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邀请争议演员宣发,网友:有点票房就作妖是吧?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14:52 2

摘要:当傅首尔与苏敏站上活动舞台的那一刻,这场原本关于家庭温情的电影故事,突然被植入了逃离家庭的代码。

《浪浪山小妖怪》宣发团队邀请了傅首尔(以离婚独立女性形象著称)与50岁自驾游阿姨苏敏参与线下活动。

当傅首尔与苏敏站上活动舞台的那一刻,这场原本关于家庭温情的电影故事,突然被植入了逃离家庭的代码。

两人在活动中强调个体成长与逃离束缚,例如傅首尔称父母低估孩子,苏敏将电影中照料瘫痪丈夫的猪妈妈解读为需要逃离家庭的象征。

此番言论,引起网友的激烈讨论。

傅首尔与苏敏不是单纯的公众人物和演员,她们的行为和做法具有一定的“争议”话题。

傅首尔具有极强的离婚独立女性标签,苏敏是出走主妇形象,她们二人各自的身份背景不同,但是却具有某种相同的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将复杂的人性简化为单一的标签,而宣发团队请她二人进行电影宣发,似乎也想获得更多方面的话题,从而获得高票房。

从剧透式营销到抄袭《哪吒2》海报设计,《浪浪山的小妖怪》的宣发团队似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制造话题上,却忽视了内容本身才是最有力的宣发武器。

事实上,这样的宣发似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获得了一定的曝光和流量,引起了网友热烈的讨论。

但是从网友的评论中看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也让电影的口碑面临危险,票房恐怕也要打折扣。

“有点票房就开始作妖是吧?”

这是网友发出的灵魂拷问,同样也应该是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电影本身的故事和宣发后的口碑是相辅相成的,本身暑期档电影选择性很多,这样的争议似乎有点欠妥。

明明就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反而在宣发上要埋藏很多对立话题,无疑也是在制造焦虑。

翻看这些评论,话里话外就是说二人无论从发言还是她们个人自身的标签,都和电影所讲的故事相差十万八千里。

很轻松愉快的情绪价值也演变成了某种对抗和压力,模糊了原本纯净的浪浪山,也看不清楚四只小妖原本的性别。

看电影的观众很多都是孩子,提出这样的话题,万一孩子听进去了,不知道父母该如何解答。

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接受到这样对立的思想,看电影之前还是要考虑清楚。

特别是苏敏,感觉她的发言就是强行表达和自己标签相符合的语言,并非电影中所体现的故事情节,让人怀疑,要么就是她压根没看电影,要么就是看不懂电影。

让猪妈妈逃离浪浪山,真想不出来为什么要出现这样偏执的思想,哪怕是多花三秒钟想想,都知道这样的话题提都不应该提。

她实际上是在将自己的个人叙事强行植入电影文本,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原作的暴力解构,让原本和谐的画面都笼罩在黑暗里。

面对这些舆论的质疑声,影方没有任何直接回应,也没有刻意回避两个人的宣发活动。

其实这就是一个动画电影,就不应该上升任何价值和故事以外的东西,其本质就应该纯粹一点,理性一点,把所有内在的东西都交给观众去解读,而不是故意引导莫须有的话题博流量。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核心观众是家庭群体,家长带孩子观影的比例最高。

这个群体的观影期待是无争议、适合全年龄,他们希望在影院中获得的是情感共鸣,而非价值观的激烈碰撞。

然而,宣发团队邀请的嘉宾却精准踩中了这一群体的敏感点,让原本的“阖家欢”变了味道。

对于这样的宣发,你觉得会给这部电影带来怎样的影响?

来源:浦江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