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郭麒麟这孩子,出身按说够 “顶配” 了吧?亲妈在日本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听说家底厚得能堆成山;亲爸更不用提,郭德纲 —— 德云社的顶梁柱,在相声圈那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要说郭麒麟这孩子,出身按说够 “顶配” 了吧?亲妈在日本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听说家底厚得能堆成山;亲爸更不用提,郭德纲 —— 德云社的顶梁柱,在相声圈那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可你猜怎么着?就这条件,他小时候过得比普通人家孩子还拧巴。别人家里好吃好喝紧着孩子,他呢?得等师兄弟们都吃完了,才能上桌扒拉两口剩下的;犯错了,别人挨两句说就完了,到他这儿,那批评能比别人重一倍,一点情面都不给留啊。
按说 “生在罗马” 的主儿,怎么就把日子过成了这样?
郭麒麟刚落地那会儿,郭德纲还没熬出头呢,就是个在相声圈摸爬滚打的小演员,一家人挤在小房子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啊,他亲妈胡中惠跟郭德纲过不到一块儿去了 —— 老话儿说 “贫贱夫妻百事哀”,大概是日子太苦,矛盾越积越多,最后俩人散了。胡中惠一扭头去了日本,把这刚几岁的孩子扔在了国内。
爹妈散了,最遭罪的还是孩子。郭麒麟那会儿被送到爷爷奶奶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郭德纲呢?一门心思扑在相声上,想在圈里站稳脚跟,忙得脚不沾的,更别说陪孩子了,郭麒麟想见他一面都难。偶尔见着了,没说几句话就得分开。别的小孩童年是撒娇耍赖、被爹妈捧在手心里,他呢?小小年纪就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心里头那点孤独和盼着见爸爸的劲儿,估计没少偷偷抹眼泪吧。
好不容易等郭德纲在相声圈熬出点名堂,把郭麒麟接到身边了。孩子心里头肯定乐啊:终于能跟爸爸住一块儿,能尝尝被父亲疼爱的滋味了。结果呢,单纯就是在幻想
在德云社里,郭德纲对郭麒麟那叫一个 “往死里严”。演员夏雨都说过,郭德纲对这儿子,简直像 “法西斯” 一样。别的徒弟犯点小错,师父可能笑着说两句就过去了;郭麒麟要是出点岔子,那劈头盖脸的骂声能把屋顶掀了,还专挑人多的时候说,一点面子不给留。
吃饭得等师兄弟们全撂筷子了,他才能上桌扒拉两口,好东西轮不着他先碰;在社里,明着是 “少东家”,实际上谁都能使唤他,做啥都得小心翼翼看别人脸色,就怕哪步错了又挨训。
长期这么被 “压着”,孩子能不憋屈吗?郭麒麟那时候特别不自信,见着郭德纲就发怵,走路都得低着头,生怕自己哪点做得不对,又招来一顿数落。
后来他 13 岁拜了于谦为师,正式进了德云社,想着 “我好好学相声,当个合格的接班人,爸爸总能多看我两眼,夸我两句吧?”
哪成想啊,爸爸的要求反而更严了。每次上台演完,郭德纲总能挑出一堆毛病,不管他多努力,好像永远都达不到爸爸的标准。再后来,郭德纲再婚了,娶了王惠。说实话,王惠对郭麒麟还行,没拿他当外人,可这日子刚有点缓劲儿,弟弟郭汾阳出生了。
这一下,郭麒麟在家里的 “位置” 更尴尬了。
郭德纲对这小儿子,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小郭汾阳打小住的是北京的大别墅,穿的戴的全是名牌,走到哪儿都被郭德纲带着,跟个小尾巴似的。
再看郭麒麟呢?成年后自己在外头租房住,他总说 “我爸的钱是他的,我的是我的”。旁人听着觉得这孩子有志气,可说白了,里头多少有点无奈?
一个在蜜罐里泡大,一个在 “家规” 里熬大,这差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还好郭麒麟是个争气的主儿,没被这日子磨垮。现在不光相声说得好,演戏、上综艺,哪样都拿得出手。《庆余年》里的范思辙,《赘婿》里的宁毅,圈了多少粉;上综艺更别说,嘴皮子溜,反应快,从来不让别人的话掉地上,不管啥场合都能应付得妥妥帖帖。
大伙儿都说他 “高情商”,可谁琢磨过?这 “会来事儿” 的本事,说不定就是从小在压抑里练出来的生存技能。他总小心翼翼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敢随便说心里话,怕说错了挨骂,怕让人不高兴 —— 这些,不都是小时候被 “管” 出来的吗?
再说说他和亲妈的关系。胡中惠在日本把日子过成了富婆,可那是她的,跟郭麒麟没多大关系。母子俩平时很少见面,电话都打得少,接通了也无非是 “吃了吗”“挺好的” 那几句,亲妈该有的热乎劲儿,几乎没有。
郭麒麟心里头能不盼着母爱吗?可在他最需要妈妈抱一抱、哄一哄的时候,妈妈远在天边。之前有回上节目,主持人问到家里的事儿,他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虽然很快就笑着掩饰过去,但那点难过和委屈,谁都看得出来。
现在郭麒麟在圈里混得这么好,按说该扬眉吐气了吧?可郭德纲在他心里,好像还是个解不开的疙瘩。每次回家,看着爸爸对弟弟那股子疼爱的劲儿,他心里能不泛酸吗?他拼了命想证明自己,想让爸爸说句 “儿子你真棒”,可在爸爸眼里,好像他永远比不上那个被捧在手心里的小儿子。
咱作为看客,也只能盼着他能慢慢解开心里的结,真真正正活得舒坦点。毕竟这孩子这么努力,这么能扛事儿,值得被好好疼疼。你们说呢?
来源:缘分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