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网上有个事儿闹得挺大,考研圈里大家熟悉的汤家凤,因为公开呛声上海电台主持人周小畅,一下子成了热议焦点。事儿不算复杂,但背后藏着的历史意义和舆论波澜,值得咱们掰开揉碎了唠唠。
最近网上有个事儿闹得挺大,考研圈里大家熟悉的汤家凤,因为公开呛声上海电台主持人周小畅,一下子成了热议焦点。事儿不算复杂,但背后藏着的历史意义和舆论波澜,值得咱们掰开揉碎了唠唠。
先从《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说起。它刚上映那阵,本是安安静静让观众回望历史的,结果上海电台主持人周小畅,在节目里给扣了顶“煽动仇恨、为战争做准备”的帽子。这话一传到网上,网友们炸了锅——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罪证影像,明明白白是历史伤疤,怎么成了“不良内容”?
没几天,汤家凤坐不住了。这位南京大学博士、考研名师,平时讲课就直戳戳的,这次更是直接@上海宣传、广电部门和周小畅本人,质问:“把记录历史的电影说成‘搞仇恨’,到底啥立场?这样的人,还能当电台主持人?” 这话像把火,把舆论烧得更旺了。
网友们为啥挺汤家凤?说白了,《南京照相馆》拍的不是虚构剧情,是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罪证。那些影像里,有同胞的苦难、侵略者的暴行,是铁打的历史。咱普通人都懂:历史就是历史,发生过的事儿,不能装看不见,更不能让说真话的人闭嘴。
可周小畅咋就说得出这种话?电台主持人,本是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角色,咋就把“铭记历史”歪曲成“煽动仇恨”?这事儿越想越让人膈应——要是连真实历史都能被曲解,那过去的苦难,不就白受了?
后来有人发现,周小畅的抖音号突然成了私密账号。明眼人都明白,这是被舆论压力逼的。但事儿到这儿还没完:铭记历史到底碍着谁了?拍部电影让年轻人看看祖辈的苦难,咋就成了“错”?
再看《南京照相馆》的20亿票房,这数字背后,是无数观众用脚投票。大家走进影院,不是为了“找刺激”,是想记住:咱今天的和平,是先辈拿血换的;那些苦难,绝不能重演。票房高,说明老百姓认历史、敬英雄,容不得历史被糟蹋。
说回汤家凤,他这一嗓子,喊的不只是对周小畅的不满,更是对“历史不能忘”的坚持。公众人物说话得有分量,尤其是涉及民族历史、集体情感的事儿,张嘴前得掂量掂量:这话,对得起先烈不?配得上历史不?
说到底,这场舆论风波,争的不是“电影该不该拍”,是“历史该不该忘”。《南京照相馆》讲的是过去的疼,汤家凤呛声是为历史正名,咱们跟着热议,是想告诉所有人:南京大屠杀的账,咱记得;民族的苦难,咱认;但谁要是想歪曲、抹黑,门都没有!
最后补句掏心窝的:和平年代,咱盼的是安稳日子,但“盼和平”和“记历史”从来不矛盾。忘了过去的疼,才真会让悲剧重演。汤家凤这一嗓子,喊醒的不只是周小畅,更是给所有中国人提了个醒:历史,咱得攥紧了,传给子子孙孙!
来源:花辞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