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本书是芦苇和王天兵对话合集,最初是在《读库》刊登,两人主要谈的是芦苇如何成为编辑,又是如何写出了《霸王别姬》这样的剧本。
时常在小红书上看到编剧对短剧行业的吐槽。恰巧最近看完了《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这一套书。
这两本书是芦苇和王天兵对话合集,最初是在《读库》刊登,两人主要谈的是芦苇如何成为编辑,又是如何写出了《霸王别姬》这样的剧本。
看完全书可知,编剧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职业。想要当优秀的编剧,需要两方面的功夫,一是阅读,二是看片。
这两方面都脱离不了对经典的了解。阅读经典故事,观览经典影片,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戏根是个什么东西?
芦苇说如果剧本里的戏根埋好了,那么整个剧本就成了一半。而在埋戏根前,一定要确定影片类型,有了类型,影片基本不会失败。
类型片是故事模型,是时间沉淀下来行之有效的故事模板。套路老套但不失有用,在套路中微创新是一个编剧的工作。
确定类型,就能确定影片要素,之后编剧就说需要布局要素。
而戏根就是将这些要素串起来的一条线,它要在开头把全片的大冲突、人物关系立住,让观众明白故事发生在哪几个人身上,主要矛盾是什么。
能明白类型片、戏根、排布要素都和日常积累分不开。
成为编剧
按照芦苇的说法成为编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一部电影,自己写下剧本,然后对照电影剧本,看自己哪里写得不一样。
这办法很熟悉,几乎都知道吧,但真的会做下来的人不多。
电影需要合理而精彩的情节叙述人物是活着的,不是呆板,有一种真的内在。故事展现的是人物个性。在写剧本之前,尤其是根据小说来改编时,就需要做人物分析确定影片类型。此外,还要做人物表,也就是人物关系表,再到每一个人物的分析和小传。
编剧去创作的时候不一定知道从哪里开始,但一定要知道结尾在哪里,这是创作的方向标。
场景会表现人物情感,为性格服务。而人物动机越强,受阻力越大,故事越好看。所以为人物服务就要弄清楚什么情节对人物至关重要,中心事件和主线情节都只是手段。
编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主题,类型,人物,情节,将它们组合。确定每一个情节的指向是什么?回答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目的。
剧本是指导拍电影的手册,所以要简洁叙述。但更重要的是能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场景,这非常考验笔力。
要成为好的编剧就要用最精简的文字达到最大的效果。两册书最后都有附送剧本。
初次看剧本,会被它简洁的形式震惊。一句话一个景,之后就是人物对话,没有多余笔触,简洁有力。
就算是写成小说,都可以预想很有力度。所谓笔力就是如此,不是辞藻华丽,而是字的精练与力度。
正因为简洁,所以剧本表现人物时就需要挑选最有冲击力的事件来表现,不然笔力再好,没有冲击力的场景,人物刻画就会少些韵味。
另外,简洁的文笔能给拍摄最大限度的自由。对于一个场景,只要有主要画面,其余部分就是发挥余地。
在《霸王别姬》的剧本中,用一句话说出街上的热闹,但又不限定到底有哪些商贩在喊卖东西,这给了导演最大的发挥余地。
这内容在《电影编剧没有秘密》里,专门有一篇,主要讨论《霸王别姬》怎么写出来,从小说和剧本两方面进行对比。这一篇内容非常精彩,如果说从中知道怎么写剧本,也能从中知道怎么写小说。
结语
芦苇说一个电影能不能成功,要选对类型,一个电影故事能不能精彩要立好戏根,剩下的就是剧本的锤炼。
一个剧本写几稿都很常见,不可能一稿就写出完美来,完美靠修改。
《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说的其实不仅是编剧,对于创作来说,提到不少好建议。
功夫要花,“笨”功夫要比投机取巧更节省时间,阅读经典培养人文素养才能拍出优秀的电影。
为什么中国电影走出辉煌,没有好编剧,除了环境,更有底蕴问题。但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套书,看看作者到底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文/云玖弋】
【声明:玖弋阁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玖弋阁,一周一书评,更多新书更好选择。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