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刚火了没两天,《浪浪山》就以这样的方式,败光了观众缘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5 13:50 2

摘要:今年暑期档,当《南京照相馆》、《东极岛》这类主旋律大片抢占头条时,一部看似“不起眼”的动画片却悄然杀出重围,没有铺天盖地的宣发攻势,仅仅靠着观众口口相传,《浪浪山》上映十天,就硬生生创下6.6亿的票房神话,把《大鱼海棠》等前辈远远甩在身后,成为国产二维动画的新

一部曾被誉为“国漫之光”的动画电影,上映十天创下6.6亿票房,成为国产二维动画新霸主。

然而谁都没想到,“年度黑马” 的宝座都还没坐热乎,一场发布会过后,口碑却急转直下,全国退票率高达四成,遭全网抵制。

豆瓣评分更是从 8.6 暴跌至 7.8,单日新增三千条一星差评,却仅仅是因为一场发布会?

究竟是什么离谱的言论,能让10天攒下的“路人缘”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彻底败光。

今年暑期档,当《南京照相馆》、《东极岛》这类主旋律大片抢占头条时,一部看似“不起眼”的动画片却悄然杀出重围,没有铺天盖地的宣发攻势,仅仅靠着观众口口相传,《浪浪山》上映十天,就硬生生创下6.6亿的票房神话,把《大鱼海棠》等前辈远远甩在身后,成为国产二维动画的新霸主。

就连老艺术家陈佩斯都感慨:“后生可畏!”

这份亮眼的成绩,绝非偶然,影片背后,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600人团队,耗时两年,一点一滴打磨出来的真功夫,你看那画面,单帧就能叠出五十层水墨笔触。

小雷音寺的建筑,直接复刻唐代佛光寺的规制,甚至连妖怪手里那不起眼的法器纹样,都能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这种藏在每个细节里的“死磕”,首先就征服了观众的眼睛。

如果说精良的制作只是吸引人的第一层,那么,《浪浪山》真正戳到大家心窝的,是它对当下我们这些普通人困境的精准描摹,电影披着神话的外衣,里面装的却是当代职场的辛酸。

小猪妖为了“转正”任劳任怨,活成了个“刷锅球”,蛤蟆精死死攥着工牌,在安稳与冒险之间挣扎,这些场景,简直就是无数在格子间里挣扎、为KPI发愁的我们自己。

拿着那份不高不低的“窝囊费”,心里憋屈,可又不敢轻易放手,它就像一面镜子,小孩看了图个乐子,大人看着看着就照出了自己。

电影火了,周边产品也跟着成了抢手货,印着“摸鱼符”的联名咖啡杯套,供不应求,一个售价499元的玩偶,三分钟就卖断了货,市场的狂热反应,不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大家最深处的情感共鸣吗?

可谁曾想,这样一部全民追捧的佳作,一场本该“强化主题”的发布会,却亲手把它推向深渊,宣发方小红书平台,请来了以“离婚独立女性”人设示人的傅首尔,以及“50岁自驾逃离家庭”走红的苏敏阿姨。

本意是想借她们身上的“自由”标签,去诠释“走出浪浪山”的主题,结果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开处刑”,把电影的核心价值撕了个粉碎。

傅首尔的发言最先开始“跑偏”,她将电影中“自我成长”的主题,硬生生地歪曲成“个体与家庭的对抗”,甚至抛出了“13岁的孩子早已独立,不需要父母指引”这样的激进言论。

更让人错愕的是,她当着众多带孩子来看电影的家长面,大谈自己的离婚经历,还借儿子之口,说“父母离婚很圆满”,这番话,与银幕上小猪妖努力闯荡,最终渴望荣归故里、孝敬妈妈的温情,形成了刺眼的割裂,当时,就有不少观众起身离场。

如果说傅首尔的言论只是让大家感到不适,那苏敏阿姨的发言,就像彻底点燃了舆论的导火索,她竟然将电影里悉心照料瘫痪丈夫的猪妈妈,比作自己“被困住的前半生”,甚至在台上高声呼吁:“她守着那个家有什么意义?应该鼓励猪妈妈离开浪浪山!”

此话一出,那些被电影中亲情部分深深打动的观众彻底被激怒了,原作中,小猪妖离家三年归来,母亲嘴上责备,手上却细心地检查他葫芦里的水是不是新鲜。

这个充满东方家庭温暖与羁绊的场景,是影片的情感高光时刻,展现的是责任与亲情的力量,可在这些嘉宾的解读里,这份守护与付出,竟成了应该被抛弃的枷锁,这种将“自由”与“抛夫弃子”画上等号的扭曲解读,让观众感到受到了莫大的冒犯。

流量变成了毒药

反噬来得又快又猛,几乎是瞬间崩塌,发布会第二天,豆瓣上涌入三千多条一星差评,电影评分从8.6分断崖式跌到7.8分。官方微博的评论区在24小时内,被超过五万条“退票”留言淹没。

数据显示,全国退票率飙升到了40%,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以“一家三口”为单位的退票最为集中,上海电影的股价次日应声下跌4%,资本市场也用真金白银印证了这场口碑崩盘的杀伤力。

那么一部电影真的只是因为两个宣发人员,口碑就直接崩塌了?远远不止。

这一次的宣发团队犯了两个致命错误,首先,是嘉宾人设与作品主题的彻底错位。傅首尔和苏敏的个人标签,代表的是一种与传统家庭结构“决裂”的选择。

而《浪浪山》的核心,恰恰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治愈哲学,是小猪妖在闯荡世界后选择回归的温情,请这两位嘉宾站台,简直就像请素食主义者代言烤全羊,从根上就南辕北辙,方向错了。

其次他们是轻率地踩进了性别议题的雷区,小红书平台本身就容易放大性别对立的讨论,而嘉宾现场关于“父权压迫”和“孩子是绊脚石”的言论,成功地将一部原本能吸引广大职场男女的合家欢电影,拖入了“离婚vs守家”这种二元对立的骂战。

原本普世的共鸣被窄化为极端的立场交锋,最终导致两边不讨好,核心观众群彻底被激怒。

更糟糕的是,片方后续的“补救措施”更是火上浇油,导演紧急出面解释,强调创作团队由女性主导,试图平息风波,可网友们很快发现,官方账号却在悄悄删除赞美“猪妈妈伟大”的正面评论。

这种“控评”行为,在公众看来无疑是心虚的表现,彻底消耗了早期那些“自来水”粉丝的信任,一位连刷了三次电影的忠实观众,晒出票根写道:“曾经自来水,今日退票人。”

小结

这场宣发灾难,归根结底源于宣发团队和创作团队的彻底脱节,营销团队或许只看到了“走出浪浪山”这五个字,便试图将其粗暴地塞进“女性觉醒”的流量框架里,迷信那种“黑红也是红”的传播逻辑。

他们根本没读懂,真正打动千万人的,是小猪妖的葫芦里,妈妈为他装满的、还带着温度的泉水,当资本把一个好故事仅仅当作撬动流量的跳板,这葫芦里的水,也便成了营销的毒药,不仅没能带来甘甜,反而成了作品自毁的催化剂。

电影结尾,有一群无名小妖怪在路边用野果和碎石堆起了一个小小的神龛。他们相信,即便微光,也能照亮凡尘。多讽刺啊,银幕里的小妖怪们拼尽全力守护着平凡的温暖,而银幕外的作品,却被那只只知道追逐流量和话题的手,亲手推进了舆论的焚化炉。

上观新闻《创下电影票房新纪录的“浪浪山”在哪里|上观时评》

新浪财经《《浪浪山小妖怪》官博评论区沦陷,网友集体起哄,抵制傅首尔苏敏》

来源:青梅旭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