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的底片”要让全世界看见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01:17 3

摘要:取材于南京大屠杀的反法西斯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影片结束时,许多人静静坐在座位上,看着片尾播放今昔对比的照片,中华门、中山门、挹江门……残破回归繁华,泪水无声落下。“最好的彩蛋”,是银幕上的国破家亡变成了现实中触手可及的人间烟火。

取材于南京大屠杀的反法西斯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影片结束时,许多人静静坐在座位上,看着片尾播放今昔对比的照片,中华门、中山门、挹江门……残破回归繁华,泪水无声落下。“最好的彩蛋”,是银幕上的国破家亡变成了现实中触手可及的人间烟火。

今人之幸福,源于前辈之抗争。对于全体中国人而言,永远不能忘记——前辈们冒死带出的“历史底片”,不仅需要被国人铭记,更要让全世界都看见。只有让真相击倒谎言,悲剧才不会重演。

正视历史、捍卫真相需要超凡勇气。

在英文里,按下快门摄影,和扣下扳机射杀,都是“shoot”。当影片中手无寸铁的照相馆老板为掩护底片,回头用相机挡住机枪时,《南京照相馆》简直“明喻”了一个主题:相机记录真相,而真相能刺破谎言、对抗暴力。

观众在拍摄影片海报 图据新华社

见证真相很残酷?唯有清醒才能冲破黑暗。电影中,日本侵略者组织中国人摆拍亲善照片,用于向国际社会和日本国民宣传“大东亚共荣圈”谎言。但拍摄过程中,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仅因啼哭,就被日军直接摔死,死后还成了道具,其他国人强忍眼泪与之拍“合家欢”。这场戏不仅拆穿了侵略者的虚伪面孔,也是影片中林毓秀心态发生转变的重要转折——幻想做日本顺民的她,亲眼见到了美化谎言的血腥过程。见证真相很痛苦,但这却成为她保持清醒头脑、冒死带出历史底片、控诉侵略者罪行的关键前奏。

历史文化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铁证如山,邪不压正。影片中,日军把撬走古城墙砖块美化为对文化的保护;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把借刀杀人释为“智”,把“给了通行证却不给生路”释为“信”。这些歪曲,或能一时洗脑日军,却绝不能定义历史和真相。《南京照相馆》官方英文名为“‌Dead To Rights”‌,意为“铁证如山”,故事正是根据现实改编的。日本战败后,接受审判的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谷寿夫,原本拒不认罪,但16张被编号为南京大屠杀案“京字第一号证据”的照片,连同其他铁证被呈出时,杀人恶魔立刻慌乱了。这些照片,正是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东躲西藏带出来的。

铁证如山,日本法西斯主义者手上的血污,是洗不白的。传播、讲好历史,以真相抵制谎言,“历史底片”已交给今人。

中国的反法西斯抗争史,需要被看见,尤其需要被国际社会看见。

值得警惕的是,当《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731》等多部反法西斯主题抗战影片上映或定档后,出现了新的荒诞论调——声称这类历史题材电影“太多”,是“消费苦难”,甚至信口开河污名“反法西斯影片”为“仇恨教育”。这不是“批判思维”,而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洗地:法西斯才是极端民族主义,反对“反法西斯”,才是真正的别有用心。

电影《东极岛》海报 图据电影东极岛官方微博

历史需要被反复讲述,才能避免悲剧重演。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段历史记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时至今日,舆论场里仍然有一些错误认识,比如刻意扭曲抗战时间、消解中国人民抗战历史贡献的,鼓吹“西方中心论”、系统性贬低中苏战场的决定性作用的,甚至还有把侵略者美化成受害者的。把真相呈现出来,才能抵御谎言,捍卫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

以电影反思战争,历来是国际影坛惯例。《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国王的选择》《美丽人生》等影片,为国际社会了解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提供了重要视角。这类电影反思制度和人性,也是艺术的应有之义。《南京照相馆》里日本摄影师伊藤的梦想是成为导演,但在无辜百姓被杀时,却只在意拍得好不好;另一名摄影师甚至看见鲜血染红了河水还很兴奋,“我要是有彩色胶卷就好了。”这句话,其实源自史料中日军的亲口叙述。如果不拍出真相以弘扬正义,就会有所谓导演把屠杀描绘成“古装片”,把艺术异化为美化罪行、宣扬军国主义的武器。

《南京照相馆》上映两周左右,票房就破了20亿元,登顶七月最后一周全球周末票房榜单。8月7日起,该片还陆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上映。这不仅是中国电影的“出海”,更是中国反法西斯记忆的“出海”。

这条“出海”路,注定并不容易。《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写下著作后,难忍日本右翼势力骚扰,三十多岁就自杀离世。但正如她在书中写道:“除非有人促使世界记住这段历史,否则悲剧随时可能重演。”以真相攻破谎言,是今人的使命。

公众在张纯如纪念馆内参观 图据新华社

要“出海”更要出彩,把“底片”传播开。中国的抗战影片不少,但鲜有像《辛德勒的名单》这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冲击国际级奖项,既要持续提升电影制作水平,也不妨结交更多海外导演、编剧、演员、影评人,一同参与故事的创作和传播。另外,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着力,让中国的抗战研究走向国际,才能让更多国际友人看见、熟识、反省、传播这段历史记忆。

没人想撕开伤口,但比电影还残酷得多的真相,需要被铭记、被看见。以真相冲破谎言,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

本期话题

《南京照相馆》你看了吗?你怎么评价这部影片?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刘志杰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