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法之名》作为今年电视剧市场的一匹黑马,收获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同时也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一位实力派演员——王劲松。
说起演员这个职业,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年轻、颜值、流量?但有一个名字,却彻底打破了这个偏见,那就是——王劲松。
他三十年如一日地磨砺演技,从不炒作绯闻,甚至连孩子都没有。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真正的演员,靠的是什么。
《以法之名》作为今年电视剧市场的一匹黑马,收获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同时也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一位实力派演员——王劲松。
虽然王劲松在剧中的戏份有限,但他却成为了整部剧最扎实的演技担当。
他饰演的张放在剧中情绪几乎没有太大的起伏,始终都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和内敛,不动声色间将检察长的气势给铺开,一个眼神就充满了压迫感。
随着剧情接近尾声,张放终于展露出笑容。因为东平破伞行动圆满完成,他卸下了心中的重担。当洪亮小心翼翼地表露继续担任检察官的意愿时,他以温和的态度给予鼓励。
特别是看到洪亮换上检察官制服的那一刻,王劲松没有借助任何台词,仅凭细腻的表情就将角色内心的欣慰与赞赏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得不承认,优秀的国产剧离不开老戏骨的加持。即便戏份不多,王劲松也能将一个看似刻板的正面角色演绎得真实立体。
如今,王劲松的演技获得广泛赞誉,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老戏骨初入演艺圈时,也曾经历过不少艰难时刻。
1967年,王劲松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王劲松上小学时,父亲每天都要往学校跑好几趟。
夏天怕他热着,特意来帮他解开衣扣,冬天担心他受凉,又赶来给他添毛衣、围巾,仔细替他穿戴整齐。
这些温暖的日常片段,深深烙印在王劲松的记忆中。后来,他在影视作品中塑造父亲形象时,就把这些亲身经历融入表演。
高中毕业时,父亲希望他报考理工科院校,觉得这样将来就业选择更多。但王劲松从小痴迷表演,一心想要报考艺术院校。
当时,演员这个职业并不吃香,工作也不稳定,可王劲松态度坚决,最终父亲尊重了他的选择。1984年,王劲松如愿考入南京艺术学校,与侯勇、周惠林等人成为同窗。
毕业后,王劲松被分配到南京话剧团工作,和几位同事挤在单位宿舍里,每月工资仅有76元。那段时间,他一年到头难得有登台机会,偶尔上台也只是扮演背景墙或电线杆这类角色。
演背景墙时,他穿着黑白条纹服装,在台上默默来回移动,既没有台词也不需要出声。当时,南京物价不低,这点工资对一个年轻小伙子来说根本不够用。
常常到每月20号,王劲松就已经身无分文。团里的食堂饭菜吃不起,他就在外面花几毛钱买个煎饼,夹些咸菜凑合一顿。
商店里一元一包的榨菜对他来说都算奢侈,只能去附近农贸市场花两毛钱买两大块大头菜,回宿舍切丝装进搪瓷缸,够吃一个多月。
工作第一年春节回家,王劲松找同事借了50元钱给父母。虽然嘴上说自己过得不错,但父母看他脸色憔悴,脚上的旧皮鞋都开裂了还在穿。
于是,在他离家时,父亲偷偷在他口袋里塞了100元,轻声说:"有难处就跟家里说,我们永远是你的依靠。"那一刻,王劲松的眼眶湿润了。
这样的清苦生活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后来陆续接到影视剧邀约,王劲松的经济状况才逐渐好转。
1996年,江苏电视台准备拍摄电视剧《新乱世佳人》。当时王劲松在江苏话剧圈已经小有名气,获得了出演机会。虽然几千元的片酬不算多,但比他演两年话剧的收入还要高。
在话剧团工作期间,王劲松一直想尝试影视剧表演,但苦于没有门路。后来经朋友引荐,他认识了著名演员傅彪。傅彪十分欣赏王劲松的演技和人品,慢慢的两人成为了好友。
一次聊天中,傅彪对王劲松说:"北京是文化艺术的中心,要想在演艺圈发展,还是要去北京。"这句话深深影响了王劲松。
2002年,在傅彪的推荐下,王劲松参演了电视剧《大哥》。导演看中他的专业态度和演技,又把他介绍给了知名导演张黎。
2005年,张黎执导《锦衣卫》时,邀请王劲松出演。合作过后,张黎对他赞不绝口。
于是2006年,张黎执导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时,又让王劲松在剧中扮演太监“杨金水”。
在剧中,王劲松饰演的太监杨金水,疯癫狠辣、阴晴不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付出了什么。
有一场杨金水接受针灸治疗的戏,导演原本建议用特效。王劲松拒绝了:“假的哪有真的有说服力?”40根银针扎进他的脸,血珠滚落,他纹丝不动。
还有一场雨戏,剧本要求简单淋湿即可,他却主动要求连浇12桶冷水,结果拍完就发高烧到39度。
这种”真演”的态度,让他在浮躁的演艺圈中显得格外珍贵。此后的《琅琊榜》、《破冰行动》、《北平无战事》,王劲松一次次用演技征服了观众。
在《破冰行动》中,他饰演的林耀东表面仁慈,内心狠毒,让观众又恨又佩服。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王劲松提前一个月研究真实案例,揣摩人物心理。拍摄期间,他始终保持着角色状态,完全投入。凭借林耀东这个角色,王劲松获得了多个奖项,还入围了白玉兰最佳男配角。
然而,随着知名度提升,有粉丝建议他接广告或上综艺提升人气。但对于这些建议,王劲松有自己的坚持和考量。
其实,王劲松心里很明白,如果接拍广告或参加综艺节目,自己的收入和知名度都会有所提升。但他并不愿意这么做,他和那些只追求名利的演员不一样。
他更希望观众能感受到他对表演的真诚热爱,因此即便有综艺和广告邀约找上门,他都一一婉拒。
如今,58岁的王劲松,生活简单却也略显孤独,没儿没女,没绯闻,甚至连婚姻都成谜。有传言说他早已隐婚,有个儿子,也有人说他一直单身,独自照顾父母。
但在王劲松本人看来,这些都不重要。有人曾问他是否感到孤独,他沉思片刻答道:"有戏可拍就不觉得孤独。"王劲松的匠心,其实就体现在这些细节里。他演戏不为成名获利,纯粹是出于热爱。
在白玉兰论坛上,他曾直言不讳地批评某些年轻演员缺乏职业素养,认为把背台词当作值得夸耀的事实在可笑。在他看来,背台词是身为演员的基本要求。而真正的表演在于深入理解角色、用心诠释。
说实话,如果演艺圈能多一些王劲松这样专注的演员,观众对这个行业的失望情绪也不会如此普遍。可惜的是,如今像王劲松这样敬业的好演员确实越来越少了。
其实说白了,王劲松这一生,没什么传奇。一路走来,苦是真苦,熬也是真熬。可他就是这样一步步,从资料室的小木床熬到剧组“老戏骨”。
虽然没儿没女,没退路。但他有戏,有底气,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像王劲松这样的人,或许才是真的“戏中人”。
对此,你们是从哪部戏认识王劲松的呢?你们如何评价王劲松这个演员呢?
来源:最重要开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