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送别仪式,竟成了一面人性的照妖镜!那个曾被压在五指山下整整500年的“泼猴”来了,神情肃穆,满眼悲痛。可那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受尽佛祖庇佑才取得真经的“御弟哥哥”,却偏偏缺席了。一个是不打不相识的“对手”,一个是恩重如山的“导师”,这天壤之别的反应,瞬间引
一场送别仪式,竟成了一面人性的照妖镜!那个曾被压在五指山下整整500年的“泼猴”来了,神情肃穆,满眼悲痛。可那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受尽佛祖庇佑才取得真经的“御弟哥哥”,却偏偏缺席了。一个是不打不相识的“对手”,一个是恩重如山的“导师”,这天壤之别的反应,瞬间引爆了网络。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是人走茶凉的现实,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这出戏外的“西游记”,恐怕比戏里还要精彩,不看到最后,你绝对会后悔!
这故事的起点,是8月初那条令人心碎的消息——“如来佛祖”的扮演者,老艺术家朱龙广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他的追悼会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身影,莫过于“孙悟空”六小龄童。他一身庄重的黑色中山装,对着朱老的遗像深深鞠躬,那凝重的神情里,你看不到半分“美猴王”的桀骜不驯,只有一个后辈对前辈最沉痛的缅怀。他动情地回忆,上一次见朱老还是在前年的座谈会上,当时老先生腿脚已经不便,自己上前搀扶,朱老还乐呵呵地开玩笑:“哟,美猴王来扶我如来佛祖啦!”一句话,逗乐了全场,也让人看到了这位老艺术家私下的风趣与豁达。在六小龄童眼里,朱老就是这样一位心态乐观、从不把烦心事放心里的大前辈,是他们那一代演员心中的“德艺双馨”的标杆。
说起朱龙广,可不单单是《西游记》里的佛祖。时光倒流回上世纪60年代,一部《地道战》燃遍大江南北,他饰演的民兵队长“高传宝”,才是那个年代真正的顶流偶像。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简直是把命豁出去了!那时候拍戏,哪有什么威亚和保护垫?一个从两层楼高的树上纵身跃下的镜头,他眼都不眨就跳了,结果膝关节当场骨裂。可他硬是咬着牙,没吭一声,没用一个替身。也正是这份硬汉的执着,让他不仅赢得了全国观众的敬佩,更赢得了自己“真命天女”的芳心。可以说,朱老的艺术人生,就是一部写满了敬业与赤诚的教科书。从英勇无畏的“高传宝”,到宝相庄严的“如来佛祖”,再到《武林外传》里那个烟火气十足的“佟老爹”,他演什么就是什么,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这才是演员的最高境界!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对老艺术家的沉痛悼念,却因为一个人的缺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当“悟空”来了,“八戒”和“沙僧”的扮演者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哀思,唯独那个贯穿了整个取经故事的核心人物——“唐僧”迟重瑞,迟迟没有露面。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网友们的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要知道,在剧里,唐僧师徒能闯过重重难关,全靠佛祖在背后指点迷津、力挽狂狂澜。这份“恩情”,比天还大。如今“佛祖”驾鹤西去,“悟空”都“不计前嫌”地赶来送行,你这受恩最深的弟子,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一时间,“忘恩负义”、“人情淡薄”的指责声铺天盖地。有人尖锐地指出,自从娶了女富豪,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迟重瑞是不是已经忘了当年一起吃苦拍戏的“战友情”了?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大家不应该进行道德绑架。或许他有不得已的苦衷,人没到,心意到了就行。毕竟淡出荧幕多年,他早已不是当年的“唐僧”,而是一个低调的商人。这场争论的核心,其实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究竟是爱那个角色,还是爱扮演那个角色的演员?当演员的现实生活与角色的道德光环产生冲突时,我们是否有权用角色的标准去审判他本人?
说到底,一场葬礼,映照出的不仅仅是人情冷暖,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杆关于情义与本分的秤。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塑造了理想的人格,传递了真善美的价值观。但现实生活远比剧本复杂,人心也并非非黑即白。六小龄童的到来,是他对前辈的敬重,是他作为“章金莱”这个自然人,对朱龙广先生这位老友的真挚情感,这与“孙悟空”和“如来佛祖”的身份无关,却又完美契合了我们对“有情有义美猴王”的期待。
或许,真正的“德艺双馨”,不仅仅是在镜头前塑造了多少经典角色,更是在落幕之后,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送别与铭记。朱龙广老先生用他一生的作品留下了永恒的经典,而六小龄童用一个简单的鞠躬,为这份经典续写了最温暖的注脚。当繁华落尽,铅华洗去,最终能定义一个人的,究竟是他在舞台上扮演的那个光芒万丈的角色,还是他在生活中恪守的那份最朴素的道义与真情呢!
来源:草甸轻松放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