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尾巴藏不住,这次乱成“一锅粥”的德云社,撕下了郭德纲的体面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14 11:58 1

摘要:虽然这些年来外界都在传郭德纲有多喜欢小儿子,还有“偏我来时不逢春”这句话都快成了郭德纲和郭麒麟父子之间的代名词了。

丨人参

郭德纲曾说德云社肯定还是得给郭麒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要是真把德云社交到郭麒麟手里,至少他的颜面能保住了。

毕竟前段时间徒弟接二连三的翻车不说,两个儿子一个“汾阳王”一个“麒麟”闹得沸沸扬扬。

可没想到,郭麒麟直接拒了,理由是嫌麻烦、怕耽误拍戏!

这么看来德云社这些年表面上看着风风光光,但是内部师徒矛盾、成员争议几乎没停过。

现在老郭定好的接班人在影视圈闯出名声来了,就差摆明了说“不要这个大烫手山芋”。

老郭好不容易维持的体面,还能撑多久?德云社又是为什么到了巅峰之后几乎是“崩塌式”往下滑?

最近郭德纲在博客里,再一次特别笃定的回应了德云社的未来。

虽然这些年来外界都在传郭德纲有多喜欢小儿子,还有“偏我来时不逢春”这句话都快成了郭德纲和郭麒麟父子之间的代名词了。

但他心里“门儿清”,小儿子接不了德云社,他这个“老班主”让位的时候还是得给郭麒麟。

可他为什么到现在也不给?不是因为他不想给,而是因为人家郭麒麟闯出去了,不想要了。

关注郭麒麟的人都知道,这小伙子身上有股劲儿,别管是不是阎鹤祥鼓励他“独立”,他如果真的踏踏实实说相声,虽然很难超越他父亲,但未必不会有成就。

但他从0基础表演,能一路从《庆余年》里的纨绔子弟范思辙,走到后来《边水往事》里被吴镇宇都夸过的沈星,是真的下了苦功的。

最近,他的《脱缰者也》也快出来和大家见面了,能看出来,资源扶持是有的,但是他自己也足够努力,否则观众也不会买账。

那尔那茜还有张凯丽女儿的例子还在前面摆着,郭麒麟如果真的是去娱乐圈镀金的“星二代”,只怕现在大家不会提到他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小伙子演戏有灵气”,而不是“郭德纲之子”。

对郭麒麟来说,出来闯影视圈不仅是证明自己实力的一条路,更是因为影视圈的评价体系可比相声界要更简单。

观众认的是你拿出来的作品,只要你的作品好,只要你有演技,那你就能获得认可。

虽然德云社里也看说相声的能力,但是复杂的事儿也多,就像演员管理还有演出安排以及火了之后要不要跨界上综艺,开演唱会。

好像德云社最近几年越来越乱,堪比娱乐圈“粉圈大战”了,可郭麒麟性子本来就沉稳随和,不太擅长也不愿意处理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

更何况他就算从郭德纲的手里把德云社接下来,或许他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摆脱父亲的光环,也或许压不住德云社里的那些“派系”、“老人”。

郭德纲说的郭麒麟“拒绝”,其实也是郭麒麟聪明的一种表现,他不愿意把自己下半辈子几十年都困在“少班主”的身份和老郭家的舆论里。

郭麒麟当年退学的时候年纪小,没有阅历、没有充分的决定能力,现在的他相比于小时候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可以为自己做主了。

所以他在一步步撕掉“郭德纲儿子”的标签时,也在“重新的养一遍小时候的自己”,或许这才是他拒绝接班的重要原因。

其实很难单纯的去评判郭德纲这一路走过来到底是对是错,但目前为止德云社的现状看起来有几分“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味道。

郭德纲当年也是吃过苦的,他理想中的德云社应该是有秩序的、能让更多穷孩子、因为师承受过苦的孩子、喜欢说相声的孩子“有口饭吃”。

否则他当年也不可能在岳云鹏没有任何天赋的情况下,哪怕“兜比脸都干净”也要把小岳岳留下来。

德云社也的确在他手里成为了相声行业里的龙头老大,但是近年来德云社倒是有点儿像红楼梦里的贾府,外面看着风风光光,内里在慢慢“腐朽”。

郭德纲眼里最理想的师徒关系是“慈父孝子”,他希望自己带出来的徒弟各个有出息。

但是最得他真传的曹云金离开,两个人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现在的曹云金一整个口碑反转。

证明他有情有义的大徒弟闫云达也离开了德云社被他从生死线上一路拉回来的张云雷转头去做了歌手,被群嘲没水准、忘本。

何九华、尚九熙之间的“恩怨情仇”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这两个人的事儿还在热搜上挂着,让不少网友“越扒越有”。

秦霄贤火了以后,用最短的时间和搭档“分手”,转头上综艺、拍电视剧,没几年被辛雨锡一顿“狂锤”。

亲儿子郭麒麟的“堂前尽孝”就不必说了,到现在郭麒麟还抵死不松口,绝对不要德云社呢。

德云社现在的台柱子岳云鹏了,“耍贱卖萌”那一套玩够了,去圆梦开演唱会了。

倒也不是不允许相声演员跨界开演唱会,但跨界之前得有跨界的能力,至少得有原创的歌曲,得站得住脚,得不影响“吃饭的手艺”。

更别提德云社里的一些成员家暴出轨、救驾的事儿了,现在的德云社比起是说相声的剧社,倒更像是一个“造星公司”。

这种火了一个就往娱乐圈去推一个的做法,好像就怕错过热度,没法子在娱乐圈赚钱一样。

这就好比曾经红极一时的《极限挑战》,虽然这个节目的版权是从韩国手里买的,但至少最开始凭借嘉宾间的默契互动收获了不少粉丝。

但随着时间推移,老嘉宾的接二连三的离开,节目里面很多游戏环节不再是为了“综艺”而“综艺”。

节目环节创新不足、常驻主持人负面新闻频出不说,有一段时间更是直接变成了演员过来宣传新剧或者是新歌走个过场,玩玩游戏,口碑一落千丈。

其实无论是《极限挑战》还是德云社的乱象都是一个道理,商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虽然不可避免。

但是不要太依赖明星效应和饭圈文化,也不要因为有了点儿成绩就忽视了“内在质量”的要求。

否则毁了的不止是创始人的脸面,严重点儿甚至能直接和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挂钩。

来源:GONGSAM零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