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否认,徐志胜是个好人,对脱口秀也很热爱,甚至可以说,他对节目做出了贡献,但他现在的水平有目共睹,让他淘汰比他优秀的选手,不断晋级,真的是对他好吗?
看了《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9期下,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徐志胜就非保送不可吗?
不否认,徐志胜是个好人,对脱口秀也很热爱,甚至可以说,他对节目做出了贡献,但他现在的水平有目共睹,让他淘汰比他优秀的选手,不断晋级,真的是对他好吗?
感觉徐志胜自己都羞愧了。
本来在其他节目对徐志胜积累下的好感,快要被《脱友》的善意败光了。
抛开这个不谈,这一集的内容还是挺好的,除了雪冰之外,其他五组选手都讲得很棒,值得看。
孟川,一开始说去蹦迪比较一般,但当他开始吐槽AI,转进到吐槽职场,就越来越辛辣了。
最有同感的一段是说写周报:“我也是从写周报开始才算接触虚构文学的,但我水平一般,顶多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们经理会写科幻。”
写过日报周报的观众应该都懂吧。
最过瘾当然是嘲讽领导:“领导说,这个年纪怎么能追求安逸呢?舒服是留给死人的,我在想,领导为什么叫自己死人啊。”
坏,太坏了!川儿!
看吧,这就是得罪文本型脱口秀选手的下场。
在这篇稿子里,“草船借箭”和“曹冲称象”的运用也非常巧妙,不愧是总编剧。
但是这么好的一篇稿子,居然输给了徐志胜,好笑,太好笑。
高寒,我可太喜欢强文本的选手了!
这一段讲从农村到上海的感受,每一句话都有梗。
对“锄禾日当午”,他说:写“锄禾日当午的人绝对没种过地,一天24小时,你锄禾非得挑在正当午,你不中暑谁中暑”。
他还押韵。
讲自己写作文抄作文选,写扶老奶奶过马路,被老师识破:来,高寒,你到讲台上跟全班同学讲一讲,咱村哪来的马路。
一下子就让人体会到了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生活的不一样。
说自己看了《小时代》后,向往上海并来到上海,坐地铁的时候,他困惑:林萧你为什么不坐地铁,你是上海万千女孩中最频繁的一个啊。
高寒这段的文本从结构到语言到包袱都非常好,尤其是最后,又落到了过马路,遇见老奶奶这个点上,有趣,又莫名有点惆怅。
李宇春的评价很精准:笑中有狠。
雪冰,讲了自己作为残疾人的生活片段,比如怎么剪指甲,怎么使用雨伞,怎么洗手之类的,确实是让普通人对他的日常生活有了了解,有些内容也算是蛮新奇的。
后半段,说公众对残疾人有励志滤镜的部分还算是有独特视角,比前面的内容有趣一些。
但整体来说没有多少笑点,只能算一般。
锐锐,成功演示了怎么在综艺脱口秀里只讲一个小故事,也能妙趣横生。
他的这段表演的核心故事是楼上的小孩每天5点都在拍皮球,当他上去理论的时候,小孩的妈妈却很蛮横。要么让他理解理解,要么就说:你打我啊。
就连锐锐自己的妈妈也要求他理解一下。
而锐锐的核心观点也随之浮现:理解和接受是两码事,理解无成本,但接受有成本。
所以,对于很多事,可以理解但不接受。
锐锐把故事,包袱和观点结合的天衣无缝。
举的例子与观点也严丝合缝,比如,妈妈让他跟邻居搞好关系,因为“远亲不如近邻”,他表示,提出这个观点的元代人会说这样的话,是因为元代是没有小孩在楼上拍球的,否则,他肯定会说“虽远必诛”。
锐锐还很擅长“逾期违背”,每次转折都很巧妙,一点不生硬也不突兀。
个人觉得他这段跟高寒不相上下,虽然输了,但只输两票,问题不大。
王继业,原本可以跳段的他选择不跳段,勇气可嘉。
这一场他讲的是自己预订的月子中心跑路了,被骗了三万五。
能看得出来,当脱口秀演员遇到事儿的时候,是真的会迫不及待地写成梗,立马变现,弥补损失。
怎么呢?王继业这篇稿子写得还可以,尤其是从月子中心跑路,现在各个行业都在跑路,暴雷,确实吐槽得挺爽的。
但有一段不喜欢,就是他讲自己的创作心路历程:遇上骗子,写点段子,给你们找点乐子,然后接电广子,圈点元子,才能养活这一家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实诚倒是挺实诚,就是有点赛博讨饭的意味。
个人还是更喜欢高寒和锐锐,不过也能理解观众给他高票,毕竟骂人确实会给人爽感。
漫才兄弟,他们有自己固定的结构,基本上就是场景模拟,这一次模拟的是特工。
依然是奇奇怪怪的脑洞,各种莫名其妙的逾期违背,我是真的很爱这种无厘头,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而且,感觉漫才兄弟的表演也越来越纯熟了,这一场几乎像个小短剧,要不真的考虑一下去《喜夜》玩玩呢?
虽然在《脱友》漫才兄弟的票数一直很高,虽然这是漫才兄弟在《脱友》第一次输,但在这个越来越看重观点表达的舞台上,他们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小。
这次,他们虽然是被挑战的,但票数比王继业,高寒和锐锐都低也说明了他们在这个节目的上限被限制了,换个赛道,他们的脑洞或许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吧。
来源:吃瓜闲人夏小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