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火了,票房破21亿,口碑炸裂,但没想到,比电影剧情更“精彩”的,是某些网友的脑回路。
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火了,票房破21亿,口碑炸裂,但没想到,比电影剧情更“精彩”的,是某些网友的脑回路。
先是有人骂“血腥煽动仇恨”,后来又说“拿爱国圈钱”,现在更离谱的来了——一位女主播在微博上炮轰,要求《南京照相馆》全剧组“免费参演”,票房收益“全部捐给社保局”,还暗示“靠爱国电影赚钱的人,最后都会去国外享受”。
好家伙,这逻辑,比抗日神剧里的手撕鬼子还魔幻。
“爱国电影就该免费?”——这届黑粉的KPI又升级了
这位女子的核心观点大概是:
1. 导演、演员、制片人应该免费干活,毕竟“爱国是义务,不是生意”。
2. 票房收入必须捐给社保局,否则就是“发国难财”。
3. 拍爱国电影的人,最后都会移民国外,所以“动机不纯”。
乍一听,好像挺“正义凛然”?但仔细一想——“爱国”和“免费”什么时候划等号了?
按照这个逻辑:
拍抗战片的演员都该白干?那横店的群演是不是得倒贴盒饭钱?
写爱国文章的作家该免费?那键盘侠是不是该倒贴电费?
爱国教育片该免费放?那电影院是不是该倒贴房租?
最搞笑的是,她自己发这条微博,平台还给流量分成呢,她捐了吗?
“票房捐社保局”?那先问问水军一条差评赚多少钱
《南京照相馆》自上映以来,遭遇的恶意差评堪称行为艺术。有人没看就骂“血腥”,有人嘲讽“爱国生意”,甚至还有人花2块钱一条雇水军刷差评。
更讽刺的是,这些差评的话术出奇一致:
“不适合孩子看!”(然而电影标注10岁+,家长反馈孩子看完更懂和平珍贵)
“煽动仇恨!”(导演申奥回应:“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恨,而是不让悲剧重演”)
“票房该捐!”(但没人要求好莱坞战争片捐票房?)
某些人嘴上喊着“电影该免费”,背地里却靠黑电影赚钱,这算不算“爱国生意”的另一种形式?
“靠爱国电影赚钱的人会移民?”——这谣言比电影剧情还离谱
这位女子还信誓旦旦地说:“拍爱国电影的人,最后都会去国外买房买车享受。”
然而现实是:
导演申奥,拍完反诈题材《孤注一掷》被诈骗集团威胁,拍《南京照相馆》又被P遗照,他要是真想“跑路”,何必接这种题材?
演员刘昊然、高叶,如果真想赚快钱,接商业片不香吗?何必演这种沉重历史题材?
制片团队,为还原历史,连日军身高(1.58米)都按史料选角,这种较真劲儿,像是为了“捞钱”?
某些人自己跪久了,看谁都像要跑。
结语:爱国不是道德绑架的借口
《南京照相馆》的意义,是让更多人记住历史,而不是让某些人拿来当“道德表演”的舞台。
如果按照这位女子的逻辑:
1 抗战老兵回忆录该免费送?
2 历史博物馆该不收门票?
3 爱国教育片导演该喝西北风?
真正的爱国,是让创作者有尊严地工作,让历史被认真对待,而不是用“免费”绑架别人,自己却躲在键盘后赚流量。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