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被人民日报“点名”,言辞犀利,句句说到观众的心坎上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16:23 2

摘要:当《东极岛》片尾字幕亮起,影院里有人泪流满面,有人冷笑离场,这部耗资5亿、筹备六年的战争大片,自上映起就陷入舆论漩涡。

冰冷海水中的血色记忆,被一群不识字的渔民重新擦亮

当《东极岛》片尾字幕亮起,影院里有人泪流满面,有人冷笑离场,这部耗资5亿、筹备六年的战争大片,自上映起就陷入舆论漩涡。

然而当人民日报“点名”之后,这部电影瞬间如惊雷炸响,让所有争议瞬间失声。

文|凌洋

看图文更过瘾!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方留言区已开放,等你来畅所欲言!#关注有惊喜

要知道,今年是抗战胜利90周年,除了《东极岛》之外,《南京照相馆》和《731》等电影,也将接连上映,然而这些电影有些还没有上映的时候,就遭到了许多质疑。

此次《东极岛》亦是如此,上映不到24小时,就遭遇了与《南京照相馆》相似的命运,社交媒体涌现大量“抗日神剧”“崇洋媚外”的差评。

有人嘲讽渔民“衣不蔽体像野人”,有人痛斥“一根烟当谢礼太廉价”。

要知道,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那个血色秋天,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载着1816名英军战俘途经浙江东极岛海域时,遭美军潜艇误击沉没。

为掩盖罪行,日军用铁锤钉死船舱,扫射逃生战俘,而198名中国渔民驾着小船冲破巨浪与封锁,三天三夜救下384名英国人。

“爷爷救人时哪知道对方是英国人?就是落难的同类!”舟山渔民后代陈永华的证词,揭穿了某些人所谓“被英军启蒙抗日”改编的荒谬。

导演管虎将渔民动机改为“觉醒抗日”,却在真实历史前不堪一击,渔民眼中只有亟待救援的生命。

银幕外,另一场生死较量同步上演,为还原惊涛骇浪中的救援,剧组1:1重建东极岛渔村,分段复原“里斯本丸号”沉船。

演员们每日在浑浊海水中浸泡超10小时,能见度不足0.5米却坚持裸眼拍摄。

朱一龙减重至体脂率9.5%,肩背被渔船绳索勒出永久伤痕,吴磊克服气胸旧疾考取专业潜水证,在18米高甲板纵身跳海。

作为女主的倪妮更是全素颜暴晒黝黑,零下五度冰水中反复挣扎。

当键盘侠给“丑化国人”的帽子穿针引线时,演员们正用血肉之躯复刻祖辈的勇气。

最震撼的是一组沉船镜,剧组独创虹吸效果,借来十六条快艇拆发动机造浪,30吨海水倾泻而下。

没有一块绿幕,全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与真痛真伤,可以说在真实感上,《东极岛》确实做到了。

但即使是这样,也依旧没有减少质疑的声音,然而直到人民日报的点名,这部电影才最终被“正名”!

8月12日,人民网评以“展现中国脊梁的史诗”为题,为这场混战按下休止符。

文章直指核心:“面对日军的海面封锁,那些驾着小船穿越火线的身影,诠释的不仅是抗战精神,更是跨越时空的人性光辉。”

句句如刀,戳破历史虚无主义的泡沫,当日本年轻一代轻飘飘说“总纠结过去是浪费时间”,当西方90%民众不知日军暴行,《东极岛》成了刺穿谎言的刀锋。

今年5月,18名英国战俘后代站在东极岛纪念碑前含泪致谢:“没有中国渔民,384个家庭将永远沉入黑暗。”

两个月后,舟山渔民杨小平顶着风浪救起落海游客,“海上有难,必救”的祖训从未断绝。

耐人寻味的是,日本领事馆曾强烈抗议《南京照相馆》“煽动仇恨”,却对《东极岛》保持沉默。

某些人竟将此作为“影片不够分量”的证据,殊不知这种沉默恰似1942年钉舱门的日本兵与篡改教科书的政客——都在拼命封存真相。

“当年没能力讲的故事,今天必须讲好。”朱一龙这句朴素宣言,揭开了所有争议的终极意义。

当舟山渔民划着小船冲进枪林弹雨时,他们救起的不仅是384条生命,更是撕开历史谎言的勇气。

散场时,有观众轻抚着片尾384个获救者名字的纪念碑,一位老人喃喃自语:“当年救人的渔民大多不识字,却懂得最深的道理。”

影院外,舟山群岛的潮汐正将83年前的血色浪花推上新岸,有些光,本就来自最黑暗的海底。

而人民日报掷地有声的点评,让这束光照得更远。

来源:江南忆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