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剧界神仙称号的有男女“神仙”之说,曹禺先生曾赞赏“允文允武,男为李少春,女为关肃霜。”京剧界两位“神仙”,这说的是他们在京剧艺术领域的全面与非同寻常的造诣。
京剧界神仙称号的有男女“神仙”之说,曹禺先生曾赞赏“允文允武,男为李少春,女为关肃霜。”京剧界两位“神仙”,这说的是他们在京剧艺术领域的全面与非同寻常的造诣。
仅从目前的影像资料中对他的艺术特征的了解,我觉得李少春是京剧舞台上的一位“影帝”:俊朗的外表,儒雅的气质,潇洒的台风还有那略显忧郁的眼神。纵然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李少春先生,仍然是帅哥无疑,面庞丰润,鼻梁高挺,唇线清晰,两道浓眉之下的一双眼睛,除了拥有京剧演员特有的神采之外还平添了几分忧郁。
京剧界大师很多,像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等等,但是称之为“神仙”的也就李少春先生一位。李少春先生为什么称之为“神仙”呢?因为他艺兼不同行当,也就是老生、猴戏、武生、文武老生,这可以说是京剧界的全才了。尤其是猴戏,轻盈敏捷,活灵活现,极其神似,可以说是一代宗师级人物。李少春先生曾以《闹天宫》等戏访问世界各国,享有“美猴王”之誉。
除此之外,李少春先生还能够设计唱腔,尤其是在革命现代戏当中他绝对是一位幕后的重要参与者。李少春先生在近30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演出了近200个剧目,饰演和创造了100多个舞台艺术形象。文戏唱腔韵味清醇,身段优美,表演细腻;武戏长靠、短打皆精,武功精湛,开打迅疾干净。除此之外,他对猴戏和红生戏等,也都是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创造出了熔众多流派于一炉,属于他自己的、崭新的艺术特色。
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表演创新上,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如蔺相如、刘秀、花云、秦琼、岳飞、孙悟空、杨白劳、少剑波、李玉和等,各具风采,有血有肉。他积极参加了京剧现代戏的创作。以其精湛、渊博的艺术素养,在表演和唱腔创作上,都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绩来。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柯山红日》中的杨帆等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精彩的唱段,都已成为京剧现代戏的典范之作。在京剧艺术革新上,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野猪林》,是他集余、杨、马、谭、麒、盖、李七派之长,进行创新编排的一出新戏,从前期策划、场景设置、情节安排、人物刻画,到角色的唱、念、做、打都是李少春亲自设计,塑造了一个“忍”字当头的林冲。李少春先生认为林冲有一种忧郁的性格,有血有肉,因此他演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林冲,一个突破了传统戏的武生行当的林冲。该剧可谓集李少春毕生才华的传世之作,但冥冥之中也预示了他自己的结局。
这些生动的艺术典型不仅深刻地留在观众的心里,亦可以从中看到李少春表演艺术成熟、发展、进步的轨迹。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京剧界罕见的文武全才、戏曲艺术革新家。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少春始终能够顺应京剧艺术发展改革的潮流,在继承京剧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改进,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努力。
后来传统戏退出舞台,随之而来李少春先生也受到了冲击,这一段时间对于李先生绝对是一个耽误,如果这十年时间李先生依然活跃在舞台之上,那么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并且艺术也会更加的完善,那么一定会成为一位大师级人物,而开宗立派也会更加有说服力。他的人生,就像一首歌,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最终,都化作了永恒的旋律。在中国京剧史上,李少春这三个字,永远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辉,其艺术,艺风、艺德之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可惜的是,他的生命仅仅停留在了56岁,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正是黄金年龄,他却撒手人寰,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关肃霜先生是京剧“关派”的创始人,享有“武旦大师”的美誉。关肃霜先生演花旦口齿清脆、体态轻盈、表演细腻,饰青衣端庄大方、唱腔流畅、婉转自如、韵味隽永,她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练、学、看、演,把各个流派、各个行当、各个剧种的艺术精华都化进自己的再创造之中,使之达到精、通、化的境界,从而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建树了允文允武、婀娜多姿、明快、稳健、含蓄、自然的关肃霜表演艺术。她主演的《打焦赞》《扈家庄》《战洪州》《大英节烈》《黛诺》《谢瑶环》《红灯照》等优秀京剧剧目,影响了几代戏迷。
关肃霜先生既能演武旦、花旦,还能反串武生、小生,被媒体称为“京剧怪杰”。关肃霜先生主演的京剧电影《铁弓缘》在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该片荣获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剧片奖。
关肃霜《战洪州》剧照
关肃霜原名关鹔鹴,192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汉口,父亲关永斋是著名的京剧鼓师。受父亲的影响,关肃霜自幼迷上了京剧。父亲司鼓时,她就坐在旁边看。上世纪30年代末,关肃霜拜汉口新市场大舞台的当家旦角雪艳香为师。雪艳香戏路宽泛,工花衫、彩旦兼小生,还能反串武生。跟着雪艳香,关肃霜学会了多出武旦戏。一年后,雪艳香为生活所迫离开了汉口新市场大舞台,去湖北荆州一带演出。按当时的梨园旧规,关肃霜改名为“戴鹔鹴”。
青年关肃霜
1942年,在京剧名家张奎元的介绍下,关肃霜又拜汉口新市场大舞台的文武花旦戴绮霞为师。戴绮霞1917年出生,被誉为“菊坛皇后”,百岁后仍登台。戴绮霞的丈夫是武生演员,关肃霜跟着他学了一些武生戏。
1943年,关肃霜开始跟着戴绮霞去上海、江浙一带演出,17岁开始挑大梁。
关肃霜既能演武旦、刀马旦、花旦,又能反串小生、武生、净角,戏路极其宽泛。她的唱腔珠圆玉润,婉转自如,韵味隽永。关肃霜每天演两出,不是一文一武,就是一生一旦。她反串小生潇洒倜傥,堪称“唱做双全,文武全才”。
关肃霜饰演的“谢瑶环”
解放后,关肃霜每月工资1500元,她觉得工资太高了,要求降到1000元、800元,、700元,后来降到450元。她觉得450元还超过了文艺一级的工资标准,最后要求降到280元。
黛诺》剧照:关肃霜饰黛诺
1968年,关肃霜先生接到通知,去北京参加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的拍摄。丈夫生死不明,女儿和儿子年幼,关肃霜不想离开昆明,无奈上面催得紧,她只得将女儿和儿子交给父母,含泪来到北京。
在京剧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关肃霜被安排饰演连长,饰演女主角吴清华的是京剧名家杜近芳。因为关肃霜名气太大,才华太突出,据说杜近芳担心她将自己盖下去,心生嫉妒。她经常找茬给关肃霜难堪,还用语言羞辱她。杜近芳甚至联合其他演员孤立关肃霜。(据《文史春秋》杂志第2005年第12期《“末世王孙”与京剧名伶的悲情恋——李广平与关肃霜》一文报道:有一次开拍前,杜近芳当着大家的面骂关肃霜:不害羞的东西,想到北京来混饭吃,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在那“特殊十年”里,关肃霜想到丈夫生死未卜,自己处境不好,只能委曲求全,忍气吞声,经常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哭。剧组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怕受牵连,也不敢接近关肃霜,她一个人独来独往。有一次关肃霜感冒发烧,想托同事买药,竟没有一个人愿意,都躲了出去。
关肃霜在《红色娘子军》剧组度日如年,她害怕面对杜近芳,而每天又不得不面对她,那种精神压力无法用语言描述。几个月后,关肃霜大着胆子给“旗手”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不能担当拍摄样板戏的重任,希望回昆明。“旗手”很生气,幸好前云南省委书记谢富治为关肃霜说了很多好话,关肃霜这才离开剧组回到云南。
父亲埋怨关肃霜不该得罪“旗手”,关肃霜一头撞向墙壁,额头上留下一块疤痕。
铁弓缘》关肃霜饰演的“陈秀英
在第三届京剧艺术节上,关肃霜先生排练了很长时间的《水漫金山》,演出费只有500元。而像毛阿敏这样的歌星出场费都是上万元,这让他感到非常不满。演出结束后关肃霜老师很不满意,后来云南文化厅的领导还去安慰过关肃霜老师,可是关肃霜老师谁也没见,自己闷坐了一天,后来一两天之后就在家中去世了。
1992年,64岁的关肃霜先生离世。
关肃霜先生遗像边有一副挽联,上联是:艺海千秋世人共仰;下联是:一代巨匠万古流芳。另一幅挽联:吃一人饭操百家心;管千家事展万人情。告别时,云南京剧院百位工作人员全体下跪,昆明市成千上万的人赶来吊唁,
李少春先生和关肃霜先生可以用“知己”来形容,他们的一生是短暂的,但给人留下的是最美的印象,多么希望这美好得以延续!
来源:一娱一乐一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