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高票房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6 10:37 2

摘要:高口碑低票房,似乎只能反映一件事,就是如今的电影市场仍然低迷。以至于那么多高分电影都不能把更多观众吸引进影院。

在暑期档开始之前,我说今年暑期档是“史上最强暑期档”。从电影的口碑上看,我说对了。

然而这么好的口碑却没能兑现足够亮眼的票房。

截至8月14日,今年暑期档共收获票房91.86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暑期档票房是95亿。

在电影口碑上,2024年暑期档只有电影《走走停停》豆瓣评分达到8分,和今年暑期档相差甚远。

高口碑低票房,似乎只能反映一件事,就是如今的电影市场仍然低迷。以至于那么多高分电影都不能把更多观众吸引进影院。

但如果我们看另一组数据,就会发现高分电影其实已经把更多观众吸引进影院。据公众号“电影票房”介绍,今年暑期档在观影人次上已经反超去年同期。

之所以在票房上存在差距,是因为今年暑期档的平均票价低于去年。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今年暑期档的平均票价是37.4元,而2024年是41元。

而且在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我们也能观察到电影从业者的适应与转变。大明星+大IP模式正在失灵,中小成本影片凭借口碑异军突起。

今年的暑期档,在貌似没有增长的票房背后,其实诸多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大明星+大IP失灵

YIQIYINGCHUANG

在《长安的荔枝》最后一场路演上,一位观众坦言他在网上看了枪版,这直接让导演大鹏破防。

尽管大鹏在豆瓣答网友提问的时候一再强调,《长安的荔枝》并没有亏钱。但是从他在各个场合的反应来看,这个票房成绩远不如他的预期。

大鹏之所以对《长安的荔枝》抱有高预期,相信是他认为自己的电影充分满足了既往爆款电影的市场规律:大明星+大IP+喜剧,buff都叠满了,怎么能亏呢?

然而在今年暑期档,这个市场规律正在失效。大鹏的处境还算不错,至少像他自己说的,没亏。不输当赢。

而另外几部大明星+大IP的电影,亏得是一塌糊涂,比如陈可辛的《酱园弄》,姜文的《你行!你上!》,还有管虎的《东极岛》。

陈可辛搞了三十几个明星组成拼盘,7年没有新作品的姜文本人就是最大的IP,管虎更是搭上了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主旋律列车。

但是没用,当电影本身质量不行的时候,大明星+大IP就变成了大负担。请的明星越多,片酬成本越高,影片场面越大,制作费用越高。

电影本就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在市场繁荣的时候,制片方还能收获高回报。但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制作高成本大片就成了一场赌博。不是大成,就是大败。

然而思维惯性会让制片方不敢轻易舍弃大明星+大IP这个套路,在他们看来,放弃这一套路风险更大。

不只是中国电影,好莱坞电影同样如此。今年暑期档好莱坞大片前所未有的多,除了《F1:狂飙飞车》之外,基本上都是续集或翻拍电影。

这也是好莱坞的惯性思维,相比于原创一部电影,拍摄续集或翻拍是更稳妥的选择。

但结果恰恰是原创的《F1:狂飙飞车》成为暑期档口碑最好的好莱坞电影,甚至还延长了一个月的密钥。

中美大片的这种保守选择,源于电影越来越高的制作成本。成本越高越不敢冒险。

这就类似于国内各大城市都有的商业步行街,你会发现它们的店铺千篇一律,都在卖长沙臭豆腐、老北京酸奶、台湾烤肠、丝绸旗袍、首饰木雕……还有当地文创雪糕。

为什么这些商家不能打出差异化?“得到头条”的一篇文章给出了答案:这些步行街的租金太高。高成本的压力让你没时间去试错,去慢慢积累人气。

所以你只能选择那些已经被全国步行街市场验证过的商业模式,结果就是“极高的成本导致极低的容错空间,最后让整个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

这一规律在电影市场同样适用,而且好莱坞电影对大明星+大IP的依赖比中国电影更严重。但同时,这也给创新提供了机会。

腰部电影的胜利

YIQIYINGCHUANG

当观众对大明星+大IP模式感到厌倦的时候,中小成本影片就有机会凭借内容抢占市场。比如今年的两部高口碑电影《南京照相馆》和《戏台》。

《南京照相馆》其实不算是小制作,网上预计其制作成本是2.7亿元,与《长安的荔枝》和《你行!你上!》相差无几。

但这几部影片比起《酱园弄》《东极岛》超5亿的制作费用,当然不能算是高成本大片。《长安的荔枝》能够不亏,恐怕也和成本控制的好有关。

在演员选择上,《南京照相馆》和《戏台》都舍弃了明星扎堆模式。《南京照相馆》里只有男主角刘昊然是一线明星,而《戏台》里最大牌的明星(陈佩斯除外)黄渤据说没要片酬。

不再依赖大牌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也就不需要支付昂贵的片酬,这极大降低影片的制作成本,从而也就提高了影片抗风险能力。

有意思的是,今年有几位演员在大银幕上频繁露脸,甚至让观众生厌。比如雷佳音、陈明昊、王传君、杨皓宇……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物美价廉”。

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市场转变的一个趋势:“经济实惠”的演技派正在赢得更多的机会。而明星的高片酬或许会因此遭遇冲击。

这股“物美价廉”风甚至吹到了动画片行业。今年两部2D动画片《罗小黑战记2》《浪浪山小妖怪》凭借口碑异军突起。

《哪吒之魔童闹海》让我们见识到动画片的票房潜力,而两部2D动画则让我们看到创作优质动画不一定需要昂贵的3D技术。

中等成本影片在暑期档取得票房佳绩,证明了大明星+大IP并非是取得票房的唯一渠道。

而降下来的成本也同样降低了市场风险。尽管能否取得票房奇迹是个玄学,但通过控制成本实现盈利却并非不可能。

对于提振低迷的电影市场来说,多部电影实现盈利比一部电影票房大卖更重要。

舆论是把双刃剑

YIQIYINGCHUANG

票房大卖是个玄学,除了电影本身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否与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比如《孤注一掷》抓住了电诈这个话题,《好东西》抓住了女性主义这个话题,而《年会不能停》则抓住了职场打工牛马这个话题。

今年暑期档,为了能够调动观众情绪,众多影片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光是“打工牛马”这个赛道就挤进来三部电影:《长安的荔枝》《戏台》《浪浪山小妖怪》。

说句老实话,把《戏台》和打工牛马连在一起属实有些勉强,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是陈佩斯本人。

今年暑期档最热的话题无疑是抗战胜利80周年,电影《南京照相馆》正是抓住这一话题引发了观影热潮和舆论热议,它也因此成为今年暑期档最大赢家。

然而引导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很可能电影出品方的宣传角度刚好与观众的想法南辕北辙,结果就陷入到负面的舆论漩涡中。

比如同样是抗战题材的电影《东极岛》,导演管虎没管住嘴,在播客上表示很难理解中国人冒着枪林弹雨去救人只是出于善良,结果激怒了网友。

还有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宣发时邀请电影《出走的决心》人物原型苏敏和网红傅首尔站台宣传,想要蹭一波“独立女性”的流量,结果遭遇了舆论反噬。

制片方的这个选择很令人费解,一部主打合家欢的电影为什么要去蹭女性主义的热度呢?颇有些没苦硬吃的劲头。

傅首尔和苏敏

所以电影宣发引导舆论要慎重,碰对了能把你捧上天,碰错了能把你踩入地。倒不如学习一下导演饺子,电影上映之后就闭口不言,让作品自己说话。

距离今年暑期档结束还有半个月时间,预计票房与去年持平,与前年的206亿仍然相去甚远。

电影市场的低迷仍在持续,但转型也在悄然发生。当观众对主流模式(大明星+大IP模式)不再感冒,就是其他模式进场的机会。

其实回看好莱坞的发展历程,始终在遵循这一规律。而中国电影市场化道路才刚刚起步,甚至还没有走完一次轮回。

因此今年暑期档市场给我的感觉,既没那么乐观,但也不必太过悲观。

来源:学长的大口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