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更是耗资超5亿元,可结果自上映以来票房出现了严重的倒挂,单日票房、预测票房也是逐日下滑。
这个暑期档,亏损最为严重的影片诞生了。
它就是电影《东极岛》!
影片取材自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是这个暑期档的绝对国产大片。
虽然来得虽迟了些,但并未缺席,可是市场又再次给大片好好上了一课!
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更是耗资超5亿元,可结果自上映以来票房出现了严重的倒挂,单日票房、预测票房也是逐日下滑。
如今来看,亏损已成定局,而且更是血亏的局面。
这个市场上从不缺血亏的大片,但一直都有人不相信自己能血亏!接踵而至,重蹈覆辙,血亏的大片再次如期而至!
上映首日,拿着33.8%的最高排片,却只获得了30.2%的票房,还未超过排片只有30.5%的《南京照相馆》。
上映次日,排片虽下滑至31.1%,但依然是最高,结果只取得了20.9%的票房,又被排片只有19.1%的《浪浪山小妖怪》反超。
上映第三日,排片终于跌至第三,跌破20%,而票房也是出现大幅度下滑,与此同时,预测票房已经降至6亿。
当然,6亿也并非是容易突破的。
电影《东极岛》的血亏已经定局!
这本身就是一部带血,又大肆宣扬血性的电影,结果自身最终也是沾染了鲜血!
原本以为《东极岛》在暑期档末尾将会接棒,扛起票房大旗,但谁可曾想到,却为《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打开了继续上升的通道。
尤其对于《浪浪山小妖怪》来说,凭借着超强的口碑,实现逆势突围,以低排片获得了高票房,也是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排片,而单日票房更是与《南京照相馆》齐头并进携手突破1亿,更是有望逆袭登顶!
电影《东极岛》的溃败并不是偶然的意外事件,而是出现在了影片自身的内容上。
虽然这部电影对准了普通渔民,但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平民视角,依然还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而真正的平民是沦为了背景板,充当了工具人。
影片选出来的三个代表渔民,可以说只有吴磊饰演的阿荡具有平民的朴素善良,而阿赑和阿花,一个是赋予了超强能力的复仇主义者,一个是拥有身份地位的女性主义者。而背后的那些普通渔民则是在他们的感召之下,方才踏上了救人之路。
在影片中的渔民,被塑造成了一群愚昧、懦弱又落后的野人之状。
救人不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义举,而是被压迫之后,在鼓动之下,充满着侠义的反抗式行为!
在影片中被定义为血性!
影片是以俯视的视角和态度,讲述渔民的救人壮举,不仅与历史相悖,更是强化了个体的作用,突出的是精英化的爽片叙事,而不是平民的叙事!
这是影片最大的问题!
相反,《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叙事,打破了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模式!
而《东极岛》则缺乏对历史的敬畏,缺乏对人民的了解,而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过度追求商业大片模式,来讲述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想要告诉所有人这一事件的真相!
结果,我们又被教化了!
影片并未呈现真相,而是在篡改历史!
而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影片的叙事又是套路模板化的。
从压迫到反抗,从兄弟情义到男欢女爱,又是复仇,又是女性觉醒,暴力杀戮,空喊口号,处处都是表现主义,充斥着大量商业类型片的元素,刻意强化矛盾冲突。
而人物塑造又是脸谱刻板化的。不管是关键人物,还是普通渔民,以及日军、英俘,在影片中都被塑造得片面单一,缺乏深度。尤其沦为背景板的普通渔民,原本的历史主角却成为了工具人。
影片主题表达的首先是压迫与反抗,然后才是救人义举。
最后的救人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而不再是纯粹的善举。
在历史与艺术之间,电影《东极岛》未曾寻到平衡,更是出现了严重的误导性错误。
它不溃败,谁溃败!
如果这部电影能够大卖,那就是天大的笑话,更是一种悲哀!
缺乏历史责任感,缺乏底层人文关怀,这样的一部电影的溃败早已成为了必然!
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历史大片,缺的是真实反映历史,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大片,而不是单纯通过商业包装消费历史的大片!
来源:电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