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6天票房2.5亿,6亿成本大片被影迷抛弃,亏本已成定局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22:28 1

摘要:不仅排片占比远低于《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上座率甚至比不过贾冰主演的喜剧电影《奇遇》。

文案|芝麻

编辑|柠檬

《东极岛》扑了。

上映六天,票房才2.48亿,预测票房一路跌至5.09亿,惨不忍睹。

不仅排片占比远低于《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上座率甚至比不过贾冰主演的喜剧电影《奇遇》。

网传《东极岛》的投资达在5.7亿到6亿之间,票房至少要达到18亿才能回本。

而眼下不容乐观的票房状况,也让制片人梁静泪洒路演现场,呼吁观众传播影片正向口碑。

不过,这种“卖惨”行为观众并不买账,票房惨淡,影片本身的问题才是“罪魁”。

影片的视觉效果上,处处流露着工业大片的痕迹。

无论是1:1复刻的战俘船,还是超过40小时的水下拍摄,不可否认,这些画面有着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但是,这些视效场面并不能够掩盖剧情的硬伤。

也就是回到影片的最本质的内容,如何讲好故事。

这部电影改编自1942年,装载英军战俘的里斯本丸号被袭击,在侵略者灭口时,东极岛渔民顶着枪林弹雨,救下战俘。

而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最应该被传颂、赞扬的是东极岛渔民的英雄事迹。

因为他们冒死的行动,出于纯粹的大义、质朴的人道主义。

但是,导演管虎在《东极岛》的播客中却说:

“很难理解中国人冒着枪林弹雨去救人,他既不是你亲戚,又不是你同胞,素不相识,单纯说因为善良勇敢去救人我觉得解释不通。”

“人物的行为动机一直是创作初始困惑我们的地方”

作为一部主旋律大片,创作者居然不能相信这种“人道主义精神”,而是要费力的寻找动机,那么如何拍摄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在影片上映后,我们看到了主创为角色设计出的动机。

先是阿荡在战俘船上牺牲,阿赑为弟弟复仇,手刃岗楼中的四个日军。

紧接着是他带来侵略者将要登岛屠村的消息,生死一线的情况下,渔民终归决定放手一搏。

亲情迸发的力量、绝境生出的勇气,这是影片给出的动机。

如果单纯是一部战争片,那无可厚非,但作为一部有着历史原型的影片,动机的模糊、异化,背离了原型事件中渔民的救人动机。

改编是基于历史真实、逻辑真实的锦上添花,而不是跳出原本事实的“魔改”。

02主创回应引争议

基于史实改编的主旋律影片,并不是不允许虚构成分出现,但这些内容一定建立在完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

比如《南京照相馆》中的几个角色,都是虚构人物,他们的身份背景、行为动机 ,完全融入进真实的历史背景中。

而在《东极岛》中,阿荡(吴磊饰)与阿赑(朱一龙饰)两兄弟的性格差异、阿花(倪妮饰)代表的女性力量,以及陈先生(陈明昊饰)。

这几个角色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演员的发挥,也诠释了角色的生命力。

但是,电影赋予角色的身份,却在最初就偏离了原型的内核。

在电影开场,就交代阿赑、阿荡是海盗后代,生活在岛上另一边。

在其他渔民被哨所的日军控制时,阿赑能用贿赂的方式换来出海的自由。

兄弟两个人的身份和行为立刻与普通渔民区分开,对角色的艺术加工太刻意。

但影片改编最不成功的一处,是将渔民救援的群像,变成个人英雄主义。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绝大部分镜头给到了杀人、救人的男主,而真正的渔民,反倒成为了主角的背景板。

本该感染观众的,是渔民英勇救人的行动,而不是具体到某一个人物身上的传奇色彩。

关于影片的改编,导演管虎的回应,更是避重就轻。

他先是强调“剧情片是与纪录片有严格区分的”,接着回应了影片中一些争议的问题:

“他这个要是一直在(集体)里面,力量会小很多。”

“一个人物如果没有个人能力,需要他干什么?”

但是,他只解释了改编部分的用意,却没有回答不了这些二次创作的内容,与原型事件内核的联系。

原型事件中,东极岛渔民齐心协力救人,他们作为集体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而影片中制造内部冲突对立,认为从互相排斥到目标一致更有力量的设定,多此一举。

主创的解释反倒让观众更加反感。

制造矛盾、强化动机,在创作中允许存在,但在这部影片中,前提是不能曲解渔民的形象与动机。

最简单、直接的善良,难道不比个人英雄更加震撼?

当动机被改变、群像被削弱,影片就只是个海陆动作场面填充的空壳。

03结语

《东极岛》的失败,是电影舍弃了原型事件中打动人心的群体力量和无私大爱,转向了强调视觉效果、个人英雄的商业片套路。

创作者的回应更是“清高”,想要教会观众如何欣赏剧情片,理解他的改编。

既要坚持自己的“艺术见解”,想要特立独行,但又愿意迎合观众、接受建议,还想要电影有出色的票房成绩。

既要又要还要,何尝不是又当又立。

选择了暑期档这样流量巨大的档期上映,就要承担伴随机遇而来的风险。

没有真材实料,观众又为什么要为电影买单?

来源:星宿影视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