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的旅程充满未知,死亡的降临往往猝不及防。2025 年 8 月才刚刚过去 8 天,已有四位在不同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知名人士相继离世。他们中,有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传统艺术的老艺术家,有塑造经典角色却淡泊名利的演员,有因网络暴力不堪重负的医者,也有在青春年华遭遇意
生命的旅程充满未知,死亡的降临往往猝不及防。2025 年 8 月才刚刚过去 8 天,已有四位在不同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知名人士相继离世。他们中,有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传统艺术的老艺术家,有塑造经典角色却淡泊名利的演员,有因网络暴力不堪重负的医者,也有在青春年华遭遇意外的年轻运动员。这些生命的逝去,不仅带走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也在社会层面引发了关于生命、尊重与传承的诸多思考。
豫剧泰斗的百年传奇:王善朴的舞台人生落幕
8 月 5 日,豫剧界传来令人痛心的消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离世,享年 100 岁。这个将毕生心血都倾注在豫剧事业上的老人,最终告别了他挚爱一生的舞台和观众。
王善朴出生于豫剧之乡河南,自幼便对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12 岁那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拜入豫剧名家门下学艺,从此与豫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学戏时条件艰苦,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嗓,寒冬腊月也坚持在室外练功,基本功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愈发扎实。出师后,他加入当地豫剧团,从龙套角色做起,凭借出色的天赋和刻苦的态度,逐渐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新中国成立后,王善朴的艺术生涯迎来了黄金时期。他深知艺术要为人民服务,积极参与现代戏的创作与表演,将传统豫剧与时代主题相结合。1958 年,他在《朝阳沟》中饰演的拴保一角深入人心,那句 “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 的唱段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此后,他又在《刘胡兰》《李双双》等经典剧目中塑造了多个鲜活角色,用精湛的表演诠释了不同时期的人物风采。
舞台上的王善朴充满激情,台下的他却十分低调谦逊。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淡出舞台中央,但对豫剧的热爱丝毫未减。退休后的三十年里,他坚持在家中开设 “家庭课堂”,免费教授晚辈和爱好者唱戏。家里的客厅被改造成小型排练场,墙上挂满了各种戏曲乐谱和表演剧照,每天都能听到他耐心指导的声音。他常对学生说:“豫剧是咱的根,不能在咱们这代人手里断了。” 在他的悉心培养下,数十名弟子成为豫剧舞台的中坚力量,真正实现了他 “桃李满天下” 的心愿。
去年百岁寿辰时,河南戏曲界为他举办了专场纪念演出,许多观众专程从外地赶来,只为再看一眼这位老艺术家的风采。当时已行动不便的王善朴坐在轮椅上,看着舞台上弟子们演绎自己的经典剧目,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他生前常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 “让豫剧走得更远”,如今这个愿望正在他的弟子们手中继续传递。
经典角色的永恒印记:朱龙广与 “如来佛祖” 的不解之缘
就在王善朴离世的三天前,8 月 2 日,另一位老艺术家也永远离开了我们。86 版《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扮演者朱龙广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 86 岁。这个用演技征服了几代观众的演员,最终带着他塑造的经典角色,成为了观众心中永恒的记忆。
朱龙广的艺术之路始于话剧舞台。上世纪 50 年代,他从艺术院校毕业后进入西安话剧院,凭借俊朗的外形和扎实的表演功底,成为剧院的台柱子。在话剧《降龙伏虎》中,他饰演的民兵队长形象深入人心,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那时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多年后因一个神话角色被全国观众熟知。
1982 年,《西游记》剧组在全国选角,导演杨洁一眼就看中了朱龙广的气质。“你往那一站,自带一种威严又慈悲的感觉,就是我要找的如来佛祖。” 杨洁当时这样评价道。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朱龙广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反复研读《西游记》原著,揣摩佛祖的神态与语气;向佛学专家请教礼仪规范,确保每个手势、每句话都符合角色设定。在那个特效技术有限的年代,他全靠眼神和肢体语言传递角色魅力,将如来佛祖的庄重、智慧与慈悲演绎得淋漓尽致。
剧集播出后,朱龙广饰演的如来佛祖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有观众写信说 “看到你就像真的见到了佛祖”,甚至有信徒对着电视里的他虔诚跪拜。1987 年,《西游记》剧组赴尼泊尔访问,当地民众看到朱龙广时激动不已,纷纷上前合影留念,称赞他 “演活了佛祖”。面对这些赞誉,朱龙广始终保持清醒,他常说:“角色的成功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尽了一个演员的本分。”
成名后的朱龙广从未利用 “如来佛祖” 这一角色谋取商业利益。多年来,无数商家找他代言宗教相关产品,都被他婉言拒绝。他在采访中表示:“经典角色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消费的。演员要靠作品说话,而不是靠单一角色吃老本。” 离开《西游记》剧组后,他继续在影视圈耕耘,先后出演了《地道战》《武林外传》等多部作品,用不同类型的角色证明了自己的表演实力。
退休后的朱龙广依然关注着影视行业的发展,经常受邀参加影视论坛,向年轻演员分享表演经验。他家中的书房里,摆放着各种表演理论书籍和剧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直到晚年,他还坚持每天阅读剧本,琢磨角色,对表演的热爱从未消减。他的离世让许多观众感慨:“从此世间再无‘真佛祖’,经典永成绝响。”
白衣天使的悲情落幕:邵医生与网络暴力的残酷较量
与两位老艺术家寿终正寝不同,8 月 1 日,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邵医生(化名)在医院宿舍跳楼身亡,年仅 38 岁。这个在同事眼中 “耐心负责” 的妇产科医生,最终没能扛住网络暴力的巨大压力,以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人扼腕叹息。
邵医生从医十五年,始终坚守在妇产科一线。同事们记得,她总是医院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孕妇产检时,她会详细记录每一项指标,耐心解答各种疑问;遇到难产的产妇,她会守在手术室门口,直到母子平安才松一口气。许多经她接生的产妇都成了她的朋友,说她 “不仅医术好,心更好”。医院的荣誉墙上,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妙手仁心”“医德高尚” 等字眼见证着她的职业操守。
悲剧的起因源于一次紧急抢救。7 月中旬,邵医生接诊了一名羊水栓塞的产妇。这种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当时产妇已经出现休克症状,情况十分危急。为了挽救产妇生命,邵医生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果断实施了子宫切除术。经过三个小时的全力抢救,产妇最终脱离危险,但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原本是一次成功的抢救,却成了邵医生噩梦的开始。产妇家属事后反悔,认为医生 “未经充分沟通就切除子宫”,要求医院赔偿巨额损失。在协商未果后,他们开始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将手术描述为 “医疗事故”,指责邵医生 “为了钱草菅人命”。一时间,大量不明真相的网友被误导,对邵医生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各种恶毒的言论充斥着她的社交账号和医院评论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暴力,邵医生起初试图解释,但很快发现自己的声音被淹没在谩骂声中。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遍遍翻看手术记录,证明自己的操作符合规范,却始终无法抵挡网络上的恶意攻击。同事们注意到,那段时间的邵医生明显憔悴了许多,眼神里充满了疲惫和无助,常常独自一人坐在角落发呆。医院曾为她申请心理干预,但巨大的精神压力还是压垮了这个坚强的医生。
8 月 1 日清晨,保洁人员发现邵医生倒在宿舍楼下,随身携带的手机里还留存着未发出的澄清信息。她的离世在医疗界引起巨大震动,许多医护人员自发悼念,呼吁抵制网络暴力,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那个曾经在产房里迎接无数新生命的医生,最终却在网络暴力的阴影下结束了自己的人生,留给世人无尽的惋惜与反思。
青春梦想的戛然止步:吴礼延与未竟的足球之路
8 月 4 日上午,澳门街头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20 岁的澳门青锋足球队队员吴礼延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足球小将,带着他未完成的足球梦想,永远离开了热爱他的家人和队友。
吴礼延从小就对足球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邻居们记得,小时候的他总是抱着足球在小区里奔跑,即使摔倒了也不哭,爬起来继续练习射门。10 岁那年,他被选入澳门青少年足球队,开始接受专业训练。训练场上的吴礼延格外刻苦,别人练一个小时,他就练两个小时,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球场的人。教练评价他 “有天赋又肯努力,是块踢球的好料”。
2019 年,14 岁的吴礼延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澳门青锋足球队,成为队里最年轻的队员。在当年的东亚杯预选赛中,他作为替补前锋登场,在最后十分钟打入关键一球,帮助球队获得了宝贵的一分。那是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赛后他激动地抱着教练哭了,说自己 “终于实现了为国效力的梦想”。队友们都说,吴礼延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对足球的热爱,训练再苦再累,只要一提到比赛,他就立刻充满活力。
生活中的吴礼延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是队友们心中的 “开心果”。球队宿舍里,他的床铺总是收拾得最整齐,桌上摆放着各种足球明星的海报和比赛奖杯。他常常在休息时间给 younger 队员指导技术动作,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入国家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澳门足球的实力。
出事当天,吴礼延刚刚结束晨练,准备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奶奶。谁也没想到,这次普通的出门竟成了永别。事故发生后,澳门足球协会发布了悼文,称他的离世是 “澳门足球的重大损失”。队友们在训练场上为他摆放了球衣和球鞋,举行了简单的悼念仪式,许多队员泣不成声。青锋足球队的教练说:“他还有那么多梦想没实现,就这样突然离开了,太让人痛心了。”
吴礼延的葬礼上,队友们穿着整齐的队服前来送行,球衣背后印着他的号码 “17 号”。他的足球梦想虽然没能继续,但那份对足球的执着与热爱,将永远留在队友们的记忆中。
夏日的阳光依旧炽热,生活还在继续,但这四位逝者的故事已经成为无法磨灭的印记。豫剧舞台上的经典唱段、荧屏里的永恒角色、产房中的医者仁心、绿茵场上的青春身影,都在提醒着人们:生命或许脆弱短暂,但那些用热爱与坚守书写的故事,永远值得被铭记。
来源:章丘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