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最近动态,5月14号发《花木兰》唱段,20号又去村里给老乡演出,
文|人参
说起小香玉,豫剧圈里没人不认识。
听说常香玉大师亲自带的传人
还给她起了“小香玉”这名号,直接预定未来戏曲一姐。
天赋好,师父疼,资源给到位——豫剧江山一度要传给她,
结果呢?
打烂一手好牌,不信?
先看看常香玉本人的分量。
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创“常派”,
《花木兰》《白蛇传》《拷红》全是她的标志位。
抗美援朝时搞巡演,捐战斗机,连国家都夸她“人民艺术家”。
没血缘,却把小香玉当亲孙女,不光亲授艺名,还手把手教,
恨不得死后戏曲能靠她续命。
小香玉刚出道那几年,的确火。
舞台上就是一道风景线,唱腔甜,动作利索,奖拿得手软,
整个班子都看好她能接大旗。
但时代一变,互联网、商业演出、流量明星满天飞,
戏曲没人听了,小香玉耐不住了——
还唱啥老掉牙豫剧?创新才是王道,
直接把流行元素、荧屏包装统统加进戏里,
广告接不停,综艺蹭流量。
一个字:急!
结果戏唱得少了,豫剧的根丢了,
你说常香玉能乐吗?
老爷子愁得不行,和她谈了好几回,
小香玉各种“时代变了你不懂”,怼得老人家都说不出来。
最后一招,“艺名收回!继承权收回!”
临终请律师见证,算是世间罕见的师徒断交了。
当年捧她有多忍,让她失望就有多决绝。
师父一边捞不着了,丈夫也开始拉胯。
说起来小香玉和王为念这对,最早人送“天作之合”,
一个豫剧新星,一个央视王牌主持,
宣传搭档,演出佳偶,
外人都觉得这家日子肯定顺风顺水。
可惜事业脑碰上事业脑基本都黄。
小香玉满脑子搞创新、发展,
王为念春晚导演、编舞忙得脚不沾地,见面比碰运气还难。
两人理念不合,聚少离多,被事业摁着,家庭基本没人管。
一大爆点,观众一直扒:他们为啥没孩子?
王为念说想要爱情结晶,
小香玉坚决抵制,生娃会影响搞事业、
最后婚姻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掀桌子,大吵一架,
一句飞机送错了都能离婚,谁信?
圈内有句话:事业脑结婚,结局都是不信爱。
气得旁边老人看戏,网友嘀咕“到底谁的问题?”
有八卦台爆料,说俩人在家还不如同事冷。
婚离得利索,小香玉更拼了。
豫剧不唱,扎堆抖音,每天直播刷脸。
账号还叫“小香玉”,当常香玉临终那段没发生?
翻最近动态,5月14号发《花木兰》唱段,20号又去村里给老乡演出,
前两天还公开哭诉豫剧的难处,戏不唱也还有情绪在。
可评论区一直有网友追问:“不是艺名收回了吗?”
“你怎么还叫小香玉?”
顶不住,争议天天有,艺名收回成了永远的烙印。
热度有,身份尴尬,尬出新高度。
这种“走歪路”的戏码你还见少么?
李沁前几年也被这话题缠上。
她可是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出来的,“国家苗子”!
老师护犊子,认定她能带昆曲继续传承。
结果人一转头,进娱乐圈,靠演戏挣钱,
网友盯着她在《花儿与少年·同心季》露面,夸性格讨喜,
但演戏一出,咬字太准,腔调太戏曲,演什么都“用力过猛”——不是尴尬就是遗憾。
戏曲的底子,娱乐圈不买账,不少粉丝吐槽:你怎么舍得放弃老本行啊?
无论小香玉还是李沁,
最后都活在“没接好传承”这口舆论铁锅里。
传统和商业,创新和扎实,素人和明星,下面评论区吵上天。
有支持的,说“时代要创新”,有反对的,说“你丢了根”,
都明着拍桌子:到底值不值?
但反过来她们也没完全丢弃圈子。
小香玉,豫剧演出继续,内容还是发,身份争议不断,
李沁,戏早不唱了,影视圈混得风生水起,
但是大家内心深处都会问一嘴:“后悔吗?”
钱赚了,流量有了,亲情师父那坎,能过吗?
而且圈内不少人暗地里说,这类“创新换饭”的案例多了,
谁还看得上“传承”?
可越创新越割裂,根没了,招牌也变味,
不管演多少场戏,后面的标签甩不掉——“没守住老祖宗的门槛”。
台媒有爆料,说圈内老戏骨对小香玉“毫无承认”,
只有社会团体请她去搞热闹,正经豫剧大赛,基本没人找。
主流不认,流量撑着,高光和质疑肩并肩——有点唏嘘。
网友评论翻着看:
“常师都收回了艺名,她还叫小香玉,不尴尬?”
“演得挺好,但总觉哪里不对劲。”
“创新不错,但有老本,才是真传!”
其实情绪来到这层,谁都知道,小香玉走得实难。
师父的含金艺名,丈夫的优质资源,全砸手里了,
再怎么洗,标签还在。
观众:“你再火也没那大师味。”
还得问一句——如果你是她,会怎么选?
老票友在乎传承,新观众只看热闹,
创新和守旧这场赛跑,到底谁赢?
要我说,
你敢不敢在评论区留个想法:
小香玉这步棋,
她到底输,还是赢?
来源:灵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