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宗一派 琴师伴多家” 万瑞兴:做一名琴师太不容易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15 19:25 1

摘要:如果京剧没有京胡的伴奏,就不成其为京剧,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我认为:在一场演出中,京胡伴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个戏的成功与否、精彩与否。试想,梅先生如不是王少卿操琴,马先生不是李慕良操琴,张先生不是何顺信操琴,演出效果就不会那么精彩,流派风格和个性就不会那

如果京剧没有京胡的伴奏,就不成其为京剧,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我认为:在一场演出中,京胡伴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个戏的成功与否、精彩与否。试想,梅先生如不是王少卿操琴,马先生不是李慕良操琴,张先生不是何顺信操琴,演出效果就不会那么精彩,流派风格和个性就不会那么突显。他们的伴奏从韵味到气口,从垫头到过门,从指法到弓法与自身的流派风格浑然一体,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再加之琴师的托、保等技法,使演员的唱如虎添翼,如鱼得水,给观众美的享受。

前辈琴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我们年轻一代的琴师应该努力钻研,继承下来,在京胡艺术上更上一层楼。我想,只要努力学习和实践,均能踏上成功之路。

京胡在京剧乐队中起领、带作用,要有驾驭一个戏的能力,从尺寸到劲头,“人”“转”“收”都应吃透。京胡可以独奏,也可以协奏,但在京剧中它的功能主要是伴奏。一个琴师的水平高低,一是基本功,二是伴奏水平。基本功要求三点:一是音准,二是音色,三是音量。我们知道,乐器构造越简单,操作的难度就越大。京胡就是如此,一根担子,一个筒,两根弦。弦的粗细,皮子的薄厚软硬,天气的阴晴,码子的高低大小,均是影响音准、音色、音量的因素。而钢琴、小提琴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七八岁的孩子也能弹出、拉出美妙的旋律来。但京胡能定准、拉准,好听,强弱控制有序,没有几年十几年的磨炼是不行的。只有苦练基本功才能驾驭京胡,才能驾驭生、旦、净等各类唱腔。

通过几十年的操琴生活,感受到作为一名琴师太不容易了。演员本身只宗一个派别,而琴师不但要伴奏生、且、净,还要掌握好梅、尚、程、荀、余、言、高、麒、马、谭、张、裘、李、袁、叶、杜等不同流派的演奏风格。比如,梅派有梅派的拉法,程派有程派的拉法,风格截然不同。梅派雍容华贵、平稳大方,伴奏技法上应平和有序,明亮秀美;程腔多表现悲剧人物,深邃曲折、低回婉转、藕断丝连,自然在弓法上、抹音幅度上更加控制有序。以柔克刚、柔中带刚,刚而不躁,柔而不瘟。弓力大了容易“抽”,弓力小了容易“虚”,所以琴师必须吃透唱腔的尺寸和劲头。

万瑞兴

如何能伴奏好、吃透唱腔呢?首先,要求琴师会唱。因为京胡的伴奏与唱腔紧紧相随,不但会唱,还应唱好,唱到位,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琴师的必备素养和修养。其次,要深刻理解唱腔的尺寸和劲头,俗话说的“味儿”进一步包括尖团字、上口字、归韵、气口等。我们的前辈琴师都能给演唱者说唱、说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把唱腔吃透了、拿捏住了,在舞台上运用自如,拉得潇洒,演员唱得舒服,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剧场效果与琴师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徐兰沅先生讲过:“胡琴拉法须刚柔,又有骨头又有肉,表达感情是高手。”尤其后一句,要求琴师应该了解每段唱腔的特定意境,人物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才能拉出感情来。比如,《霸王别姬》中的[二六],其中一句“解君忧闷”的“忧闷”二字就不能拉得太硬;《锁麟囊》中的“酸心处泪湿衣襟”必须有力度的变化以表达词意;《荒山泪》的[西皮慢板],从过门一开始就要有夜深人静盼夫归的感觉,不能太暴,加之几更几鼓,才能把观众带到预定的情境之中,给演唱者也铺垫好了情绪。这就是徐兰沅先生所说的高手,有技也有艺。

我总认为前辈琴师的经验之谈,都是从实践当中得来的,是真理,是财富。我们这一辈人,包括年轻一代琴师有责任去继承、去发展。我也希望年轻一代去总结、去提高,使京胡艺术更加科学化、理论化。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来源:京胡赏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