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粉丝刷到这条热搜时,第一反应不是“赵露思怎么了”,而是“她签的到底是哪份合同,能把人逼到住院还被划走两百万”。
粉丝刷到这条热搜时,第一反应不是“赵露思怎么了”,而是“她签的到底是哪份合同,能把人逼到住院还被划走两百万”。
痛点很直白:偶像在ICU,公司催开工;心疼打钱,钱却进了别人口袋。
原文受众是谁?
大部分是15-35岁的追星女孩、吃瓜路人,还有一小撮想入行的年轻人。
他们最怕两件事:一是自家爱豆突然“被消失”,二是自己将来也被一纸合同锁死。
爆点就在这儿——顶流都逃不掉的“卖身契”,普通人还有活路吗?
把镜头拉近一点。
赵露思的行程表曾经从早上7点排到夜里11点,中间只有坐车那20分钟能闭眼。
公司把这叫“高效利用热度”,其实就是把一个人的电量一次性榨干。
2023年合同到期前,她有三条路:
1. 不续,立刻被雪藏,前面几部爆剧白干;
2. 续,继续当永动机;
3. 拿钱赎身,违约金九位数起步。
她选了第二条,因为那时她还在发烧,脑子根本转不动。
很多人说“活该,谁让她不看条款”。
可条款是几十页的法律迷宫,19岁的小网红连标点符号都看不懂。
等到看懂了,人已经在医院吊水,账户里还少了两百万。
黄圣依当年赔了几个亿才脱身,蔡徐坤打了多少官司才拿回部分自由。
这些名字听起来像遥远传说,但赵露思把传说拍成了现实纪录片。
更冷的是:公司老板在国外坐轮船喝香槟,一条慰问短信都没发。
不是私人恩怨,是系统默认操作——艺人只是流水线上的零件,坏了就换。
粉丝在超话里刷屏“姐姐快逃”,可逃去哪里?
整个娱乐圈都是同一套模板:先用资源把你堆到最亮,再趁你最亮时签下最长约。
像钓鱼,先给饵,再收线。
有人劝“退圈保平安”。
退圈容易,赔偿难。
赵露思如果现在走人,违约金足够让她从90后小花变成90后“老赖”。
最惨的是没姓名的练习生。
他们签的赔偿金只有几百万,可跑十年龙套也攒不到这个数。
要么认栽,要么耗到被公司主动扔掉。
所以这不是“赵露思一个人的事故”,而是“整个行业的日常”。
区别只是她刚好在顶流位置,微博热搜能把遮羞布撕开一条缝。
缝后面,是更多已经麻木的脸。
他们学会了在镜头前笑,在病床上背台词,在解约书上按手印。
观众只看到舞台上的光,看不到后台的氧气瓶。
结论很简单:
只要合同还是这种写法,下一个“赵露思”永远不会缺货。
粉丝能做的是少骂一句“你不行”,多看清一句“这行就这样”。
至于想入行的年轻人,先别急着做明星梦,先找个靠谱的律师。
来源:仁者乐山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