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大片,来到命运的十字路口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10:52 1

摘要:《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等片的工业属性不够重,使得以IMAX为代表的特效厅近期一直被《侏罗纪世界:重生》《F1:狂飙飞车》等好莱坞大片占据着。

今年春节档一口气扎堆了数部国产重工业大片,导致其后半年时间,观众都没有在院线里再看到同等量级的国产片。

《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等片的工业属性不够重,使得以IMAX为代表的特效厅近期一直被《侏罗纪世界:重生》《F1:狂飙飞车》等好莱坞大片占据着。

终于,由管虎、费振翔执导,朱一龙、吴磊、倪妮领衔主演的《东极岛》来了。

这部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影片,讲述二战期间中国渔民凭借骨子里的善良与血性,在惊涛骇浪中为落难的英军战俘开辟生命通道的故事。它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重工业大片,是观众享受视听震撼的全新选择。

只不过电影市场不一定遵循“物以稀为贵”的规律。尽管《东极岛》是半年才得见一次的稀有物种,可是国产电影已经过了重工业、大制作就能带来高票房的时代。

《蛟龙行动》已经折戟沉沙。《东极岛》目前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给出的总票房预测各在9亿人民币左右,并不算高。

再见国产重工业大片,难道就到了和国产重工业大片说再见的时候了吗?

01

《东极岛》的视听体验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中有数段水下摄影的戏份,制作难度非常高。要不是中国电影的工业实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绝难完成的。

里斯本丸沉没的过程,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还是演员的调度,都非常成熟,营造了出色的临场感。尤其是最后船体纵向下沉时引发虹吸现象,把救援的紧迫感又推高了一层。

可以说,《东极岛》的前一个小时,视觉上是偶有奇观,而后一个小时,则在视觉上形成了连续轰炸。

在前一个小时的文戏铺垫到位后,后一个小时里有数段大篇幅的几乎无台词的场面戏,仅靠视觉元素和配乐来吸引观众、调动情绪。

除了场面戏的震撼,《东极岛》还把很多画面拍出了美感。岛上实拍的自然景观,以及主演们高度契合渔夫、海盗身份的肌肉线条和肤色,对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而言,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一些涉及到浪花、水花的镜头,主创又使用了升格,从而让观众静下来、慢下来仔细欣赏。朱一龙和吴磊的粉丝,面对这些镜头,应该很难抑制自己的摄屏冲动。即便是非粉丝的我,也会想把其中的某一帧截下来当桌面。

总之,《东极岛》在视听体验上的给予,是不负期待的。它代表着当下中国电影工业能做什么,以及能做到什么水平。

02

然而,重工业大片一直摆脱不了优缺点同时突出的问题。

《东极岛》的场面戏虽然震撼,但文戏较为单薄,且它明显在为场面戏服务。

随着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上映,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事件的来龙去脉为更多人所知晓。对于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影视改编而言,原型故事越为人所熟知,创作者的艺术发挥空间就越受掣肘。

从这一点上说,《东极岛》的剧作难度,可比《南京照相馆》高多了。

主创首先要解决的一个事,是让中国人提前与里斯本丸产生联系,不能等到船沉了,中国人才登场。于是就有了阿荡(吴磊 饰)、千金(李九霄 饰)等人被作为人质抓上里斯本丸的桥段。

这个桥段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是为了通过他们的眼睛,去呈现英军战俘在里斯本丸上的遭遇、惨状。要不然,影片就得设置一个英军战俘为主人公,单独走一条故事线,才能呈现这些震撼的场面。

其次要解决的事,是让中国人提前与日本人产生联系。

因此,不仅要写日本人如何虐待、压迫英军战俘,更要写日本人如何迫害、欺辱中国渔民。本片开篇日本人就已经在岛上三年了。岛民们与日本人,已经有了烧宗祠、锁船封海等仇恨。

本片前一个小时的文戏铺垫,主要就是在构建岛民与日本人的对抗关系,并且通过吴老大(倪大红 饰)的死把“忍”推向“忍无可忍”,再在后一个小时里用阿荡和陈先生(陈明昊 饰)的死,促成阿赑(朱一龙 饰)、阿花(倪妮 饰)、李保长(杨皓宇 饰)等人的转变。

可以说,主创写人物、人物关系、故事段落的目的,其实都是把观众想看的东西加到原本的历史事件中来。

有了阿赑、阿荡两兄弟的“海盗”身份,就有了他们俩在海上扬帆的帅气和海下潜泳的瑰丽,还有了本片最惊心动魄的海下逃生与救援的戏码。

有了吴老大的“忍”,就有了日本鬼子枪挑幼童的残暴,以及枪击送葬队伍的压抑。有了陈先生好酒的滑稽和逃兵的身份,就有了“不能跪”的嘶吼。

总之,《东极岛》在文戏上的编写,都是精准打击,总能引出观众想看的场面戏或观众想体验的强烈情绪。

03

人物和文戏辅佐场面戏,本就是重工业大片的一贯做法,无可厚非。好莱坞那些系列化的大片,早就把这一套玩得炉火纯青。

只不过,现在的观众并不那么容易被卷入。

尤其是他们已经预判了你的节奏,就有可能提前变相“离场”。在我那场,当阿花把最后一船战俘拉出虹吸区域,在海面上却看不到阿赑的身影后,右前方的姐姐就拿出手机,开始刷短视频了。

按理说,这里只宣告了大场面的结束,并未宣告影片结束。后续还有被救战俘感谢中国渔夫,阿赑、阿花等人的结局等戏份。可是那位姐姐似乎并不关心,大概她觉得看完救人,这部电影值得票价的部分也就都看到了,至于文戏和情感的收尾,不看也罢。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重工业大片如今不吃香的原因吧。场面戏固然吸引人,但场面戏同时也会挤压文戏的时长。文戏还得为引出场面戏服务,进一步削弱了自己的作用。

于是,当场面戏稍微一降温,观众的心情也就一下子跌落了。离场回味一下,反而觉得不如那些文戏饱满的电影给力。

比如同样是反杀日本鬼子,帮观众宣泄情绪。本片的设计更强调反杀的场面呈现,阿赑在阿荡死后,单枪匹马化身杀神,闯入日军的据点,手起刀落地把四名驻守的日军一一干掉。

这场戏,包含了多套动作,还有朱一龙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演绎,非常刺激眼球。但是,其宣泄感却并不一定胜过《南京照相馆》里往鬼子脸上泼硫酸的一个动作。

阿赑复仇,是爽感场面戏,在视觉上有着绝对优势,但在情感上的调动却并不一定比苏柳昌(刘昊然 饰)的单一动作更强烈。因为后者有更多的文戏提供情感上的铺垫和积蓄。

《东极岛》的主创给阿赑复仇铺垫了合理性、提供了必然性。可这段戏说到底还是阿赑以强打弱,是动作大片逻辑下的“杀神降临”。尤其是日军最后一个面对阿赑的那名喜欢穿兜裆裤的伍长,在前期还展露过懦弱、无能的一面。

苏柳昌的泼硫酸虽然只有一个动作,造成的伤害也没那么致命,但它来得更为突然,是弱者逼不得已的愤然反击。

这个动作宣泄出的,是前边一个多小时的文戏所积蓄出的强烈情感,抵达观众内心的深度自然不同。

04

在本世纪00年代和10年代,重工业大片是拉动内地院线票房的重要力量。重工业大片也是工业水准进步的推动力。

别的贡献不说,《东极岛》拍下来,国产电影水下摄影的经验和技术,肯定是迈了一大步。

进入20年代后,游戏、动漫也能提供不亚于,甚至超越电影的视听冲击和震撼场面戏,普通观众对重工业大片的需求和渴望也就降低了。

《东极岛》首日上映产出7000万票房,居于《南京照相馆》之后。最终,《东极岛》要是票房上卖不过《浪浪山小妖怪》的话,那重工业大片的路,就要越来越难走了。

当然,这只是笔者作为深度影迷,在影市长时间不振后下意识的担心。或许,主力观众入场后,《东极岛》的票房就会拔地而起。尤其是在大盘已经被之前上映的影片带热的情况下,“共同富裕”也是可能的走向。

国产重工业大片将划下逗号还是句号,这个暑期档下来就该见分晓了。

【文/满囤儿】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