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为什么老马退伍,那么多兵前来送他,排面还很大?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08 01:13 3

摘要:为什么一个在被人遗忘的草原五班,最后只带着3个兵的班长,却有一个“大排面”的退伍仪式?

—-

在《士兵突击》中,老马退伍的场景,是令我多次落泪的镜头之一。

没有官方组织的仪式,没有喧闹的告别词;

只有一群士兵自发列队敬礼,沉默中透着庄重。

为什么老马退伍,有那么多兵自发前来送他?

为什么一个在被人遗忘的草原五班,最后只带着3个兵的班长,却有一个“大排面”的退伍仪式?

这种“排面”背后,是老马用近十年军旅生涯沉淀下的分量。

这个排面,也是对一个班长的资历和奉献给出的“隐形勋章”。

01

老马是702团服役时间最长的班长之一。

三期士官的身份,意味着他至少扎根军营9年以上。

三千多个日夜中,他带过的兵遍布全团各连。

史今这样的模范班长,正是他的“徒弟”。

剧中,老马和史今并没有同框剧情。

但剧中特意设计这层师徒关系,就是对老马带兵能力的无声印证。

这些兵如今已是连队骨干,如史今,如指导员何洪涛。

但在老马面前,他们永远是“班长的兵”。

退伍当天,当这些分散在钢七连、红三连的战士们私下传递消息,默契地换上常服列队;

他们致敬的,不只是老马这个人;

更是一个用青春,浇筑军营的老班长的象征意义。

02

老马被“发配”到草原五班后,看似颓废懒散,其实从未放弃责任。

他每晚坚持两小时巡查库房、厨房;

雨天独自检修设备,默默守着军人的底线;

当李梦等人浑噩度日时,是他被许三多触动后,吼出“别再混日子了”;

逼着全班直面荒废的现状。

面对许三多修路可能带来的三等功,他最终选择坦白真相。

那句“幸亏没干成,否则临了要对不住自己的兵”,是良知对前途的胜利。

五班的兵平时对他爱搭不理,但真有事都会下意识护着他。

这种本能反应,恰是对他无声的认可。

03

老马最打动人心的,是那份超越军人身份的“人情味”:

三等功事件中,他若沉默便能提干留队,却因愧对许三多彻夜难眠。

最终拒绝冒功时,他的释然,是远多于遗憾的;

被李梦调侃“导弹打靶机”丢了面子,他事后笑着用“靶机躲导弹”圆场;

许三多买花归来,他淘气地弹李梦脑瓜崩......

这些细节里毫无班长的威严包袱,只有鲜活的人情味;

退伍前,他留给老魏的话“其他做不好,可以做个好人”;

道尽了他一生的信条。

正是这份坦荡,让士兵们跨越等级与资历,甘愿为他集结送行。

04

老马的退伍场面,是一场迟到的“重逢”。

是草原之外的战友情。

老马在五班的一年半几乎与世隔绝,再未回过团部。

当退伍使他故地重游时,那些久未见面的兵,终于等到一个郑重道别的契机。

团部大门外,老马怯步不敢进门的样子,令我心头发酸。

这里,曾是他的荣光之地,如今却近乡情怯。

而门内士兵们齐刷刷的军礼,瞬间打开了岁月封存的情谊。

这一刻,送别不只是仪式;

更是对“可能此生不复相见”的弥补。

在这场送别里,没有口号,没有痛哭,只有沉默的军礼;

而这份军礼,重若千钧。

因为这场自发的集结,是对一个“好班长”的集体告白。

老马或许被体制边缘化,却未被自己的兵遗忘;

他带兵的成绩单,不在奖状里,在士兵们挺直的脊梁中;

那是何洪涛敬重又心疼的脸;

是史今红了眼的敬礼;

是许三多懵懂的笑脸......

那一刻,我突然特别羡慕老马。

他或许没有得到位阶赋予的威严,却用一个平凡人的点滴真心,换来了富有温情的回响。

他退伍了,但他带过的每一个兵都会永远记得这位班长;

他们想起老马时,心里一定是暖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会像老班长一样成为温暖别人的人。

就像,史今对许三多......

来源:米柴视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