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照顾智障儿子12年,再婚娶王筠为妻,如今终于苦尽甘来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16 13:55 1

摘要:七十年代末高考终于恢复了,那时的王诗槐是安徽合肥书香门第中走出的“天之骄子”,他从五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迈入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前程看似一片光明。

编辑| HR

年近67岁的王诗槐,气质儒雅,从未把风骨丢弃,难以相信,这个风轻云淡的老戏骨,曾经在离婚后,独自照顾了儿子12年。

虽然儿子是“智障”,可是王诗槐却一直苦苦坚持着,不愿与外人诉说,好在命运怜惜他,让他再一次拥有了婚姻,把初恋王筠娶回了家。

在妻子的支持下,王诗槐终于不需要逞强了,在王诗槐这里,苦尽甘来是他的“修行结果”,因为他从小时候开始,就不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

七十年代末高考终于恢复了,那时的王诗槐是安徽合肥书香门第中走出的“天之骄子”,他从五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迈入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前程看似一片光明。

在大学里,他邂逅了张晓明,一位比他大三岁的上海姑娘,她朴实清纯,两人因对表演的共同热爱而日渐亲近,有一回,慰问演出时天寒地冻,张晓明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冻得嘴唇发紫,王诗槐见状,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军大衣,将她紧紧裹在怀里,那一刻,爱无需多言。

但是毕业后,现实的考验如期而至,张晓明作为上海人,留在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而王诗槐却被分配回老家合肥话剧团,在那是个通讯不便的年代,异地恋的苦楚被无限放大,他们都以为,只要事业足够成功,就能跨越所有障碍。

于是王诗槐拼命接戏,只为早日调到上海,给爱人一个安稳的家,而他做到了!凭借在《张衡》《华罗庚》等影片中的出色表现,上海电影制片厂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1984年,他们终于在上海一间仅八平米的斗室里结了婚,很快,儿子王海平出生了,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本该是幸福的顶点,却成了他们命运的第一个岔路口,夫妻二人都是演员,事业上升期,聚少离多是常态。

为了不耽误彼此前程,他们做了一个当时看来再正常不过的决定:将半岁的儿子送回合肥,交给父母照料,他们以为,这只是暂时的牺牲,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然而,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王诗槐在福建拍摄电影《多彩的晨光》时,一封加急电报让他心头一紧:儿子病重,制片主任担心影响进度,陪他一同赶回合肥。

原来,儿子感冒转肺炎,已昏迷不醒,张晓明也从话剧排练场匆匆赶回,医院里,夫妻二人心急如焚,但张晓明剧院的演出任务迫在眉睫,陪伴两天后只能匆匆返回上海,王诗槐守了十天,孩子仍未脱离危险。

这时,制片主任催他回剧组,几十号人停工一天的开销巨大,一边是危在旦夕的骨肉,一边是整个剧组的生计和自己的前途,这选择足以压垮任何人,最终,王诗槐含泪告别儿子,返回片场,他或许以为,现代医学能创造奇迹,但他没算到,这个选择的代价,他要用一辈子来偿还。

虽然儿子王海平的命是保住了,但高烧导致的大脑缺氧,给他留下了永久的智力损伤,后来甚至并发癫痫,曾经的天伦之乐,瞬间变成无底深渊,这个家,从此再无宁日。

王诗槐和张晓明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倾尽所有,但一次次燃起的希望,又一次次被现实浇灭,疲惫和绝望开始侵蚀他们的感情。

而争吵如影随形,张晓明埋怨,若当初不送回老家,或许就不会这样,王诗槐反驳,若她愿为家庭牺牲部分事业,全心照料,悲剧或许可避,他们互相指责,其实是指责那个无力回天的自己,这份沉重的爱,渐渐成了捆绑彼此的枷锁。

看着前途未卜的儿子,再看看身边同样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丈夫,张晓明看不到未来,或许,放手是唯一的出路,1994年,她提出了离婚,选择了从这场看不到尽头的苦难中“逃离”,去寻找另一种可能,王诗槐没有立刻同意,试图挽回。

但当一个人的心已走远,任何挽留都是徒劳,妻子的决绝让他心寒,也让他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下去,1995年,他们正式分手,王诗槐独自承担起抚养儿子的责任,他给儿子改名王奕丁,希望能改变命运。

离婚后的日子,一片灰暗,王诗槐一边拍戏养家,一边照顾儿子,儿子智力虽有欠缺,但情感敏锐,他会时常问:“妈妈去哪儿了?”于是王诗槐只能编造各种谎言。

有时,儿子会拿着两个苹果,固执地坐在门口,说要等妈妈回来一起吃,每当这时,王诗槐只能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任泪水无声滑落,他一度以为,自己的人生就会这样在孤独和守护中走到尽头,他不敢再奢望爱情,因为他觉得,没有哪个女人愿意接纳这样一个“拖油瓶”。

然而,命运似乎总在关上一扇门后,悄悄留下一扇窗,1996年,在带儿子去合肥看病的火车上,他竟意外重逢了高中的初恋女友——王筠,故人相见,恍如隔世。

王筠留学日本,事业有成,却也经历了感情坎坷,至今单身,听完王诗槐的遭遇,王筠泪流满面,她看到的,不是一个被生活击垮的男人,而是一个在绝境中依然坚守的父亲,于是王筠做出了一个让王诗槐震惊的决定,她放弃在日本的一切,回到上海,对他说:“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和你一起照顾奕丁。”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幸福,王诗槐站在了人生的第三个路口,是继续沉浸在过去的伤痛中,还是勇敢地向前一步?他选择了后者,1997年,王诗槐与王筠组建了新的家庭,婚后,王筠提出了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想法:他们应该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

这样,等他们老了,这个孩子可以和他们一起,成为哥哥王奕丁的依靠,次年,女儿王伊佳出生,给这个历经风雨的家庭带来了新的阳光。

而王筠用她的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她像亲生母亲一样照料王奕丁的起居,督促他进行康复训练,甚至在他的坚持下,陪他学习弹钢琴,锻炼大脑和双手的协调能力。

如今,王奕丁已经四十多岁,身高一米八三,长相帅气,除了反应稍慢,外表与常人无异,而王诗槐,为了给儿子和家庭更好的生活,六十多岁依然在片场奔波,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到儿子成家立业,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回望王诗槐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和承担,年轻时,他选择了事业,却在家庭上留下永久遗憾,面对破碎的婚姻,他选择了坚守,扛起了一个父亲的全部责任,当幸福再次敲门时,他选择了勇敢,给了自己和儿子一个完整的家。

人生的路,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和承担,那个曾经站在聚光灯下的英俊小生,最终在生活的磨砺中,扮演好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一位父亲,这出戏没有剧本,没有重来的机会,却比他演绎的任何一个角色,都更加真实和深刻。

本文信息来源于:

【1】《演员王诗槐:和智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感谢初恋的不离不弃》

【2】《第一代琼瑶男主,照顾智障儿子十余年,二婚娶初恋苦尽甘来》

【3】《男演员王诗槐百度百科》

【4】《王诗槐:我的前辈,我的戏》

来源:青史难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