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进城工作的燕凤,为何扔下“铁饭碗”回老家种地?不是认命,是清醒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14 02:54 1

摘要:这是电视剧《父母爱情》的系列剧评之一,喜欢这部剧的朋友,欢迎点击文末下方链接或者合集,我们一起讨论吧。

还记得《父母爱情》里,有一个叫燕凤的姑娘吗?

她是江德福老家那个二大娘的孙女。

当初,德华看到安杰家亲戚沾了江德福不少的光,比如安杰的侄子侄女、外甥女等,都通过江德福的安排参了军,而江家人却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德华为了让江家人也沾点哥哥的光,也为了让他们高看一眼如今早已今非昔比的自己,她瞒着江德福和安杰,让老丁的儿子四样给二大娘写了一封信,说是想他们。

于是,二大娘带着儿子王五、孙女燕凤,不远万里,从老家来到松山岛。

江德福虽然不记得二大娘和他们家有什么亲戚关系,但他始终记得:当初闹灾荒的时候,江家实在过不下去之时,是二大娘送来一笸箩窝窝头,才帮他们才度过了难关。

所以,江德福对二大娘的到来,是热烈欢迎的,对二大娘提出给燕凤找个工作的要求,他也照办。

江德福把燕凤安排去了岛上的供销社工作,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

燕凤从农村来到城市,无论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都算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后来德华和老丁结婚的时候,我们还看到她和欧阳安然一起来给德华化妆。

之后的剧情里,她就没有再出现了。

直到江德福退休回了一趟青岛,临时决定回老家,顺便也看看在这里工作的儿子卫民。

他们回到村子,真的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后来还是在一个孩子的帮助下,燕凤出现了。

燕凤一看到他们,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之后在燕凤的召集下,几乎全村的人都来了,大家热热闹闹欢聚一堂。

由此我们才知道,燕凤早已离开松山岛供销社回老家了。

从燕凤发自内心欢迎江德福一行来看,她回老家,是心甘情愿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燕凤当初好不容易进了供销社有了工作,为何要扔掉人人羡慕的“,回老家种地呢?

01

二大娘一行刚来江德福家的时候,燕凤20岁,胖胖的,壮壮的,黑黑的,怯生生的,亚菲一看就有点瞧不起她。

后来亚菲内急的公共厕所,发现她连男女二字都分不清,明白燕凤原来是文盲

大家都知道,二大娘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想要江德福安排燕凤参军,或者给她找个工作,当然,二大娘潜在的愿望是燕凤由此能找个好人家嫁人。

可是,燕凤一个文盲能干什么?

在江德福安排下参军的安晨、安怡、欧阳安然、欧阳安诺,包括后来的江昌义,人家都识文断字的,也就是说,即便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也坚持读书,没有耽误文化。

所以,燕凤参军显然不合适。

江德福只好硬着头皮,燕凤安排到了岛上供销社。

对此,二大娘一家很满意。

二大娘离开之后,燕凤在岛上的供销社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剧中没有说明她具体做什么工作。

不过我们可以想想。

如果是当售货员,最起码要认得简单的几个字和简单的算账吧?这对于文盲的燕凤来说,有点困难,估计很难胜任。

而且从后来燕凤的表现看得出来,她并不是一个要求上进的人,她要求不高,得过且过就行。

她在岛上的日子,显然没有想过去补习文化。

所以她虽然是靠着江德福的关系才进了供销社,但她大概率只能干点杂活,比如搬运货物、煮饭、打扫卫生什么的。

在单位上,和她同龄的人,大多都有文化,人家在背后难免会议论她几句。

02

时间一长,燕凤也会想:

这种日子比在老家好不到哪里去,就算有了正式工作,就算转正有了铁饭碗,又怎么样呢?

她依然自卑,依然没有归属感。

按照二大娘的想法,松山岛怎么也比老家强,燕凤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个好婆家,如果找到一个军官,那就更好。

可是哪里那么容易呢?

燕凤年轻,人也本分勤快,但长得黑、粗、壮,虽说不可以貌取人,但她的外形条件的确不加分,况且她还是个文盲。

你想找一个条件好一点的,人家也要挑你呀。

燕凤看上去大大咧咧,没心没肝的,但其实她心里倍儿清。

工作不如意,关键是自己还不能胜任,因为自卑,始终融入不进这里的生活,再在这里耗下去,自己就熬成老姑娘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回老家。

03

燕凤明白,老家虽然在农村,条件比不上松山岛,但适合自己呀。

她在松山岛没有归属感,但回到家里,她到底是爹娘的心头肉。

老家的年轻男子也许没有部队上的有出息,但他们不会嫌弃自己。

回老家的燕凤,后来嫁给了江德福前妻张桂兰和后来的丈夫生的儿子,也就是江昌义的弟弟,对方还入赘到了他们王家。

从燕凤招待江德福回老家看得出来,此时的她没有了在岛上的自卑感,有了主人家的感觉,恢复了从前的利索干练。

燕凤的选择,在外人看来,可能有点可惜,甚至有点愚蠢。

毕竟,那个时代的“铁饭碗”,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她说不要,就扔了,跑回穷乡僻壤的老家当农民。

只有燕凤自己知道,再好,她一个文盲,捧得太累,还耽误自己青春,老家,她才如鱼得水

后来赶上好时代,80年代包产到户,她和老公一起种地养猪,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燕凤是万千农村姑娘的缩影,但她是清醒的,她知道什么样的生活适合自己,不盲目为留城市而耗青春,也不为攀高枝而折脊梁。

因为“好日子”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日子。

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燕凤那里学到一点什么呢?

来源:剧评热点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