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零蛋”票房,却成“百亿先生”,这几位演员底气何在?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14 22:45 2

摘要:演艺圈里,有这么一群“特殊”的演员。他们一番票房成绩惨淡,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零蛋”,但名字却和“百亿”紧紧绑在一起,在媒体通稿里被吹嘘成“票房神话”。翻看他们的作品列表,高票房电影确实不少,可仔细一瞧,要么是在群星云集的大片里露个脸“躺赢”,要么是在拼盘电影里

当“百亿票房先生”成为娱乐圈的热门标签,不少演员都渴望与之沾边,可有些画风却渐渐变了味。

演艺圈里,有这么一群“特殊”的演员。他们一番票房成绩惨淡,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零蛋”,但名字却和“百亿”紧紧绑在一起,在媒体通稿里被吹嘘成“票房神话”。翻看他们的作品列表,高票房电影确实不少,可仔细一瞧,要么是在群星云集的大片里露个脸“躺赢”,要么是在拼盘电影里演个几分钟的酱油角色。这种靠“蹭”得来的百亿票房,究竟是对演员实力的肯定,还是一场自欺欺人的狂欢呢?午夜梦回,他们面对自己的“盛名”,真的不会感到一丝不安吗?

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刘昊然,已经顶着“百亿票房先生”的光环了。在影人排行里,他仅次于沈腾、吴京、黄渤,这成绩着实惊艳了不少人。很多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余淮”时期,那精致的小脸、单眼皮,再加上标志性的小虎牙,笑起来青春洋溢,妥妥的“高智少年”形象。

被陈思诚挖掘后,刘昊然登上大荧幕,先是出演了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接着又凭借《唐探》系列名声大噪,票房一路飞升,整个人红得发紫。此后,名导们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陈凯歌、吴京等都在其中。刘昊然运气不错,虽然有些电影里他的镜头不多,但参与的作品大多都是爆款,像《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流浪地球》等。

可当他在高叶、王传君、王骁这类演技老手面前时,就显得有点“掉链子”了。在不少作品里,他总是一脸淡然,游离在剧情之外,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他演技的质疑。“百亿票房先生”到底是实力大于名气,还是徒有虚名呢?那部让他败好感的电影《燃冬》,就再次被大家提及。他在片中敢于牺牲形象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一言难尽,有股“小孩子偷穿大人衣服”的违和感,演技生硬尴尬,形象油腻厚重,距离及格线还有很大距离。他到底是靠实力一步步成为“百亿票房先生”,还是靠“蹭”得来的“伪百亿”呢?

直到现在,很多观众还是很难把欧豪和“百亿票房先生”联系在一起。大家只记得,他是那个爱唱跳、浑身痞气的少年。他曾经被谢霆锋力捧,各种资源喂到嘴边,还被海清仰慕,海清甚至跪在地上高喊:“你是我的神!”

原本以为他是个傻小子,没想到人家深谙市场规则,早早转型吃上了电影这碗饭。市场上一大半的主旋律电影里,都有欧豪的身影。他名气不算大,颜值也不算出众,但却轻松实现了“拍戏自由”,像《建军大业》《中国机长》《八佰》《烈火英雄》《悟空传》《妖猫传》等,都是他的作品。

然而,他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主角作品,打开票房成绩单,密密麻麻的高票房影片确实晃眼。但像《我和我的父辈》这类拼盘电影,他仅在单个单元中出演,对整体票房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在《满江红》中他饰演“郑万”,也只是众多人物群像中的一员,戏份虽有亮点,但并非绝对核心。

而且,他偶尔还会演技掉线,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建军大业》就是个典型例子。他把大将军叶挺演绎成了“在火光中手舞足蹈的偶像”,虽然他们有着“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但没必要用这种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吧?这种“配角刷票房”的模式,让他的票房累计就像是在“搭便车”。而他后续主演的《铤而走险》《三叉戟》等影片,票房并不理想,甚至有一部分口碑与票房双双扑街。

和“范胖胖”分手之后,李晨好像渐渐被大众遗忘了,大家似乎忘了他也是冷门的“百亿票房先生”。当年《跑男》爆火的时候,他风头正盛,知名度和号召力都不缺。后来他一头扎进电影赛道,输出多部作品,主要围着主旋律圈子打转。

衡量“票房含金量”的关键,在于演员作为“一番主演”时,是否能扛起影片票房。但李晨一番主演的作品,几乎“全线遇冷”。他自导自演的《空天猎》,投资与票房成反比,一度被视为“票房毒药”。要不是女友零片酬出演,估计亏损会更严重。

时间一长,大家发现他的演技被严重高估了。在《六姊妹》中,他顶着一张皱纹横生的脸,却扮演二十多岁的小年轻,明明是“老腊肉”,非要往“小鲜肉”方向靠,十分败好感。形象不符也就算了,演技也跟着退步,从头到尾“麻木不仁”,看不到灵动的表演,只有疲惫、倦意和硕大的眼袋。

说到底,“百亿票房先生”这个标签,既是荣誉也是枷锁。它既是演员实力的一种象征,也是鞭策演员进步的动力源泉。像沈腾与黄渤,是被市场所认可的“票房灵药”,无数粉丝冲着他们的名字买单,认定“只要有他们,电影烂不到哪里去”。

可当同质化角色泛滥,他们走进“演啥像啥”的怪圈时,即使是粉丝,也无力挽回口碑。因为观众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沈腾从《夏洛特烦恼》到《满江红》,从“喜剧人”到“双面间谍”,不同环境背景和人物设定下,却演绎出同一种效果。一次两次可能是例外,但三次四次就容易被说成敷衍观众了。

而真正好的演员,从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一次次打碎自己、重塑形象,做到“千人千面”。黄渤似乎也在演技乐园中迷失了自己,逐渐疲惫麻木。在《封神》系列中,他的出现没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戏台》中表演稍显浮夸,形象与角色之间有着深深的割裂感。

不过,这并非否认他们的演技。只是对于一位曾用演技“打破偏见”的演员而言,如何从“观众期待”中突围,或许比再演一个成功的喜剧角色更有挑战。

结语:
“百亿票房先生”既是市场给予的高光加冕,也是用数字绑架演员价值的隐形枷锁。它能带来一时的资源与地位,却难以支撑演员对“表演本质”的长期探索。只有更努力、更突破,才对得起那高昂的片酬。屏幕前的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哦!

来源:阿哲聊娱乐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