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院线都给它腾场次,有头脸的电影人们,也全来帮它吆喝,而这次的《东极岛》也不负众望,成就了朱一龙和吴磊,特别是吴磊,直接让小编看傻了眼,这小子啥时候变得这么野了?
暑期档的关键词,是主旋律。
前有《南京照相馆》的爆“抢救”了大盘,紧接着《东极岛》上映,阵仗拉得很大,华语巨制,很烧钱的一部电影。
院线都给它腾场次,有头脸的电影人们,也全来帮它吆喝,而这次的《东极岛》也不负众望,成就了朱一龙和吴磊,特别是吴磊,直接让小编看傻了眼,这小子啥时候变得这么野了?
身体是演员最好的画布,吴磊显然深谙此道,我们曾习惯那个《琅琊榜》里白净灵秀的飞流,那个偶像剧里眼神清澈的少年,这份干净,一度是吴磊的代名词,甚至被一些人看作他“本该有的样子”,然而在《东极岛》,他选择了最直接的挑战。
为了渔民阿荡这个角色,他把自己扔进严酷的体能训练,体脂率降至个位数,练出一身如铁铸般的扎实肌肉,当那个裹着渔篓、赤裸着上身的黝黑身影立在船头,过去那个白净少年便彻底蒸发了。
导演管虎半开玩笑说他“像从海里捞出来的”,而这背后,是一个演员为角色而重塑身体的意志,这并非为迎合某种粗犷审美,更像是一场蓄意的自我拆解,用身体的改变彻底洗刷过往印记,为新角色腾出一方纯粹的空间。
如果说体型改造是看得见的努力,那么克服内在恐惧,才是这部电影对他更深层的考验,要知道,吴磊曾因气胸做过手术,还有深海恐惧症。
可《东极岛》偏偏大量戏份在水下,拒绝绿幕特效,要求演员真实潜入深海。这几乎是量身定制的“不可能任务”。
可吴磊没有回避,他提前两个月投入专项训练,从自由潜到静态闭气,硬是把自己练到了三级潜水员的水平,静态闭气能超过四分钟。
冰冷的海水里,每一次下潜,都是一次与本能恐惧的殊死搏斗,当镜头跟随着他在沉船的钢架缝隙中艰难穿行,寻找生机时,那种窒息与压迫,是他用一次次突破身心极限换来的。
他后来坦言,恐惧在工作面前就得让路,咬着牙也得上。杀青后,他甚至一度“看见海就想往里钻”。这句听似轻松的“后遗症”,恰恰是那段搏命经历最深的烙印。
而对“真实”的追求,并非吴磊在《东极岛》里的一时兴起,而是一种刻进骨子里的执念,有时甚至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拍摄《盛夏未来》时,一场简单的呕吐戏,他拒绝假装,坚持用刺激身体的原始方式,只为捕捉一个最狼狈、最真实的生理反应。
拍摄《阿修罗》,一场攀岩戏,他觉得吊威亚不够真实,会破坏画面,便只系着一根登山绳亲自上阵。这种对真实的苛求,在与吴京合作《我和我的父辈》时表现得更为极致。
一场马战戏,他从疾驰的马背上摔落,旁人关心他的伤势,他却先为自己没能完成好镜头而生气。还是在那部戏里,道具枪意外炸膛,火药屑崩了他一脸血口子,剧组要送他去医院,他却用粉底简单遮盖,强烈要求继续拍摄,只说了一句“我可以再来”。
这股“不要命”的劲头,在今天这个演员被过度保护的行业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却也因此格外珍贵。
这份对真实的执念,最终在《东极岛》中得到了最纯粹的回报,一场村民被屠杀的戏,原本没有安排他的特写,他站在人群中,当枪声响起,他的身体本能地一颤,眼泪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
监视器后的导演捕捉到了这真实无比的反应,立刻为他增加了一个机位,这滴不属于剧本的眼泪,让整个场景的情感冲击力陡然拔高,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张艺谋早年曾评价:“他具备一个年轻演员该有的优秀品质,敬业、努力,做人又低调,未来前程远大。”刘嘉玲也曾说,吴磊的眼睛非常透彻,能看到一种清澈的真善美。
现在回过头看,这些来自前辈的赞誉,不再是客套的鼓励,而更像是精准的预言,预示着他将以何种姿态,走上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从《封神榜》里奶声奶气的小哪吒,到转型期《星汉灿烂》里背负深仇的少年将军,再到如今《东极岛》里野性十足的阿荡,吴磊的路径清晰可见:他没有沉迷于“国民弟弟”的安全区,也未曾迷恋偶像光环带来的便捷。他主动选择的,是一条更耗费心力,也更具分量的道路。
在旁人看来,阿荡这个角色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既需要极强的身体素质和搏击风浪的勇气,又要有一种未经世俗污染的纯粹少年感,同时还得克服对水的巨大恐惧。
放眼同龄段的演员,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确实寥寥,然而,这种“非他莫属”并非幸运,而是一次次放弃安逸、主动求变的结果。
当下的演艺圈,不缺精致的面孔,却稀缺这种敢于把自己摔打进泥土里的“实在感”和生命力。吴磊的选择,无疑为那些被困在“少年感”或“偶像包袱”里的同行,提供了一个虽显艰难、却足够有力的参照。
他的路还很长,但至少这一次,他用行动证明,一个演员真正的光芒,恰恰来自于他敢于亲手熄灭自己身上虚幻光环的那一刻。
本文信源:东方网《《东极岛》路演揭秘:硬核实拍闯出水下奇观,血性故事里见中国人底色》
半岛都市报《吴磊解读复仇心路“我们的海自己管”!电影《东极岛》首映》
来源:青梅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