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处是归途》: Alzheimer 父亲背后的亲情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09:06 3

摘要: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转型拍摄剧情片的第一次尝试,刘泽为山西观众们交出了不俗的答卷。平遥影展中话题度或许不算最高的“从山西出发”单元,常常藏着一些小众但足够真诚的当地影片。本届单元中话题度最高的便是《来处是归途》。影片讲述了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被妻子和女儿

来 处 是 归 途

Being Mortal

导演: 刘泽

编剧: 刘泽

主演: 唐小然 / 张鸿敬 / 李坤棉 / 时晓飞 / 原文倩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山西话

片长: 98分钟(中国)

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转型拍摄剧情片的第一次尝试,刘泽为山西观众们交出了不俗的答卷。平遥影展中话题度或许不算最高的“从山西出发”单元,常常藏着一些小众但足够真诚的当地影片。本届单元中话题度最高的便是《来处是归途》。影片讲述了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被妻子和女儿悉心照料直到离世的感人故事。虽然在技巧上尚需打磨,但其真实性与影片中弥漫的日常气息,已经足够真实动人,而影片对于女性形象与人生轮回的解读,也足够细致出彩。本期深焦采访了影片的导演刘泽与制片人孙京勇,与他们一起聊了聊片中那些隐喻桥段的含义,还有片子背后的感人故事。

深焦

整部片子都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呈现,请问刘导您在营造这种日常感的时候通常会通过哪些方式?

刘泽

真实的呈现主要还是通过细节。在生活当中我尽量把空间营造得(真实)。我在这种空间中拍戏,尽量保证每一个物品都是真实生活中的东西。每天拍戏之前,我跟演员说:“咱们到了现场以后,你把本子抛弃,台词抛弃,只想这一场戏里你做的这些事情,然后把它们变成你自身的习惯动作。”因为我觉得只有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当中,当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他们生发出来的气息,在现场看,那一刻才是最真实的。

《来处是归途》 剧照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女儿给父亲念的那些日记,那些都是真实的,可能会有人跟我说这几段日记有些文绉绉的,不够真实,但实际上是真实的。不是我写的,是我爱人的姥爷写的。姥姥去世之后他没有事做,他一个人生活,于是他开始回忆曾经的很多事情,他回忆他的老伴,和他曾经年轻的时候。包括影片中夏天念的日记里那个女人真实的名字,那就是姥姥的名字,不是片中妈妈的名字。在我片中我甚至没有给母亲起名字。那时候我把爱人姥爷的日记拿过来选了两段话给夏天念,那是他结婚的时候对他老伴的情境的一个回忆。是真实的,那个日记本就是真实存在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

深焦

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原著改编自李燕蓉老师的《等待》,请问您在拍成电影的时候做了哪些保留和改动?

刘泽

主要保留了小说中原本那种厚重的气息,小说原本的韵律我是要想办法保留下来的。尤其是原小说里人物等待死亡的气息,然后里面有一些特别精彩的本身就存在的人物和事件的设定。比如说有一场戏是女儿夏天带着秦牧到了她的家里,就是第一次到了她的家里,爸爸抓着秦牧的手不愿意放开,然后夏天有些尴尬,和妈妈一起把苹果塞到他(爸爸)手里这段。原来看小说的时候,这些就有触动到我,这些是我觉得必须保留下来的。

还有一点就是,它(小说)能打动我们的东西,为什么它能打动我?我必须找到它能跟我有共性的、它能对标到我身边某些人某些事(的地方),这样我才能把它做得更真实,把人物塑造得更立体一些。我做片子,核心还是为了塑造人物。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写剧本的时候,情节虽然还没确定,但是我需要在脑海中建构出一个清晰的空间,然后还有清晰立体的人物。必须是我生活中熟悉的人,我会把他/她移植过来,他/她的外貌形象,他/她生活的一些细节的东西,我都可以移植。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在我身边去对标到某一个真实的人身上。

深焦

说到对标,父亲这个角色在您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人物吗?

刘泽

有。父亲是我爱人的姥姥,她就是患了八年的老年痴呆。然后就是我爱人的姥爷一个人照顾老太太八年。逢年过节我去她家里探亲,我真正是可以感受到那个场面是真的。我就在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如何面对,这个八年我能不能坚持下来,我觉得太难了。姥姥她有时候大小便失禁,而且她傻了,她不知道这个情况,就是憨憨的。我去做客的时候,她会过来抓住我的手说:“你来啦?”一直看着我笑,她的笑会比常人夸张一些。然后她在客厅走几步以后,家很小,老房子,走两步之后又抓住我的手看着我笑,说:“你来啦?”她不知道你是谁,就会一直重复这个动作,或者会一直问“你是谁”。说到大小便失禁,她会用手把排泄物涂满家里的墙上和地板上,就这么一个状态,我爱人的姥爷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坚持了八年。

《来处是归途》 剧照

虽然在电影中性别不一样,但我把这些都移植到了电影中,到那一刻的时候你能直面这些屎尿屁吗?然后我就把这个思考放进电影,把姥姥对标到父亲身上,我把妈妈的心境放到姥爷身上。虽然我每次去看望姥爷,他把家都收拾得很干净,姥姥也洗得很干净,但是我知道在我们不在的时候他的那种状态,他也跟我说他会崩溃,他真的会崩溃。他不知道何去何从,也没有人在身边帮助他。那一刻我就思考到底如何去展现姥爷的这种崩溃,妈妈那个角色坚持了十年,到这一刻的时候,妈妈对父亲的牢骚,最后拍桌子说“不要再折磨我了”,我觉得这是我最真实的一个心境。

为什么我读小说的时候想要尝试去改编它,它吸引我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是跟我的生活体悟有关联的。但是当我真正开始写导演台本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一个人物逐渐在我身边开始立体起来。包括这里面秦牧跟父亲的关系,也是我跟我父亲之间关系的一个影射。我爸不爱说话,这两年我成年离家,有些时候我渴望回家过年,但是我又害怕回去,回去以后我不知道跟我父亲如何去交流。我跟他之间很远又很近。后来我就把这些情节外化到男主身上去了。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觉得秦牧跟家庭都不用这么立体,但是我想把我自己放到这一块儿。其实这里面我也有个设定就是,秦牧很讨厌自己的父亲,因为他父亲很窝囊,窝囊了一辈子,他内心深处有点看不起。但是在电影中的某一刻,秦牧比他父亲还窝囊,所以我觉得他讨厌他父亲,其实也是他讨厌他自己,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就像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我很失败,我很多事情都做得不是很优秀,我也有成家,我作为一个父亲,我做得真的不好。我每天都找借口说我在外面忙事业,但我的事业在一定时期内真的做得很失败。

刚才也说到了我跟我父亲这种关系,我有时候看不起秦牧也是因为看不起我自己,看不起我父亲。我父亲是个农村人,但是这一刻我觉得这是我对我心灵这一阶段的疗伤。这两年我开始尝试多回家,我也开始走进我父亲的心。这两年我尽量让他过来,以照顾孩子的名义让他过来,跟我在我们家里一起住。这些片子也使我意识到一些东西。当然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演员拿捏不足的地方,因为原来我是做纪录片的,我知道什么是真实,我觉得我现在刻画的这些还不够真实不够生活。我尽量用纪录片的客观的游离的方式去拍,这样去弱化一个戏剧性,虽然有些观众说演员的情绪可能在演绎上会稍稍有些超过真实,但是正是这样才能带动一种情绪,距离稍微拉近了一点。我也不是说找借口,我只是在想到底是不是这样。

《来处是归途》 剧照

深焦

刚刚一直在聊家庭,就让我想到片名中“归途”这两个字,那“来处是归途”对您而言有着怎样的解读?

刘泽

很深。其实这句话不是我自己发现的。其实我一直定不下标题,在跟编剧一起聊剧本、做导演台本的时候其实没有意识到,是最后成片了以后,我的一个导演朋友帮我做预告片,我问他能不能帮我写个主题词,然后他就说书里面有句话叫“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我忽然被这句话打到,然后我就想起片子里这些内容,我就真的觉得跟我片子这个气质很贴。后来我点题的时候一定要让王先生跟父母说“死亡是一种解脱”,干干净净地到下一个阶段去。但死亡真的是一种解脱吗?所有人都在等待父亲死亡的时候,女儿心里是抱有希望的。她认为会有奇迹出现,父亲可以好起来。

人生最远的一个距离就是,父亲在她跟前,他却不知道她就是他女儿。她渴望父亲能好起来,渴望父亲不要痛苦,渴望父亲能继续认识自己,但是当她真正开始直面这些生活的时候,她也开始崩溃,她也开始认同身边人所认同的这点——也许死亡真的是一种解脱。所以她在内心深处,她杀死了父亲。但真是一种解脱吗?父亲到最后一刻真正离开的时候,归途在哪里?真的没有了。我觉得那一刻,她是迷失而窒息的,她是茫然的,我觉得和书里那句话很贴切,就把标题提炼成《来处是归途》。我得感谢我的导演朋友。

深焦

片中有一个很动人的情节,母亲把轮椅推进烟雾,父亲从轮椅上站起来与女儿一起跳舞。

刘泽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不想明说出来,但是我想把夏天内心的希望呈现出来。然后我想通过这个形式,手风琴介入之前都是现实,父亲刚出院,女儿很高兴;手风琴介入之后,变成了夏天内心的心境,父亲是健康的,父亲能开开心心和她一起跳一个华尔兹。而为什么用手风琴,我觉得这是父亲那个年代的一个乐器,这个声音属于父亲。夏天渴望能跟父亲一起健康生活。但是后来我在剪辑后期的时候发现,这块我并没有做得完全好,因为父亲是颤巍巍站起来的,虽然我把雾气做得很重,但是观众会误以为这个是现实,其实这是超现实的。如果让我重新再做一次的话,我会让父亲很快速地站起来,很快乐地与夏天健健康康地跳一段华尔兹。

《来处是归途》 剧照

深焦

就有点像《绿洲》里面的女主。

刘泽

对对,有点像,我觉得这一块我做得不够极致。

深焦

除此之外,片中还会经常出现一个玩球的小男孩。

刘泽

那是死去的哥哥。有一场戏,马上清明节就要到了,母女两人在叠元宝,妈妈说:“夏天你别看了,看了又该伤心,又要回忆哥哥,他要是能在身边(就好了)。”然后下一场戏,在烧纸的时候,其实这是哥哥第一次出现,一个皮球滚进来,然后哥哥站在她们旁边烧纸。其实她们是在给哥哥烧纸,也是在给死去的其他亲人烧纸。因为妈妈在那边说:“有你哥哥,姥姥姥爷,奶奶……”其实这就是我想把两个时空的人重叠到一个影像中,这也是我为什么想排这场戏,这是原初的一个动因。

我不太想用蒙太奇,不太想用分切的形式,我想放到一个空间当中,然后让它们重叠起来去呈现。正因为这场戏,又勾起了父亲内心的一些印记。然后父亲在半迷糊状态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又进了家里面,其实这是父亲对曾经死去孩子的一种思念。因为对这个孩子的思念,父亲一直渴望回到老家,其实这个孩子是不存在的。他跟着自己内心的印记去找寻家,结果又找寻不回来。最后那场戏,一个废墟,父母亲都穿着寿衣躺在老宅的旧床上,夏天打开老宅废墟的门发现父母亲已经躺在那儿过世了。有些人会怀疑那一刻夏天为什么没有过多的一个激烈的反应,但当面对那一刻的时候我觉得人真的内心是麻木的,这种麻木是内心反应不过来,整个是一种木的状态。然后我想让全家人有个团聚,所以一个皮球进来,哥哥又在老宅的废墟当中出现,形成一个团圆,一个时空上的交错。

深焦

在片尾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魔幻的场景,女主进入了一个脱离现实的时空。请问那场戏是出于怎样一种考虑?

刘泽

那是夏天内心的一个空间。她心中其实就像一座废墟一样,她是空的,她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然后我就尽量找了一个废弃的空旷的空间,夏天在内心深处看到了曾经的夏天的死去。她是窒息的,我想通过影像外化,所以设计了她躺在水中,有那种窒息感。也许这一刻是新的一个夏天的诞生。但是夏天何去何从,地面上的水映射出另一个夏天,其实是两个夏天。包括后面那个废墟那场戏,也是有一些我思考的东西,我把它外化出来。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我表现得有点多了,因为我放进去了很多自己想说的话。

刚才我也说了,我很少回家,我从农村长大,一直生活了十几年,高中离开家乡,现在我在另一个城市生活。我在城市也生活了好几年,但我始终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不是这个城市的人,我心中的真正的家就是农村马路边那个院子。但是我回不去了,等我回去,那个村落已经荒废,我的父母亲也不在那里生活了,他们搬到了县城里面。我回去探亲,觉得县城也不是真正的家。但是我真正的家已经回不去了。所以我在想,我身边真实的朋友也是如此。我的根在哪里,我的归属在哪里,很多人真正的家就是一片废墟,那就是很多人内心真实的家。我把这个情节植入到父亲身上,他永远在寻找家乡。最后他走在那片废墟上,那是他打小生活的村落。他走在街巷里,旁边就是邻居们,还跟往常一样,有打麻将的,有织毛衣的,有洗头的,这些都是日常行为。

这些人大家可以理解为是不存在的,也可以理解为是曾经的人游离在自己的故土,也可以理解为远方游子他们内心的映射。可能这对别人来说也许是过度解读或者怎么的,但这是我做这部戏的根。

《来处是归途》 剧照

深焦

整部片子对女性的描写非常细腻,请问您在塑造母亲和女儿这种温柔的形象时是有哪些考虑?

刘泽

其实在选角色的时候就已经想着往这边靠。因为这个戏比较苦情一些,尤其是妈妈这块儿,给人感觉一定是温暖的,面相上就是亲切的,看见这个妈妈就比较讨人喜欢的。我不希望选一个看上去很苦的,与观众有距离感的角色,我还是想要有一些温暖在里面。然后女儿这块儿,可能也跟我身边的女性有关系。我的姨姨很多,我妈妈的姊妹很多,包括我最小的姨姨只比我大三岁。我们是一起长大的,我就特别羡慕别人有姐姐,可能这就是我内心的一个呼应吧,姨姨们也对我特别好,特别关照,好比我有好几个妈妈一样。我三姨也经常打电话给我,所以我片子当中的女性也希望能有一些温暖存在。

我创作之外的根源也是的,我妈妈就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她支撑着整个家庭。我身边很多女人都在撑起一个家,男人很多时候回到家里实际上是需要女性照顾的。我身边也有例子,家里妈妈去世的时候,这个家就忽然不是一个家了。这会让我意识到家庭真正的存在就是妈妈的存在,很多时候女人其实是家庭的一片天。这也是为什么我把小说原先男性的、属于秦牧的视角改编成了一个女性的视角。我在刻画的时候也把每个女性都塑造成相对来说比较干练的、比较能撑起家庭的女性。这里面的男性刻画就会相对弱一些,比如秦牧父子就会比较窝囊,夏天家里父亲也是被女性照顾的形象。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思考,就是女性会从孩子变成女儿,女儿变成女人,女人变成妈妈,妈妈又看着自己的孩子形成一个轮回。其实这个事情有些时候是残忍的。妈妈我在刻画的时候,其实妈妈看着女儿,她在伤心的时候不是为自己哭,而是为了女儿哭。妈妈一直不让女儿去照顾父亲,去触碰父亲的身体,甚至不太愿意让她回来,也是她内心深处不希望夏天变成自己。但是她没有那么明确,也是因为她是孤独的,她渴望女儿在自己身边。

当女儿把父亲裤子脱下去的那一刻,妈妈知道女儿真正变成了自己。于是女儿替代了妈妈,女儿开始照顾父亲。这一刻,我做了一个反差,女儿变成妈妈,父亲变成一个孩子。我在尝试刻画女儿的时候,就会加入一些类似儿时回忆的那种,会给父亲唱儿歌,会给父亲读故事,去哄孩子这种状态,给爸爸读日记。爸爸也是一个轮回,从孩童成长为父亲,老了再变成一个孩童。他们两个形成了圆形的勾连。

《来处是归途》 剧照

深焦

非常感谢刘导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刘泽

非常感谢。虽然我现在回想,这部片子从影像方面,演员的表演方面,包括有些里面我很喜欢的调度,现在我还是认识到会有些刻意。从剧作文本上都是有缺点的,我希望我下部片子能把这些缺陷都弥补回来。希望大家都能多包涵。

深焦

刘导您刚刚提到有下一部片子在筹备。

刘泽

还在选方向。第一部片子的时候会比较鲁莽一些,从筹备到开拍都很快。经过这一部以后忽然发现,真正拍出一部可以观看的片子,观众面对面可以交流的片子,其实真的很难。我忽然觉得拍片子变得更难了。所以我期望下一部片子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做出比这部片子更好的。虽然我疫情期间写了一个本子,还有一两部小说我特别喜欢、在尝试去沟通,看能不能去改编,但都没有确定,我需要再沉思一下。

深焦

非常谢谢刘导今天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接下去是关于制片人的一些问题。请问您当时是如何与刘导结缘并决定拍摄这部片子的?

孙京勇

我和刘导有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是他做了个项目来山西。这个项目结缘也是因为他介绍,当时说刘导这边有部片子要做,正在招个制片主任,我们沟通了一下感觉还ok,于是就开始推进。感谢刘导对我的信任,让我从制片主任做到了一个制片人,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深焦

当时这个本子您看过吗?拍摄周期大概有多久?

孙京勇

有,我有被触动到。最先发了剧本,因为他当时说项目有些着急,我就看了剧本给他做了第一版预算,然后就顺着往下发展了。拍摄周期的话其实导演想正好三十天,但是因为各方面考虑,资金也有局限性,所以最后二十多天就完成了。

《来处是归途》 海报

深焦

在选角或拍摄中有哪些趣事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的?

孙京勇

其实选角这块儿,我们当时在山西选过,因为导演原本想在山西选的,找一个山西方言的(演员)。但是找了一圈之后发现山西当地演员可能满足不了导演的需要,找不到太合适的,尤其是女主角。于是我们去北京招募,找到了一些演员,但是他们山西方言可能真的是讲不太好,所以我们就各种探讨,做了取舍。所以导演就说,现在很多山西的年轻人,太原人,他们年轻的都不太用方言交流,都是用普通话,这一点是说得过去的。所以我们就改了导演最终的初衷,选了可以讲普通话的演员做了女一号。但是像爸爸妈妈那些我们都是从山西找的,那些演员都是一些朋友推荐。于是到了太原,我们就去上门拜访,约了拍摄时间。

深焦

父亲这个角色非常出彩,请问他是专业演员吗?

孙京勇

他是专业演员。老师之前算是一个老北漂,年龄大了北漂不太方便,所以就回了山西,平时接一些戏。他也是一个老演员了,各方面都挺好。在试戏阶段的时候,老先生看了剧本就说:“这个角色非我莫属!”他对导演这么说,非常有自信。

深焦

所以最终呈现出来效果很不错。今天非常感谢两位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观众能尽早在院线上见到这部作品。

来源:深焦精选pl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