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震撼全球!外媒态度转变,张纯如21年前的话应验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1:03 1

摘要:中国影迷红了眼眶喊着“日本道歉”的嘶吼声,飘向全球各国影院,引发强烈震撼,尤其是欧美网友,看完之后更是集体“破防”。

没想到,《南京照相馆》这部记录中国人屈辱史的历史题材电影,也能在海外引发广泛共鸣!

中国影迷红了眼眶喊着“日本道歉”的嘶吼声,飘向全球各国影院,引发强烈震撼,尤其是欧美网友,看完之后更是集体“破防”。

如今这部电影不仅登顶北美周末票房冠军,更是让《综艺》《每日银幕》等外媒罕见地用 “必看的历史正义之作” 来评价。

曾经对这段历史避之不谈的外媒,风向发生了180度的反转。这一幕不得不让人感叹,张纯如女士当年用生命埋下的伏笔,终于在21年后绽放出跨越国界的光芒。

影片的切入点,并非宏大叙事,而是一间名为“吉祥”的普通照相馆。

故事的背景拉回1937年的南京,平民们在一片混乱中,拼命护着一沓沓能够将罪行钉死在时间上的底片。

它没有把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当作奇观来展示,而是把镜头对准了每个普通人的面孔。

取景框里被迫挤出的“亲善”假笑,与取景框外婴儿被抛掷的哭嚎声,形成了强烈又刺耳的撕裂。

影片的叙事,基于大量首次以高清形式公开的真实影像:有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的秘密拍摄,有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日记片段,甚至还有日本士兵私人相册中那些从未示人的照片。

这些来自不同视角的铁证,共同构筑起这部纪实作品的血肉。

而正是得益于这种克制而尖锐的呈现方式,直接引爆了市场。在中国内地,影片仅仅用了几天时间,便狂揽超过22亿票房,观影人次突破6300万。

而在海外,它同样势不可挡,以8237万美元的首周末成绩,力压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登顶全球票房榜首。

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是跨越国界的深切共情。北美首映礼选在华盛顿举行,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地也陆续开画,影院里一片安静,静得只能听见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过去对这类历史题材作品总抱持谨慎态度的西方媒体,这次也集体转向。《综艺》《每日银幕》罕见地用上了“必看”的字眼。

《纽约时报》则评价它“用最克制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最震撼的历史真相”。BBC文化频道甚至不得不承认,他们“低估了中国电影的共情力”。

这种态度的转变,比票房数字本身,或许更具分量。一位澳洲网友的留言道出了真相:“大部分澳洲人直到今天才知道88年前发生的事,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而一位荷兰网友的评论则更为辛辣:“就在前一天,日本还在纪念广岛和平,天啊,这难道不该是美国人纪念的吗?”

这句反问,精准地戳破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刻意维持的平衡:在冷战格局与美日同盟的背景下,西方世界长期聚焦于纳粹的罪行,却对日本在亚洲犯下的暴行选择性地遗忘和忽略。

谁在惧怕真相

然而,让人愤怒的是,这样一部能够引起海内外无数观众共情的优秀作品,却被国内某些“忘本”之人,有组织的、有预谋的扣上了各种令人反感帽子。

自从影片爆火后,就不断有人给影片扣上“仇恨教育”的帽子,声称“带孩子看会种下仇恨”,却绝口不提仇恨的源头究竟是谁。

这种论调,巧妙地跳过了加害者,转而指责受害者的记忆本身,何其荒谬!

然而当这种赤裸裸的指控未能影响票房后,新的攻击角度又被迅速制造出来。有人试图挑起阶层对立,抛出“有钱人去日本旅游,底层才看反日电影”的说法,企图分化观众。

更激烈的手段接踵而至,甚至有人恶意伪造导演的灵堂照片进行网络暴力。

一位网络博主更是发文,指责影片搞“复仇教育”,还搬出日本曾向中国提供三万亿日元政府贷款的旧事,试图为侵略历史洗白。

而在中国之外,日本右翼势力也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称其为“中国的宣传”。

这些抵制与攻击的背后,逻辑出奇的一致:这部影片,正是从中国受害者的视角拍摄,它直接撕开了日本长久以来精心掩饰战争罪行的那张虚伪面具。

回望历史,关于这场围绕记忆的攻防战并非始于今日。影片在全球引发的震动,让人们重新大声读出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那句话:“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二十多年前,正是她孤身一人,在海外档案馆的故纸堆里,抓住了那条散落的线索,最终用英文写成了《南京大屠杀》一书。

她把这段“被遗忘的大屠杀”直接推到了西方读者的面前,让无数人第一次系统地了解那段历史。

当时,这本书迅速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成为年度爆款,但也让张纯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她长时间面对冰冷、残酷的史料,整理着每一份证词,审视着每一张照片,如同亲手触摸一个巨大的冰窖。

外界关于她生前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威胁的传闻,无论哪个版本,都指向一个事实:守护记忆的代价当真是十分沉重。

2004年,扛不住压力的她在抑郁中饮弹自尽,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网传张纯如死因并不简单,与日本部分势力的死亡威胁和精神折磨,脱不开关系,种种压力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她崩溃离世。

如今21年后,回看张先生当年留下的那句“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再想想网络上那些不停聒噪的跳梁小丑,当真是何其讽刺!

这正如网友所说:“我们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后辈,有什么资格去替那些承受伤痛的先辈们说原谅?”

结语

《南京照相馆》的全球热议证明了一点:历史可以被遮蔽,但无法被彻底抹去。

当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开始追问真相,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就不再只是中国的伤痛,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警示。

正如一位智利网友所说:“我只是看了影片,就噩梦连连,那些人却是亲身经历啊,令人绝望。

但好在绝望之外,还有希望——如今祖国强大了,我们确实不太可能去经历当年的历史,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来源:青梅旭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