图是红油火锅,配文“陪朋友办事,顺便尝鲜”——算下来,他离京时,范曾应该还在北京。
更耐人寻味的是画展里那幅合画。
画是2021年作的,那年楠莉刚走。大半个画面是范一夫画的山水,墨色浓淡铺得匀,就像他年轻时跟着范曾学画的样子——1993年楠莉带着他嫁过来,30岁的范一夫第一次见范曾,手里攥着本自己画的《虾趣图》,紧张得手心冒汗。范曾没多说,只把画往桌上一铺,拿起笔添了几笔虾须,“笔锋要活,像水里游的”。
如今这幅合画,范曾只在留白处添了艘小船,船夫戴着斗笠,篙子刚插进水里,水波漾开三两道纹。就这寥寥几笔,画面忽然就动了。
范一夫总说,继父教他画画,更教他“藏锋”。2005年他从法国回来,范曾把“北京范曾艺术品鉴定中心”的事交给他,说“做事比说话重要”。这些年他很少接受采访,朋友圈里要么是画展现场,要么是范曾的旧照,偶尔发张巴黎街景,配句“想念北京的炸酱面”。
可这次,他偏在范晓蕙找爹的节骨眼上,从法国发来照片。
有人猜,是不是家人之间有误会?范晓蕙急着找父亲,或许是联系不上;范一夫晒照,或许是想告诉大家“老爷子安好”。毕竟照片里的范曾,看着确实硬朗——中山装袖口扣得严严实实,手里还捏着支放大镜,正往画的细节处凑。
美术馆的工作人员说,7月底开展那天,范曾来了,跟范一夫站在展厅里聊了快俩小时,“说这幅山的皴法比前几年进步了”。徐萌在旁边剥橘子,时不时递一瓣给范曾。
至于现在范曾在哪?没人说得清。
范晓蕙的朋友圈没再更新,范一夫的照片底下,有人问“老爷子现在还在北京吗”,没见回复。法国的夜还长,北京的美术馆该开馆了,阳光透过玻璃顶洒在画上,那艘小船上的船夫,仿佛还在慢慢撑着篙。
家人的心思,就像画里的留白,看着空,其实藏着太多没说的话。
来源:壬水微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