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蒸发500万,口碑恶化、股价下跌,傅首尔事件后官方下场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17:55 1

摘要:可谁能想到,一场本来应该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影的宣传活动,却因为嘉宾发言直接导致了电影翻车,甚至票房都在高峰期突然下跌,单日蒸发五百万。

文|啾啾鹿鸣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宣发简直是神经啊!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原本票房一路走高,正要冲刺年度冠军位置。可以说是好评如潮啊。

可谁能想到,一场本来应该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影的宣传活动,却因为嘉宾发言直接导致了电影翻车,甚至票房都在高峰期突然下跌,单日蒸发五百万。

而这还不算完,面对这样的境地估计片方也着急了,而他们又会如何应对这次的反噬呢?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的热门篇章。它凭借着那份对普通“打工人”心态的精准拿捏,和极具中国风的生动笔触,上映后迅速蹿红。

票房像坐了火箭一样,从7亿一路飙升,眼瞅着就要冲破17亿大关,连曾经的票房冠军都被远远甩在身后。

这部电影纯粹得很,主角们心无旁骛,一心只想改变命运,闯出一番天地,压根没沾染婚恋和性别这些复杂的社会议题。

谁料好好的“破圈”尝试,却成了一场灾难的引爆器。制片方为了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尤其是所谓的“女性市场”,竟同意并力推了一场观影活动,请来了两位自带“逃离家庭”标签的网络名人:傅首尔(离婚言论闻名)和苏敏(离家出走自驾游最终离婚出名)。

坊间流传这或许是为了平衡之前与“男性向”游戏《黑神话》联动引发的争议,可这刻意的“示好”,最终却把电影推向了深渊。

活动现场的走向,很快让在场所有人都傻了眼——对话迅速偏离了电影本身。傅首尔把自己的离婚经历又提了一遍,还引用了13岁儿子的“金句”来解读离婚的“圆满”。

她似乎想努力与电影里的家庭元素扯上关系,可观众只感到困惑和错愕:一部讲生存与梦想的电影,怎么就成了个人婚恋观的展示台?

而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苏敏的发言。她把自身逃离不幸婚姻的经历,直接粗暴地投射到电影角色身上,语出惊人:“我觉得猪妈妈也可以离开浪浪山!”这句话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舆论。

在电影里猪妈妈的家庭虽有挫折却充满温情。猪爸爸因修炼失败而卧病在床,这明明是许多现实中为家庭拼搏却力不从心、甚至累垮身体的父亲的写照。

可他依然是家庭的精神支柱,用温情和鼓励支撑着全家,甚至他失败的法术最终还成了主角们战胜强敌的关键。

苏敏这番话在观众听来,活脱脱就是“丈夫事业失败,妻子就该抛夫弃子”的价值导向,这与影片中守护家庭的核心精神,简直南辕北辙。

更尴尬的是,有眼尖的观众指出,猪妈妈一家根本就不住在浪浪山,而是在竖石山滩滩村!

嘉宾对电影基本设定的一无所知,让这场所谓的“深度解读”,显得格外讽刺与轻率。而这终究给《浪浪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场荒腔走板的宣传迅速发酵成一场全面的口碑危机。原本计划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的家庭观众,被这种突如其来的离婚说教吓退了脚步,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避雷”的呼声和退票截图。

观众的愤怒,直接反映在了最直观的数据上。8月14日院线排片不降反升,甚至一度冲上26.6%的高峰,《浪浪山》的单日票房却应声下跌,相比前一天直接蒸发了500多万元!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灵敏。作为出品方之一的“上海电影”,其股价连续三日“绿盘”,一片惨淡。

一部原本预估票房能冲到17亿的热门影片,却压不住股价的颓势,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投资者们已经嗅到了口碑反噬带来的危险气息。

危机之下各方的反应显得有些慌乱,甚至透着几分滑稽。网络上迅速出现了一种声音,急着把这场活动撇清,试图将其定性为平台“自主行为”,好跟片方切割。很多人认为这是片方下场了,想要控制一下舆论。

但这说辞骗得了谁呢?活动宣传物料上明明白白印着电影官方的认可,事后电影官微也积极转发互动。如今撇清关系倒像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另一边当事人苏敏也发声了,在她个人账号上回应,称自己是“商业竞争的牺牲品”,这似乎在暗示她的发言或许并非完全出于本意。

这位年近六旬、曾因勇敢挣脱枷锁而获得无数尊重的女性,也意外被卷入了一场本不属于她的舆论漩涡,让整个事件平添了几分复杂与无奈。

而除了给片方洗白的声音外,网络上还涌现出一些极端的声音,她们不惜扭曲电影情节,凭空捏造出“猪爸爸修仙是为了抛妻弃子”这种荒唐的情节。

也不知道是网友们的自己想法还是商业对手的操作,但这彻底激怒了那些真正热爱这部电影的观众。

这场风波的本质,就是一次营销上价值观的彻底错位。宣发团队或许只看到了嘉宾身上那些显眼的“流量”和“话题”,却完全忽略了这些标签与电影本身核心价值的根本性冲突。

他们一厢情愿地想讨好所有群体,结果却把所有人得罪了个遍。原本对电影抱有深厚感情的影迷感到被背叛,而那些被强行绑定进来的社会议题,则彻底吓退了占据大多数的普通观众。

最终这场大型营销翻车事件,从一场原本关于电影艺术的讨论,彻底演变成了一场线上舆论混战。一部真诚讲述小人物追逐梦想的电影,竟被强行扭曲成了一个价值观站队的工具,其话语解释权也在舆论中一度旁落。

电影里那些小妖怪拼尽全力只想逃离压迫它们的“浪浪山”。可令人唏嘘的是,在现实中,这部电影本身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卷入了另一座更庞大、更复杂的“舆论山脉”难以脱身。

其实《浪浪山》这次的舆论风波,完全就是一次营销失败,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这部电影的本身还是很好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票房,但是也确实没有必要什么都去营销,因为没有谁是能获得所有人的喜爱的,除非你是人民币。

对于《浪浪山》的这次翻车,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来源:月亮湾探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