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蹭热度可以,但别把观众当傻子!”——这是《大唐重案组》开播后,评论区最高赞的一条吐槽。这部号称“对标《唐朝诡事录》”的古装探案剧,首播6集就翻车,差评铺天盖地,而矛头直指剧中“对女性的恶意消费”。
“蹭热度可以,但别把观众当傻子!”——这是《大唐重案组》开播后,评论区最高赞的一条吐槽。这部号称“对标《唐朝诡事录》”的古装探案剧,首播6集就翻车,差评铺天盖地,而矛头直指剧中“对女性的恶意消费”。
《唐朝诡事录》能成爆款,靠的是悬疑扎心、人性深刻。比如“长安红茶案”,用新娘血制茶控权贵,背后是官场腐败;而《大唐重案组》呢?案件全靠“女性被害”硬撑——凶手杀人后必玷污尸体,甚至安排父亲强迫女儿的剧情,镜头还刻意给死者“呼吸的肚子”特写。网友怒骂:“编剧离了性暴力就不会写案子?”
更离谱的是,剧中哑女破案全靠“装哭引凶”,全程被当工具人。反观《唐诡》里的裴喜君,虽是闺秀却智勇双全,协助破案毫不降智。对比之下,《大唐重案组》的女性角色简直活在封建地狱。
想学《唐诡》的诡谲氛围?结果拍成了“低成本鬼片”——女鬼顶着惨白脸、血红唇,配上阴间滤镜和突兀音效,弹幕狂刷:“这特效不如20年前《聊斋》!”破案过程更是儿戏:主角看一眼现场就“灵光乍现”,凶手永远是最有名的客串演员。陈国坤的配音更是灾难,“断句像蹦豆子,听得人头皮发麻”。
《唐诡》的成功,在于“案子有嚼头,人物有温度”。而《大唐重案组》只抄到“死人+装神弄鬼”的皮毛。如今观众早不是“给块糖就喊香”的年代,豆瓣3.2分的开分说明一切。有网友犀利总结:“东施效颦不可怕,可怕的是东施还觉得自己是貂蝉!”
结语:
好剧的标杆从来不是流量,而是对观众的尊重。《大唐重案组》用烂俗剧情和性别偏见砸了自己招牌,反倒给行业提了个醒:与其蹭IP,不如学学《唐诡》怎么把“人”当人拍。
最后抛个问题: 你看过最侮辱智商的破案剧是哪部?欢迎在评论区开麦!
来源:nice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