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8日、9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在东莞举行了多场主题分享。多位来自创作、制片、发行等产业全链条的业内领军人物,从自身经历和行业观察出发,分享主题从理论到实践、从故事创意到AI审美、从技术应用到产业布局,向广东动画行业一线从业者传递了他们的深度思考
8月8日、9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在东莞举行了多场主题分享。多位来自创作、制片、发行等产业全链条的业内领军人物,从自身经历和行业观察出发,分享主题从理论到实践、从故事创意到AI审美、从技术应用到产业布局,向广东动画行业一线从业者传递了他们的深度思考和切实建议。
《捉妖记》系列电影的剪辑师王林平从其代表作品《捉妖记》入手,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技术协同和创作革新,探讨剪辑艺术与动画工业化的“共生密码”。
现场,王林平不但分享了电影中的角色形象设计,还以demo样片为例,展示了同一段镜头是如何从动态故事版分镜走向大银幕的。在王林平看来,剪辑师的工作主要由技术和艺术两大核心要素组成,不但要具备精准的剪辑能力,还要能够理解叙事逻辑,进行有效剪辑,保持故事的情绪。此外,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也为最后的视觉呈现奠基。
王林平表示,动画电影剪辑和传统特效电影的剪辑本质上都是要讲好故事,也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动画制作通常有更严格的“故事板→动画预演→最终渲染”流程,剪辑师早期介入能大幅减少后期修改成本。真人特效电影可以借鉴动画的“预可视化(Previs)”工作流,在拍摄前用动画预演预判全片剪辑节奏,及时调整故事结构及细节。动画电影则可从传统电影中汲取养分,借鉴其成熟的叙事节奏与严谨的故事逻辑。
“作为一名电影剪辑师,能够带着《捉妖记》的创作故事站上2025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的舞台,与同行分享幕后的点滴,是一次既荣幸又充满启发的经历。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大湾区蓬勃的动画电影生态,更让我体会到行业交流的珍贵与创作热情的共鸣。”王林平称,无论是分享会上关于XR的前瞻性技术,还是展映环节中独立动画的先锋实验,都让他看到这个行业的多元与活力。“尤其惊喜的是,许多年轻创作者对《捉妖记》的剪辑思路及创作过程感兴趣。有这样一群满怀热忱的从业者深耕其中,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必定能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动画和电影剪辑是充满创造力但也极具挑战的行业,既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又要有敏锐的艺术直觉。”作为一线从业者,王林平也向同行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他们少走弯路更快成长——
一,基础功要扎实,但别被工具束缚。要研究经典影片的剪辑逻辑,理解“轴线规则”“蒙太奇”等核心概念,但也要知道何时打破规则。掌握主流软件,但别依赖单一工具。市面上主流的剪辑软件都要有所涉猎。
二,学会沟通、保持热爱。无论是传统电影还是动画行业,都要学会与各个部门沟通、掌握基本的跨部门协作语言。接受反馈,剪辑是不断修改的过程,别把个人偏好凌驾于故事本身。任何对故事有利的建议都可以去尝试,用结果去验证。
“只有真正热爱这个行业才能为其付出,毕竟这一行并不容易。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段剪辑可能修改十几遍,一部电影可能要剪一年,甚至尝试不同风格的剪辑和人物塑造。同样动画行业也是一样,一个镜头可能就有几十版的修改,正是每日每夜的修改,才能使我们自身快速的成长。”王林平表示,赶工期、临时修改是常态,从业者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他鼓励大家,无论电影剪辑还是动画剪辑,都不仅是拼接画面,而是用影像传递情感,无论工具如何变化,打动观众的故事永远是最重要的。“不要只做技术的执行者,要做讲故事的人。”王林平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余晓宇 王清晨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来源:兰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