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东极岛》有感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21:53 2

摘要: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还不如《南京照相馆》,应该这也是跟历史背景有重大关系,南京这方面的题材很广,可以拍攻城,可以拍屠城,可以拍反抗,一座小岛的救人题材肯定是不如一座城市的故事更波澜壮阔,何况南京那段历史悲剧一直深深的植入人心。电影《东极岛》开始看的让人昏昏欲睡,

看电影《东极岛》有感

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还不如《南京照相馆》,应该这也是跟历史背景有重大关系,南京这方面的题材很广,可以拍攻城,可以拍屠城,可以拍反抗,一座小岛的救人题材肯定是不如一座城市的故事更波澜壮阔,何况南京那段历史悲剧一直深深的植入人心。电影《东极岛》开始看的让人昏昏欲睡,整部电影精彩的地方就是后来的救援英军俘虏,最精彩的片段就是英军俘虏跳进大海,日军的两艘巡逻艇在海面来回徘徊,来回朝落水的英军俘虏开枪,这一段是整部电影的高潮。不过也不理想,我个人感觉有点走马观花,导演应该加戏,子弹穿透水底,穿透英军身体,水面上子弹穿透英军喉咙,他捂住自己脖子口吐鲜血在哪里挣扎,一名英军朝他游过去救援战友背上中弹。这时英军军官大声呼喊躲避,他一看水面漂浮起来许多尸体,又看着日军子弹排山倒海般从水面扫射过去,他是一脸的恐惧和绝望。日军军官则在巡逻艇上疯狂的大叫:“杀死他们,一个不留,杀光他们。”

本来我是没打算去看这部电影,会看这部电影也是缘分,早几天我在豆瓣电影组里发了一个帖子,就是日本打中国游客的事件,我觉得是因为中国最近上映的抗日电影让他们恼羞成怒,气急败坏,所以打中国游客泄愤,想不到我的质疑和猜测引发一些人的冷嘲热讽,最后我的帖子也被设置成禁止讨论,就因为这样我才决心继续去电影院看抗日电影,更早我就看了《南京照相馆》,后来我决定把《东极岛》和《731》都看完。我不是看明星去的,这些年青的明星我也不怎么熟悉,对他们也没有感觉,我看的是历史,看的是国耻,我也相信这类题材电影的目的应该不是赚钱,而是让大部分中国人觉醒,有对民族救亡图存的责任感和民族日后的危机感。这些年来这类题材的电影太少了,我只记得老电影《血战台儿庄》拍的不错,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打了八年,这八年有很多故事可以拍,没有必要去争辩谁是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日本侵略的是中国,受苦受难的是中国的老百姓,战死的士兵都是中国人,应该摒弃这些成见,多拍一些正面战场的电影。抗日战争和内战的功过应该区分来看待,抗日战争是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内战是各为其主,抗日是抗日,内战是内战,不能因为内战就遗忘掉抗战,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历史。

电影《东极岛》的故事是一群渔民冒死救了英军俘虏,这样的题材就不可能有大场面,但是电影可以虚构,可以加戏,没必要故步自封,非得画地为牢,也可能是剧组缺钱,所以大场面就是最后的营救,这就显得这部电影很单薄,很无力,所以我看睡觉了,我又不是追星去的。我觉得电影的开头就应该延伸,开头可以是小岛上的日常风光,小孩在互相追逐,妇女在晒衣服,男人在打鱼,接着密密麻麻的日本飞机飞过大家的头顶,它们朝上海飞去,此刻淞沪会战已经爆发。如果导演想激励国人自强,可以加戏,日本飞机飞过浙江某个县城的上空,惊动一所小学,女老师和学生们纷纷跑出来观看。一个学生好奇的问那是什么啊,女老师一脸的悲愤,楼主几个学生,哽咽的说那是日本人的飞机,它们是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屠杀我们的同胞。一个学生不服气的说他们为什么要来杀我们。女老师流下眼泪,说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了,无论中国变成什么样子,你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绝不能做亡国奴,绝不能做日本人的走狗。

而吴老大正好在上海,他不幸赶上了战争爆发,到处都是枪声,炮声,到处都是爆炸,吴老大在混乱中发现一个小女孩阿花坐在许多尸体当中,见她目光呆滞,一看就知道吓坏了,吴老大动了恻隐之心,跑过去追问小妹妹,坐着干什么,快起来,快跑,阿花被惊醒,嚎啕大哭,说我爸爸和妈妈被日本飞机炸死了。吴老大二话不说抱起她一块逃命,镜头可以加戏,吴老大和许多难民在逃跑路上,吴老大目睹中国军人对日军坦克一点办法也没有,耳边还听到对面日军的广播:大日本帝国的敌人是腐败不堪,鱼肉百姓的国民党政府,不是你们,不要抵抗,请加入我们,不要当蒋介石的炮灰。吴老大抱着阿花找地方躲藏,只见中国守军战壕里有一个军人大叫:弟兄们,我是苏州人,明年的今天别忘了给我烧点纸钱。说完就拿着炸药包跳出战壕朝日军坦克冲上去,他没跑几步就被日军打死,又有一个中国军人拿炸药包冲上去,还是被日军狙击手击毙。战壕里又有几个人拿炸药包冲上去,或是爬上坦克,可日军坦克比较封闭,还很滑,根本找不到地方塞进炸药包,很多人还是被日军给打死,其中一个直接用自己身体压住炸药包,就这样和日军坦克同归于尽,这些都是淞沪会战真实发生过的,把这些拍出来可不是虚构。逃出来后吴老大决定收养阿花,便带着她回岛上。

如果电影开头有这样的大场面,那么电影就不会半死不活了,吴老大逃跑的路上还可以加戏,看到很多中国军人的尸体,还有老百姓的尸体,有孕妇,有小孩,有老人,这样拍那不是把电影直接上升到南京题材的水准了。到了岛上后阿花就在那里住下,跟着大家打鱼,然后就是日军登岛,把大家叫出来,其中一个日军军官的台词是这样说的,他说你们的首都南京已经被我们大日本帝国占领,南京城里的人也被我们杀的鸡犬不留,以后这座岛屿就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领土,你们就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子民,如果你们敢反抗,我们就把你们都杀光。电影如果有这样的一幕,那么观众立刻就会被煽情,容易联想到南京大屠杀。电影开头有大场面,后面有大场面,中间不能什么也没有,中间就应该加戏。电影可以在中间加戏,比如日本航母编队经过,岛民在观看在议论,可以加台词,让那个逃兵说,说的是;日本的海军规模这么大,中国怎么打的过日本,然后是李保长叹气,说的是:中国现在怎么样我们也不知道,说不定早就被日本人给占领了。中间还的加戏,某天,许许多多的飞机飞过,岛民又在一块观看一块议论,日本人却拉响警报,原来那是美国空军支援中国,岛民又在议论,对美国空军援华感到欣慰,也十分鼓舞,逃兵便说:中国不会灭亡的。

电影的结尾不够精彩,电影里面是日本海军没有继续追杀岛民,这很不精彩,应该更早的时候英军伤员就在岛上找到电台,给盟军发电,美国海军赶来的时候渔民已经把英军俘虏救上岛,却与日本海军遭遇,于是双方开战,美国空军,潜水艇加入海战,把日本海军歼灭,镜头要有日本兵手忙脚乱,惊慌失色,一些人还选择自杀。结尾如果有这样的海战虚构戏那一定很精彩,结尾还可以是一架美国飞机在岛上降落,是一名中国女飞行员,就在刚才她击落两架日本飞机,她告诉岛民自己是中国空军,去美国受训返回,主动申请参加这场战斗,她还说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坚持不了多久,中国的抗日即将取得胜利。用一张女面孔,又是空军,这样容易让观者提神,最后的戏也可以是阿花离开岛屿,前往延安参加抗日救国,选择去延安方便电影过审,如果她选择去的地方是重庆就不方便过审。电影如果有这些大场面就不会打瞌睡了,我不是什么明星的粉丝,当然看的就昏昏欲睡,最后是因为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所以没有睡着,可整部电影就最后那么一点大场面就难免小气。

东极岛这个地方如果是在浙江舟山附近,那么就是南方的岛屿,可演员一副北方人的说话口吻,这也是让我想睡觉的原因,南北说话是不一样的,台词也让我听不懂,岛子是什么意思,要吗叫小岛,要吗叫岛屿,日本子是什么意思,干脆叫日本鬼子,或是日本人。电影里的服饰也给我感觉怪怪的,很多人还不穿衣服,这打扮感觉是上古时期的渔民,像是大禹治水,不过外国电影的水手确实是虎背熊腰,很有肌肉,可能电影的取向就是给外国人看的。电影里面有一段戏是阿花砸开石墙后面的宗祠牌位,宗祠文化北方是很少的,在南方很多,像这种骂祖宗的行为属于大逆不道,因为日本侵华不是那些祖先造成的,可能剧组很多北方人所以拿宗祠来发泄。电影说日本封海几年不让大家打鱼,那么岛上的人吃什么呢,是依靠日军后期补给吗,还是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呢,南方的农作物是稻谷,还有地瓜等等,北方很多玉米,小麦,如果是日军补给那就应该拍日军分派粮食的镜头,如果是自己种植就应该有岛民挖地瓜的镜头,千万不要是玉米,那是北方的粮食。南方有燕子,有蜻蜓,有萤火虫,比如萤火虫就可以在晚上出现,岛上应该也有蛇,野兔,比如小孩被蛇咬了大人拿草药治愈,这是在传播中医文化。岛屿在岸边应该有沙滩,有海蟹爬行,有海鸥飞过,我在福建长大,去过连江海边,看到海面有大鱼翻起鱼尾,我就是在站在岸边的沙滩看到的,我不知道那是什么鱼,可能是鲨鱼,可能是鲸鱼,这部电影里没有大鱼翻起海浪真是可惜。海边生活的人应该有很多海鲜,比如道具方面就应该有很大的海螺,这些可以挂在房间里面,电影里如果加戏加上一段海豚救起阿赑就更精彩了,观众看到海豚都会耳目一新,异常兴奋,就像《哪吒2》里面的土拨鼠。如果电影里这样拍,海豚救起阿赑后疯狂的日军朝海豚开枪,这样全世界的观众都会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了。

这部电影还没有完成达到恶化日军的效果,就说运送英军俘虏的日本船上就应该悬挂几十具英军俘虏的尸体,或是英军俘虏的头颅,外国人很多人都是信仰基督教的,在俘虏里面就应该有人背诵圣经段落,祈祷平安,旁边一个战友朝他一拍说:上帝早把我们忘记了,不然怎么会有法西斯。这些英军是香港殖民地的英军,香港又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此时中国已经和世界共同抵抗法西斯,那么英军就是盟军,就是中国的友军,这时候不能按殖民地的英军来评价他们。导演拍电影的目的是什么,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不重要,电影的质量才重要,看《南京照相馆》我没有昏昏欲睡,看《东极岛》我就昏昏欲睡了,那就只能说明这部电影的高潮戏不够,缺乏高潮是因为剧本画地为牢,把情节缩短在岛屿,没有扩大到全局。(2025年8月)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