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导演了!管虎做摄影美工道具都行 《东极岛》剧情烂透的大片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16:23 2

摘要:《东极岛》取材于 1942 年舟山渔民冒死营救“里斯本丸”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本应是一曲朴素而磅礴的人性赞歌。结果管虎交出的却是一部“历史虚无主义超级爽片”:逻辑上——中国渔民先靠“潜水打开货舱”救出英军,又“手撕日军内火艇”,最后靠“美军潜艇镇场子”才逼退日

看完《东极岛》,心里反复念叨的三个字:可惜了。

可惜了这么好的原型故事。

故事崩了,一切白搭

《东极岛》取材于 1942 年舟山渔民冒死营救“里斯本丸”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本应是一曲朴素而磅礴的人性赞歌。结果管虎交出的却是一部“历史虚无主义超级爽片”:逻辑上——中国渔民先靠“潜水打开货舱”救出英军,又“手撕日军内火艇”,最后靠“美军潜艇镇场子”才逼退日军;真实历史里,恰恰是数百艘中国小渔船的集体出现,使得日军碍于国际舆论不敢继续屠杀。影片把中国人的决定性作用一笔勾销。结构上——四度插叙倒叙,把原本清晰的营救主线剪成碎片化 MV,情绪还没堆起来就被硬切回“两小时前”,观众永远找不到情感落点。人物上——渔民群像要么野蛮愚昧,要么等一个西方战俘“托马斯”来点化;女主阿花的“女性觉醒”桥段像空降的好莱坞彩蛋,尬到脚趾抠穿影厅地板。

当故事核被拧成麻花,再贵的工业特效也只是给废墟贴瓷砖。

影片的摄影指导请来了罗攀,美术请来了林木,实景搭出一整座 1940 年代的东极镇,海浪、暴雨、火烧、船难全是物理特效。所以导演管虎做个美工,摄影还是合格的;美术把渔村做旧到每块船板都带海腥味,却在精神层面把“中国人”做贱到要靠洋人启蒙;道具组一比一复刻里斯本丸,却复刻不出中国渔民为何舍命救人的信仰。

回想管虎拍过的几部作品,近期涉及到抗日抗美援朝题材:《八佰》——把四行仓库拍成“对岸看客”的悲情景观,真正守军的主体性被稀释成“被人看的戏”。《金刚川》——美军飞行员戴上牛仔帽就能决定桥毁桥成,志愿军的高光时刻被“敌人的仁慈”轻巧替换;片场外,管虎戴着美国海军帽去烈士陵园背手鞠躬。3. 《东极岛》——把渔民拍成“前现代的野蛮人”,把英军战俘拍成“普世价值的火炬手”,再次把“谁拯救谁”的剧本写反。

三部电影,同一套叙事母题:中国人的牺牲必须被“更高文明”见证、命名、加冕,否则就不成立。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史观问题。这样的史观,如何能做好导演?所以说建议管虎不要再做导演,干个美工,摄像都应该不错。

来源:爱游荡的骆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