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童星这事儿,你可能没少关注吧?小时候电视里总有些眼熟的小面孔,像《旋风小子》里的释小龙,打戏利落得不像个孩子;还有《婉君》里的金铭,哭起来那股劲儿,让多少观众跟着揪心。这些孩子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凭着一股子天真劲儿,就住进了大家的记忆里。
说起来童星这事儿,你可能没少关注吧?小时候电视里总有些眼熟的小面孔,像《旋风小子》里的释小龙,打戏利落得不像个孩子;还有《婉君》里的金铭,哭起来那股劲儿,让多少观众跟着揪心。这些孩子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凭着一股子天真劲儿,就住进了大家的记忆里。
不过今天要聊的这位,你就算叫不出他的本名,也一定记得他的角色——《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叫祝新运,12岁那年,就因为这角色成了全国上下都眼熟的孩子。
其实祝新运能走上演戏这条路,有点阴差阳错的意思。他出生在1962年的北京,家里是高知家庭。小时候老师就觉得这孩子不一般,眼睛亮,气质也出众,总爱带着他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特意培养他的艺术细胞。你可能不知道,他爸爸原本是想让他当运动员的,毕竟爸爸是体育老师,还专门教他打乒乓球。但比起球台,祝新运好像更爱舞台,后来进了少年宫,又被银河艺术团挑走,算是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圈。
1973年八一制片厂选《闪闪的红星》的小演员,那可真是难坏了导演。据说导演跑了无数所学校,看了成千上万个孩子,就想找个能演出潘冬子那股机灵劲儿的。就在他快没辙的时候,银河艺术团把祝新运推了过来。第一次见面对,导演就觉得这孩子眼里有光,但选主角哪能凭一眼定输赢?祝新运又过了好几轮试镜,才算把这角色拿到手。
拍《闪闪的红星》时,祝新运才11岁。别的孩子还在爸妈跟前撒娇呢,他已经跟着剧组风吹日晒了。不过这孩子有意思,在剧组里不淘气,还特能吃苦,就是偶尔会犯点小馋。有次拍吃饭的戏,桌上摆着只烧鸡当道具,那可是真鸡肉。祝新运瞅着眼馋,趁人不注意,偷偷把鸡翻过来,从底下撕了块肉吃,吃完再翻回去,以为没人发现。结果第二次拍的时候,导演让把鸡翻过来,好家伙,一个洞明晃晃的,当场逗得全剧组笑个不停。
电影上映后,火得一塌糊涂。祝新运把潘冬子演活了,机灵、勇敢,成了那会儿小朋友心里的小英雄。可这名气也带了点小烦恼——后来不管他走到哪儿,大家都叫他“潘冬子”,反而没人喊他祝新运了。他自己也苦恼过,但慢慢也就接受了,毕竟这是观众对他表演的认可嘛。
拍完《闪闪的红星》,祝新运就成了八一制片厂的演员,又接了《十天》《萨里玛珂》这些戏,只是影响力都没超过潘冬子。你发现没,很多童星都有这问题,一个角色太成功,反而成了甩不掉的标签。祝新运也想跳出这个圈,1980年他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四年里一门心思学习,没接任何戏。
毕业后他重新回到演艺圈,拍了《闪电行动》《歼十出击》这些作品,可始终没摆脱“潘冬子”的影子,事业一度挺迷茫的。这时候,一个叫张玲亚的女人走进了他的生活。
张玲亚是八一制片厂的化妆师,俩人早就认识,只是后来才慢慢擦出了火花。说起来,还是祝新运先跟她聊起自己的烦恼,张玲亚没少开导他,还帮着出主意。在她的鼓励下,祝新运决定换条路走——当导演。2013年他执导了《太阳脸》,之后又断断续续拍了几部,虽然没掀起太大波澜,但他自己倒是挺满足的。
俩人谈婚论嫁的时候,张玲亚还有点犹豫。她比祝新运大三岁,而且是二婚,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可祝新运压根不在乎这些,还开玩笑说“女大三抱金砖”,诚意满满。最后俩人还是结了婚,后来有了孩子,一家三口过得平淡又踏实。
其实啊,童星想在演艺圈走得长远,真不是件容易事。你看释小龙,小时候多火,后来长大转型,也经历了不少起伏;金铭成年后慢慢淡出荧幕,选择了其他领域。祝新运算是比较幸运的,虽然没再回到潘冬子时期的热度,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既能在喜欢的影视圈待着,又有安稳的家庭。
现在的祝新运,偶尔还会出现在荧幕上,也继续做着导演的工作。比起当年那个家喻户晓的“潘冬子”,他更像个在生活里慢慢沉淀的普通人。说到底,不管是当演员还是当导演,能在自己热爱的事里找到踏实感,身边还有家人陪伴,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状态了吧?
你可能没注意,像祝新运这样的童星故事,其实藏着不少关于成长和选择的道理。被光环笼罩过,也被标签束缚过,但最终能找到自己的节奏,这种从容,或许比一时的名气更难得。
来源:湖北电视台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