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管虎、梁静夫妇的《东极岛》以“5亿成本+朱一龙主演+二战救援”的豪华配置杀入暑期档时,业内普遍预测这将是一部30亿量级的爆款。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上映三天票房仅1.8亿,预测总票房跌至7.9亿,片方七印象文化公司或亏近1亿。这场“工业大片”的溃败,究竟踩中
当管虎、梁静夫妇的《东极岛》以“5亿成本+朱一龙主演+二战救援”的豪华配置杀入暑期档时,业内普遍预测这将是一部30亿量级的爆款。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上映三天票房仅1.8亿,预测总票房跌至7.9亿,片方七印象文化公司或亏近1亿。这场“工业大片”的溃败,究竟踩中了哪些雷?
粉丝撑不起票房,历史题材也“卷”不动
《东极岛》的困境,从首映日就显露端倪。尽管朱一龙粉丝疯狂打call,但首日6800万票房中,黄金场次上座率仅5.2%,远低于同期《南京照相馆》的12.3%。更致命的是,影片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里斯本丸沉没”,但故事框架与BBC纪录片高度雷同,观众早已知晓结局。当历史成为“公开的秘密”,再宏大的叙事也失去了悬念的魅力。
战争场面“缩水”,观众不买账
管虎曾以《八佰》《金刚川》的战争场面震撼观众,但《东极岛》却走了“温情路线”。影片中,渔民营救战俘的戏份占主导,大规模爆破戏仅5分钟。观众吐槽:“花5亿就拍了个‘渔民版《泰坦尼克号》’?”相比之下,同期动画《浪浪山小妖怪》凭借“妖怪职场生存记”的创意和精良制作,单日票房反超《东极岛》3000万。
口碑崩盘,管虎“黑历史”被翻旧账
票房失利的同时,管虎的过往争议也被网友翻出:拍摄《八佰》时穿印有“Japan”字样的衣服、宣传中使用美国航母片段……这些细节让观众质疑其“主旋律诚意”。当片方试图“捂嘴”负面评价时,反而激起了更多逆反心理。
从“爆款预定”到“亏损预定”,《东极岛》的教训警示着行业:工业大片不能只靠砸钱和明星,故事创新、类型突破、口碑维护,才是票房的真正护城河。毕竟,观众的钱包,永远只为真诚买单。
来源:老孙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