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有个筱爱琴:40岁含冤离去,她演的色,至今没人能超越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14 11:26 1

摘要:上海老戏迷心里,藏着一个让人想起就叹气的名字——筱爱琴。这个唱沪剧的天才演员,40岁就走了,像朵刚开得最艳的花突然被风雨打落。可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她演的那些角色,还在戏台上活着,在观众心里活着。

上海老戏迷心里,藏着一个让人想起就叹气的名字——筱爱琴。这个唱沪剧的天才演员,40岁就走了,像朵刚开得最艳的花突然被风雨打落。可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她演的那些角色,还在戏台上活着,在观众心里活着。

从扬州来的穷姑娘,成了沪剧舞台的"宝贝"

1928年,江苏扬州出生了个叫吴彩珍的小姑娘,后来她成了筱爱琴。小时候跟着妈妈到上海讨生活,住的房子又小又破,日子过得紧巴。谁能想到,这个拖着辫子、怯生生的扬州丫头,后来能让全上海的人追着看她唱戏。

10岁那年,她进了婉社儿童申曲班学戏。那时候沪剧还叫申曲,学戏可不是轻松活儿。天不亮就得爬起来吊嗓子,嗓子练哑了,含块冰糖继续练;身段动作不到位,师父的戒尺就往手上招呼。别的孩子哭哭啼啼想回家,吴彩珍咬着牙学,师父教一遍的戏,她偷偷练十遍,眼睛瞪得溜圆,把每个细节都记在心里。

后来她改名叫筱爱琴,在文滨、中艺这些剧团跑龙套、演配角。台上演戏,台下她就蹲在边幕旁看老演员怎么演,偷偷学人家的眼神、手势。慢慢的,有人发现这个小姑娘不一般——扮相俊,嗓子亮,演起戏来眼里有光。观众开始点名要看"那个小丫头"的戏,说"她一开口,心里就亮堂了"。

这些角色,现在看还是让人拍大腿

1952年,筱爱琴进了上海沪剧团,这时候她的本事彻底显出来了。那些年她演的角色,到现在还被老戏迷念叨:

《白毛女》里的喜儿,她演得太真了。刚出场时蹦蹦跳跳,眼睛像含着露水,唱"北风那个吹"的时候,甜丝丝的嗓子里带着股子活气;后来被逼得走投无路,眼神里的恨像要烧起来,台下观众攥着拳头替她着急。有次演出结束,一个老太太拉着她的手说:"孩子,你演的喜儿,就跟我老家那个受苦的侄女一个样。"

《罗汉钱》里的艾艾,是个敢跟封建规矩对着干的农村姑娘。筱爱琴把那股子泼辣又害羞的劲儿演绝了。跟男主角说悄悄话时,脸憋得通红,声音细得像蚊子叫,可说到要自己做主嫁人的时候,脖子一梗,眼睛瞪得圆圆的,那股倔强劲儿,让台下的年轻人使劲鼓掌。

最让人忘不了的是《星星之火》里的杨桂英。这个五卅运动中的工人嫂子,她演得既有柴米油盐的朴实,又有拿起扁担反抗的刚烈。后来这戏拍成了电影,全国观众都认识了这个沪剧演员。有老工人说:"筱爱琴演的杨桂英,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跟我们当年见过的女同志一模一样。"

不管是《雷雨》里胆小又渴望爱的四凤,还是《杨乃武与小白菜》里命苦的小白菜,筱爱琴演啥像啥。她的嗓子也特别,平时听着像清泉流水,平稳又柔和,可到了动情处,突然就拔高了调门,又亮又有劲儿,能把人的心揪得紧紧的。老艺人说:"筱爱琴唱戏,不是用嗓子唱,是用心在唱。"

戏好人更好,她从不把自己当"角儿"

筱爱琴成了名角,可一点架子都没有。1953年她加入民盟,1961年入了党,总说"我是演员,更是普通人"。剧团里的年轻演员学戏,她手把手教,连一个台步怎么走都抠得仔细。有个年轻演员总唱不好《罗汉钱》的调子,她就陪着练到半夜,把自己的经验一点点讲给人家听。

1952年,她凭着《白毛女》拿了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二等奖,去北京领奖的时候,见到了周总理。回来后她跟同事说:"总理说沪剧要多演老百姓的事,咱们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后来她当上海市政协委员、妇联执行委员,总想着为演员们争取福利,谁家里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掏钱帮忙。

上海沪剧团的老人记得,筱爱琴的戏服总是补了又补,有人劝她做件新的,她说:"衣服旧点没事,戏演得好才行。"有次下乡演出,她发烧到39度,照样上台演完了整场,下台就晕了过去。

40岁那年,她带着没演完的戏走了

1968年,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筱爱琴受了冤枉,匆匆离开了人世,才40岁。那时候她正当年,还有好多想演的角色没来得及排,好多新戏的本子还在她的抽屉里。剧团里的人不敢哭,偷偷把她常穿的那件蓝布褂子收了起来;老观众们听说了,蹲在剧场门口掉眼泪,说"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的喜儿了"。

十年后的1978年,上海市文化局为她平反昭雪。那天,好多人捧着她的剧照来送行,有人哭着说:"爱琴啊,你清白了,能安心了。"

她没真的走,还在戏里活着

现在上海沪剧院排老戏,年轻演员演到筱爱琴当年的角色,总会找来她的录音录像反复看。有个90后演员演艾艾,看完筱爱琴的版本后说:"原来这个角色不是光泼辣就行,她的害羞里藏着对好日子的盼头,筱爱琴老师把这点演透了。"

去年有场纪念演出,播放了筱爱琴《星星之火》的片段,台下好多头发花白的观众跟着哼唱,有人边唱边抹眼泪。散场后,一个老先生说:"听她唱戏,就像她还在台上一样,一点都不觉得她走了。"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艺术家吧——生命虽然短,可留下的艺术能活很久很久。筱爱琴就像沪剧舞台上的一盏灯,虽然灯灭了,可那束光,还照着后来的演员,暖着观众的心。现在再听她的录音,那清亮又带着感情的嗓子,仿佛还在说:"只要你们还记得我的戏,我就一直陪着你们。"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