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冯小刚;再见了,张艺谋;国内已经是 “新导演”的时代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21:22 2

摘要:一次突然的提档和一场口碑引爆的点映,便让这部作品在短时间内收获了高分评价与火热票房。

在暑期档的热闹声中,《南京照相馆》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占据了观众的心。

一次突然的提档和一场口碑引爆的点映,便让这部作品在短时间内收获了高分评价与火热票房。

暑期档中段,用16天冲破20亿,某眼预测终点上看50亿,可焦点从老牌名导移到了一个39岁的名字——申奥。

银幕亮度上扬,市场温度攀升,讨论度铺满社媒热榜。

7月中,片方突然丢出一个消息:原定档期不算了,提前到7月25日见面。

这个变招没给对手和观众任何心理准备,可点映一开、口碑先炸,再由观众自发在网络上接力,把热度顶到让同行眼红。

更夸张的是,影院里观众越看越静,影片放完灯亮了,居然没人急着离场,像是生怕漏掉一个呼吸的尾音。

院线上映首日(连同点映)票房1.57亿,评分平台开分8.5,观影人次很快跨过四百万人大关。

电影的故事线落在1937年的南京,城破之后,“吉祥照相馆”成为七个普通人被困的孤岛。

本来,他们各怀心事,只想在乱世中捡条命活下去,可暗房里的显影槽,却意外冲出了日寇暴行的铁证。

这下,“苟活”变成了“护证”。

镜头没有走猎奇血腥的捷径,而是选择用暗房、底片、显影液,以及屏住呼吸的声音,去营造那种心脏一点点被攥紧的压迫感。

化学反应不仅发生在胶片上,也发生在观众的情绪里,从喉头直压到心口。

上映后,社交媒体的“二次爆发”来了。

#南京照相馆灯亮了没人走#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不是营销团队硬推,而是真实观影后的集体反应。

路演现场,小朋友感动得哭到说不出话,成年人则在字幕走完很久才缓缓起身。

那种沉默,比任何一段电影配乐都更有力量。

说回幕后,这部电影的掌舵人申奥,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爆款导演”。

履历虽然不嚷嚷,但方向一直很明确——北电导演系出身,早年拍短片《河龙川岗》就拿下金鹏奖。

那会儿,他还在广告片场过通宵,天天跟甲方需求做拉扯,练出了一身抗压和临场应变的本事。

这种历练,让他后来拍长片时,少了浮躁、多了精准。

2016年,他加入“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工业化体系加上资源扶持,让作者气质能在市场压力下存活下来。

第一部长片《受益人》,他就挑了个够敏感的角度——“骗保婚姻”。

故事酸辣、现实意味十足,票房拿下2.19亿,还捧回了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

上映时,点映期就靠口碑起势,观众一边笑,一边被剧情里的刺扎得生疼。

柳岩唱的那首插曲洗脑得很,背后却是对“被爱与被骗”之间微妙关系的拷问。

如果说《受益人》是用婚姻和金钱这对老话题打了个出其不意的结,那么他的第二支箭,则直射网诈的灰色丛林。

《孤注一掷》不搞单线英雄,而是用群像和多线叙事,把诈骗工厂从招人、培训、行骗到洗钱的链条一点点拆开。

它不只是在讲犯罪,而是在分析人心的漏洞——信任和欲望。

演员表演遵循“武戏文拍”的原则,不靠堆砌动作场面去抢眼球,而是把反转放在心理变化上。

反诈警察设定成女性形象,冷静、细腻,用数据和推理代替传统的硬汉套路,直接拿下38.48亿票房。

如今的第三支箭《南京照相馆》,申奥的风格已是驾轻就熟——现实题材、细节铺垫、群像塑造、情绪递进。

观众在影院看到的,不只是1937年的一段历史,更是今天每个人都能感知的共鸣:

证据、记忆和传播,从来都不只是历史的事,也是当下的必需品。

片中的角色群像没有“大英雄模板”,邮差、演员、照相馆老板、游走灰区的协作人,各自带着方言和琐碎家常站在镜头里。

电影把“守护底片”的行动放在普通人的肩上,信念这个词变得不口号、不悬空。

电影里的“彩蛋”,很多观众习惯在字幕后寻找小惊喜,但《南京照相馆》却反其道而行,真正的“彩蛋”根本不藏在片尾。

它躲在故事的内里,只等观众自己去捕捉。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这部电影不止是在拍战争,还在拍另外两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舆论和文化的较量。

于是银幕上出现了一个细节:有人在中华门撬走城砖。

这个动作不大,却足够让观众心里一震,因为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城墙不是单纯的建筑,它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精神的支柱。

镜头一转,“纪念塔”就像一枚无声的注脚,把文化符号的分量悄悄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部片子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拒绝用血浆和惨烈去堆砌情绪,不搞“视觉暴击”,反而用一种锋利到骨子的氛围让观众不安。

暗房里昏黄的灯光、底片浸泡时的气泡声、胶片上显影出的影像——这些元素不显山不露水,却像一把慢慢按下的刀,让人回不过气。

导演很清楚,真正能让观众记住的,不是被强行灌进眼睛的画面,而是那些藏在心里的隐痛。

影片的收尾没有多余的说教,影院的灯光一点点亮起来,外面的车水马龙顺着银幕的边缘闯进来,把观众从历史的沉重里拉回到当下的热闹。

这种衔接让人猝不及防,也让情绪有了对比的冲击力。

有人说,真正的彩蛋就是这一刻——历史和现实在同一双眼睛里重叠,过去的硝烟和今天的烟火气彼此映照。

银幕收住生活重新展开,而观众带走的不是电影票根,而是一句不能忘的嘱托:记住。

电影的主题,浓缩成八个字——“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为了守住分寸,他们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走了一条钢丝绳,既不能失掉史实的严谨,也要让艺术的感染力发挥作用。

剧组对细节的打磨到了执拗的地步,历史事件的考证一遍遍翻资料,连一张老照片上的小物件位置都要对到毫厘。

导演还刻意制造了对照——老照片里的南京和今日的城景并列出现,形成跨越88年的情绪碰撞。

这种严谨也让那些打着“历史虚无主义”旗号的质疑者无从下手。

影片的野心,是把这段沉重的历史拍成一堂“活的课”,既让人愿意看,又能让人看进去,还能与当下的人群产生电流般的联系。

从观众的反应来看,这种努力没白费。

从“点映爆口碑”进阶到“长尾稳拉升”,上映16天跨过20亿,曲线还在往上。

海外市场从8月7日启动,澳新北美接力,东南亚和日韩在列。

一次显影,走向更多观众。

宁浩“72变”计划提供了稳定的工业土壤,年轻导演拿到资源与空间,作者性不必在市场面前矮一截。

对比视角拉开,资深名导的厚重底盘依旧在场,新一代作者的节奏更快、选题更锐、风格更克制。

一个行业需要多种步频,观众的选择权在手,票根在口袋,讨论在社媒。

三部作品已经给出了清晰样本,下一支箭会指向哪一块生活的痛点,下一次显影会让哪一张陌生的面孔变得清晰。

屏幕这边的你,愿意把这场“显影”推荐给哪位朋友?

专访《孤注一掷》导演申奥:人性的复杂和反转,是我创作的母题.综艺报 [引用日期2025-07-28]

破1.57亿!400多万人来到《南京照相馆》…….光明网百家号 [引用日期2025-07-26]

宁浩监制《受益人》开启口碑惊艳 大鹏柳岩“土味蹦迪”(4).中华网娱乐 [引用日期2019-12-14]

申奥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百家号-央视新闻 [引用日期2020-11-28]

来源:小东美食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