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演申奥的电子邮箱,被塞满了带着血的刀的图片!就因为他拍了一部叫《南京照相馆》的电影。电影上映才十五天,就有二十六万个人打了五星。
一部关于南京的电影,让一些人记起了过去。可另一些人,却拼了命地想让所有人都忘掉。
历史的相片不会说谎,但网上的留言,却想把真相再一次地埋葬。
导演申奥的电子邮箱,被塞满了带着血的刀的图片!就因为他拍了一部叫《南京照相馆》的电影。电影上映才十五天,就有二十六万个人打了五星。
电影的票房很高,挣了20亿。可是在大阪的电影院里,有观众看完,很生气地踢翻了椅子,走了出去。
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城南有一家“金陵照相馆”,它的暗房里,都是血的味道。一个叫苏柳昌的邮差,手一直在抖,他正在洗照片,洗出来的全是地狱……
被砍断脖子的孕妇、刺刀上挑着的婴儿、堆得像山一样高的光着身子的尸体。
这些照片,是一个叫伊藤的日本随军摄影师拍的。
电影里,这个叫伊藤的人,嘴上总说着“中日友好”。他会给流浪狗喂白米饭,却看着快要死的伤兵不管。他答应给苏柳昌一张通行证,可一转身,就在名单上划了个红叉。
当苏柳昌拿着通行证往城外跑的时候,城楼上的伊藤,对着狙击手做了一个割喉咙的手势。这个镜头,让在上海看电影的人,都忍不住哭出了声。
电影是根据真事改编的。历史上那个“苏柳昌”,其实叫罗瑾。
他当年只有16岁,是照相馆的学徒。他偷偷多洗了一套日本人犯罪的照片,藏在了毗卢寺的墙洞里。
后来,日军发现少了一套底片,全城都在抓人。罗瑾就抱着那本被血染过的相册,跳进了结了冰的秦淮河里。
这部电影,把日本兵用刺刀挑起婴儿的画面,又放到了人们眼前。
就是在电影上映的时候,东京时间8月9日零点,中国驻日使馆官网的评论区,突然来了几万条日文留言。
东京新宿的一间公寓里,一个叫李薇的中国留学生,把《南京照相馆》的电影票根,贴在了自己的电脑摄像头前面。
那些日文留言都在说,电影里演的都是假的,是在“虚构仇恨”。
北京一个电影院里,大学生陈雨刚看完电影,她拿着票根,手脚都在发抖。银幕上的画面,和她手机里看到的日文评论,一下子都撞到了一起。
有人在网上刷屏,说这是“仇恨教育”。但是他们好像忘了,电影里,有中国老百姓为了救一个日本小孩,被乱飞的子弹打中了。
也有人喊着要“抵制煽动”,但是翻开日本的教科书,会发现里面写南京事件的内容,一年比一年少。
八年之后,在东京的审判庭上,罗瑾藏起来的那本相册,被拿了出来。
这本相册的编号是“京字1号”。
当它出现的时候,松井石根当场就说不出话了。
可是,历史的证据这么清楚,还是有人不想承认。
一个日本记者,曾在他的日记里写,说长江上的浮尸“色彩绚丽”,很可惜当时没有用彩色胶卷拍下来。
还有那个在东京的“八纮一宇塔”,是用238块从别的地方抢来的建材盖的。直到今天,那座塔里还放着从南京城墙上撬下来的砖头。
这些细节,让电影带来的刺痛,更加真实了。
因为这部电影,一个叫张纯如的人,写的书又卖得特别好。
这位华裔作家,就是因为把日本人做过的坏事写了出来,遭到了日本右翼的逼迫,最后死去了。她活着的时候,还收到过夹着子弹的恐吓信。
二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她的照片和电影的海报被放在了一起。
一边是她温柔看着镜头的黑白照片,另一边,是中国驻日使馆评论区里,那些刷屏说着“不存在大屠杀”的日文。
有网友把这两张图截了下来,说:“他们还在用一样的手段,谋杀真相。”
陈雨最后还是按下了发送键。她把自己在电影院拍的画面,和真实的历史照片,拼成了一个九宫格发了出去。
没过多久,一个叫#我们看见的南京#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榜的第一名。
点开首页,第一条就是两张照片的对比。一张是1937年,罗瑾藏起来的那本相册;另一张是2025年,电影院里坐满了人的红色椅子。
两张照片里,那种血的颜色,好像从来都没有褪去。
那些底片还在,那些相册还在,那些死去的人的照片也还在。为什么,还有人在不停地说“不”呢?
来源:潇洒奶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