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冯巩和妻子艾慧是“青梅竹马”,两人在天津市第26中学读书的时候认识,两人当时都是学校宣传队的成员,平时经常在一起排练和演出。在一起工作时,冯巩经常照顾艾慧,久而久之,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在喜剧史上,冯巩必有一席之地,不仅如此,他事业爱情双丰收。
冯巩和妻子艾慧是“青梅竹马”,两人在天津市第26中学读书的时候认识,两人当时都是学校宣传队的成员,平时经常在一起排练和演出。在一起工作时,冯巩经常照顾艾慧,久而久之,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1983年,冯巩和艾慧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全程没有婚纱,没有礼服,连一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但是,两人有情饮水饱,他们相信彼此会经营好这个小家。
婚后没多久,冯巩就被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冯巩刚调进北京时,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即便如此,艾慧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两人直接在单位排练厅的一个角落里“下榻”:几块木板、一张床、一张桌子,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他们没有厨房,只能去单位的食堂吃饭。
两人对彼此没有一点埋怨,当他们坐在食堂里时,相视一笑,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
艾慧怀孕后,冯巩有些忧愁,自己天南海北地跑演出,根本无暇分身,到底让谁照顾妻子呢?因此,每次接到新的演出安排,冯巩都特别为难。对于丈夫的愁绪,艾慧了解的一清二楚,她没有要求丈夫“回归家庭”,而是在他出差的前一夜为他准备好换洗的衣服和所需的药品。妻子如此贴心,冯巩心里的歉疚更深,因而,每次演出回家,冯巩都会尽可能地陪伴妻子。冯巩不在时,艾慧就不顾自己怀孕,在家里操持家务。孩子出生时,冯巩正在上海演出,冯巩火急火燎地赶回北京时,他的儿子已经出生了。看着妻子苍白的脸以及怀里白白胖胖的儿子,冯巩紧紧地握着妻子的手,泪水夺眶而出:“艾慧,难为你啦......”
对于儿子的教育,冯巩一直坚信: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身为父母,千万不要搞“专制”。因此,冯巩夫妇的“政策”一向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很重,课余时间让他尽量玩。至于成绩,考90分就可以了,没必要为100分累个贼死。
在工作上,冯巩也特别的敬业。
冯巩曾说过,自己参加过十届春节晚会,和“牛哥”牛群工作了8年,内中的苦辣酸甜,用牛哥的话说,就是:“8年了,别提它了!”
他们的相声大多数都是他们自己创作的。为了春节晚会,他们二人曾在“梅地亚”住了一个多月,除了吃饭之外,两人几乎没怎么出过屋子,一心扑在“抠”自己的作品上面,光是脚本的打印纸就足有厚厚的一摞。
作品又经常命途多舛,随时都有被“枪毙”的风险,还好冯巩为人豁达:“人家枪毙你的作品,也是一种爱护,希望你能写出更好的作品,相信你有潜力。再说,作品不好,也会影响自己的声誉......”
“对喜欢我们的观众也有伤害。”牛群补充了一句。
因此,牛群有一句话是——“只要三十那天没毙,二十九那天我们还写(新段子)。”
于是,两人又“抠”上《最差先生》。
牛群:“哎,你说这句话怎么改?”“你再出差,我掐死你!”“什么打呀,抽呀,揍呀,太俗,不新鲜了......”
他们聊的正浓,冯巩又去了电话机旁,给冯小刚打招呼,斟酌他在北京电视台和李婉芬、刘钊、王兰联袂表演的小品(冯小刚编导)的台词。因为当天下午四点,他还要去北京台录像。
当天,中央领导李铁映等审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记者有幸在场,目睹了牛群、冯巩表演的相声《最差先生》,觉得这一节目很有创新,打破了对口相声的固有形式,如此,两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和冯巩相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大孝子,冯巩特别的看重亲情。
冯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他能爱谁呀!”父亲肾衰病重期间,冯巩将自己的年近八旬的父母从天津接到了北京,到处跑腿找名医,精心照顾,他陪着父亲走过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对于岳父岳母,冯巩同样很孝顺,他曾经将岳父岳母接到北京,三代人住在一起,生活有滋有味。为了让两位老人吃得舒心,冯巩还经常抽空去超市里面挑选老人们喜欢吃的食物。两位老人的关节不太好,冬天睡觉时,冯巩就会将热水袋放在他们的床上,经常给老人烧烧热水、烫烫脚。
岳父母的体质不太好,若是有感冒头疼的,冯巩比他们还要着急。
对于冯巩这个女婿,岳父母一千一万个满意,逢人便夸赞冯巩。对此,冯巩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子。我就是你们的儿子,照顾你们是应该的。”
对于自己的公婆,艾慧也很孝顺,经常去看望他们,而且每次都会给他们带礼物,春晚时,他们就会在家里等着他回来。冯巩一到家,他们一家三口立刻出发赶往天津,和公婆们一块吃年夜饭。
后来,冯巩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工作也越来越忙,家里的事情根本忙不过来,全家的重担都落在艾慧一个人的身上,艾慧默默地承受着,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看着妻子越来越粗糙的双手,冯巩深情道:“艾慧,我欠你的一辈子都还不完......”
来源:紅色天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