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一批人,两年之间在《披哥》的待遇像翻书一样快——镜头多了,C位稳了,热搜爆了。
“昨天的边角料,的座上宾。”
同一批人,两年之间在《披哥》的待遇像翻书一样快——镜头多了,C位稳了,热搜爆了。
2023年,他们四个连句整歌词都分不到,座位被挤到边边,陈楚生一句“谁比谁差”冲上热搜,观众替他们憋屈。
转眼2025,节目组把中心位直接递到他们手里,连宣传海报都把他们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变化不是谁施舍的。
陈楚生先拿下当季冠军,又在《歌手》扛住收视;苏醒在《全员加速中》跑出了存在感;王铮亮、张远的巡演一场接一场,场场售罄;团综《快乐再出发》《快乐老友记》豆瓣评分一路飙。
观众用遥控器、手机、钱包,一点点把他们的名字重新写回舞台中央。
资本最懂看风向。
哪边呼声高,镜头就往哪边转;哪边流量稳,预算就往哪边砸。
这不是偏心,是生意,也是民意。
可问题来了:如果欢呼的是另一批人,他们还会被镜头偏爱吗?
我们口口声声说“情怀”,到底是真喜欢他们,还是喜欢那个被回忆滤镜包裹的自己?
屏幕前的你,上一次为哪位“过气”艺人按下投票键?
下一次,又准备把热度送给谁?
留言区等你,一起聊聊“被看见”这件事,到底谁说了算。
来源:湖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