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本山此人,已经成了我们许多人对于过年的回忆,几乎每年的春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以前的春晚哪里都能成为搞笑的热梗,几乎一句话就能让我们玩“梗”一年,不亦乐乎,“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我叫白云,我叫黑土,我七十一,我七十五,我属鸡,我属虎。”
赵本山此人,已经成了我们许多人对于过年的回忆,几乎每年的春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以前的春晚哪里都能成为搞笑的热梗,几乎一句话就能让我们玩“梗”一年,不亦乐乎,“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我叫白云,我叫黑土,我七十一,我七十五,我属鸡,我属虎。”
现在却都成了“大家一起包饺子”,对此我们是十分怀念啊,但是他似乎“销声匿迹”了,事实也正是如此,他退出舞台了,外界也一直议论纷纷,这到底是为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一个老戏骨毅然选择退出?难道是受到了之前两位老搭档宋丹丹和范伟的影响?
赵本山的成功,本就是一部春晚的史诗,1990年,他带着《相亲》敲开这个国家级舞台的大门,此后二十余年,他与春晚的命运便深度绑定。
他不是孤军奋战,早年间,与范伟、高秀敏组成的“铁三角”所向披靡,尤其是范伟,他那呆萌木讷、又自带喜剧感的“大忽悠”形象,贡献了无数深入人心的笑料,许多观众甚至觉得,范伟在《马大帅》里塑造的“彪哥”,比主角本身还要出彩。
然而,这份合作的张力在2005年开始松动,范伟选择离开,官方理由听着冠冕堂皇——“压力太大”,可私下里,关于利益分配、个人发展的传闻从未停歇。
后来赵本山那句看似不经意却又意有所指的话:“范伟现在的腕儿多大啊!”背后,道尽了多少合作关系里复杂的人性。
范伟之后,宋丹丹接过了旗帜,与赵本山联手打造了经典的“白云黑土”系列,年年刷屏,可随着春晚改为直播,对演员心理素质的要求几何级增长,一丝一毫的失误都可能被全国观众放大,年岁渐长的宋丹丹在2008年后也选择了退隐。
搭档的接连离去,无疑改变了赵本山小品创作的生态圈,他开始将精力投向徒弟,比如那个穿着苏格兰裙的小沈阳,2009年,一出《不差钱》,直接将徒弟推上了顶峰。
尽管如此,没有人认为范伟、宋丹丹的离去,能真正撼动赵本山在春晚的地位,他从舞台上彻底消失,更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拆,而那位“拆迁队长”,正是2012年走马上任的总导演哈文。
哈文的出现,绝非个人喜好那么简单,它代表的是央视作为国家平台,机构意志的转向,她并非无名之辈,曾成功打造《非常6+1》等热门节目,对内容制作有着自己一套成熟而又雷厉风行的理念。
她一接手春晚,便迅速推动改革,核心思想是:取消一切特权,所有作品一视同仁,统统纳入严苛的审核流程,这把改革之火,注定要烧到赵本山这座“定海神针”头上。
那年春晚,赵本山团队准备的小品是《狭路相逢》,可在哈文团队看来,这部作品虽然延续了熟悉的乡土幽默,却笑点单薄,更致命的是,它缺乏了“引导价值”和“正面教育意义”。
这与哈文为春晚设定的新航向——提升艺术水准与社会内涵——显得格格不入,赵本山团队数次修改,小品最终还是未能过审。
央视对外给出的解释是赵本山“身体不适”,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外界无情戳穿,因为转头,赵本山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辽宁卫视的春晚上,献上了另一部作品《相亲2》,这种操作,无疑让“身体原因”的谎言显得苍白,也让外界确信,双方的矛盾已然公开化。
心有不甘的赵本山在第二年又卷土重来,他带着新作《好人赵大海》,试图平衡娱乐性与现实意义,将焦点放在基层人物身上。
但在彩排中,哈文再次强调节目必须强化正面导向,杜绝为搞笑而搞笑,这部作品最终被贴上了“笑点不足”的标签,无论赵本山团队如何修改、打磨,它依旧被无情地毙掉。
这一次,剧组给出的官方说辞是“作品未达到心理预期”,接连两次的闭门羹,终于让这位小品之王心灰意冷,不久后,他正式宣布:永久退出春晚舞台。
这场风波,并非简单的个人恩怨,赵本山后来也曾公开表示,与哈文之间并无不和,并且他支持春晚与时俱进。
这番表态,既彰显了一个成熟艺人的大局观,也间接承认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他的时代,与春晚的新时代,真的错位了。
哈文的铁腕作风,本质上是春晚这个庞大文化平台在时代洪流下的自我调整,它试图从一个单纯提供消遣娱乐的场所,转变为一个能够承载更多社会功能、传递主流价值观的综合性文化符号。
这种转变无疑是痛苦的,它意味着要割舍掉一部分观众最熟悉、最依赖的元素,赵本山的乡土喜剧扎根于广阔的民间,那种不加修饰、带着泥土芬芳的幽默,恰恰是亿万基层民众喜怒哀乐最真实的写照。
而新的审核标准,要求小品不仅要好笑,更要“有意义”,这种对“意义”的过度追求,有时反而会稀释掉纯粹的快乐。
赵本山的退出,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它为一个轰轰烈烈的旧时代画上了句号,也为另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打开了大门。
他离开后,春晚的小品舞台确实迎来了新的面孔,新人辈出,贾玲、沈腾等新一代喜剧人,带来了更具都市气息和网络基因的创作形式,小品的主题也从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扩展到社会热点和更深层次的价值探讨,春晚不再依赖某一个超级符号,而是走向了更加多元的表达。
对赵本山而言,离开春晚并非穷途末路,反而是海阔天空,他将精力全面转向影视剧创作和产业化运营。他创办的本山传媒,不仅是推广东北二人转文化的重镇,也成了培养喜剧人才的基地,他的弟子如宋小宝、小沈阳等,在各大平台延续着师门的喜剧香火。
《乡村爱情》系列更是出人意料地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电视剧之一,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记录着农村的变迁,近年来的《鹊刀门传奇》融合武侠与喜剧,再次证明了他在内容创作上的宝刀未老,依然能搅动风云。
他用行动证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其影响力绝不会被某个特定舞台所束缚,即便缺席春晚十数载,赵本山这个名字在中国观众心中依然分量十足,他的艺术生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得以延续和拓展,甚至焕发了新生。
回望这场风波,哈文的改革与赵本山的退出,更像是两种“正确”的碰撞与融合,哈文的严苛,为平台注入了新活力,避免了艺术上的僵化。
赵本山的风格,虽在新规下显得局限,却依然是无数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记忆,这段历史提醒着后来的创作者,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非固守成规,它也同样提醒着平台方,改革的刀刃再锋利,也不应忘记艺术最根本的源泉——来自生活,予人快乐。
观众对赵本山的怀念,或许不只是怀念几个小品,而是怀念那个守在电视机前,能被最质朴的笑话逗得前仰后合的、简单纯粹的年代,那个年代过去了,舞台变了,人也散了,但那些笑声,却真实地留在了时间的深处。
赵本山的人生经历了起起落落,感慨非常多,但是到最后也发现,自己最喜欢的竟然是乡村里面做客的温情,与乡亲们谈笑风生时候的温暖。
其实生活也是这样,许多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就未必不幸福,他们在夏天看爷爷奶奶用铁锹扬起的包谷,迎着风吹走许多不快乐,一切都美的不真实。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13-02-07赵本山退出央视春晚 赵家班也远离舞台
中国新闻网于2015年08月08日发布的 关于《哈文疑从央视辞职 曾终结赵本山连上18年春晚纪录》的报道
央视网:(《赵本山退出小品舞台》)
人民网:(《赵本山自动放弃央视春晚》2013.01.19)
中国新闻网:关于赵本山称春晚审查制度不科学否认为小沈阳真哭
人民网:关于哈文首谈赵本山央视春晚隐退无法超越是内因
中国青年网:《鹊刀门传奇》晋升全民电子榨菜 东北武林会员欢乐收官
来源:青史难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