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如今,67岁的他站在平遥的演唱会舞台上,却在掌声与喝彩之外,迎来了汹涌的骂声——从全民敬仰到争议缠身,这段落差,究竟是从何而来?
一声声“长在哨所旁”,
那时候的阎维文,德艺双馨是公众给予的最高评价。
可如今,67岁的他站在平遥的演唱会舞台上,却在掌声与喝彩之外,迎来了汹涌的骂声——
从全民敬仰到争议缠身,这段落差,究竟是从何而来?
01 回报家乡还是“借机捞金”?
8月5日晚,阎维文“回报家乡走进平遥”演唱会收官。
台上,他精神依旧,邀请黄训国、蔡国庆、乌兰图雅等老艺术家同唱经典。
台下,质疑声不断——
“既然是回报家乡,门票要钱吗?”
官方答案是:门票免费,但须8月5日当天购买平遥古城门票,才能参与抽奖换取。
“以票换票”的模式,让不少网友觉得:这更像是一场带动景区消费的合作营销。
再加上有本地牛肉企业冠名,网友直言:“回报?恐怕是走穴挣钱。”
02 争议不是第一次出现
事实上,这并不是阎维文第一次陷入“逐利”争议。
2020年,他曾举办3天声乐大师班,收费4500-5000元,学员百人起步——收益可达45万元。
同年,他还出现在一场房地产企业的开盘活动中献唱军旅歌曲,而该企业此前因工程质量问题被官方通报。
要知道,他曾公开强调“军歌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如今的行为与过往表态形成鲜明反差,自然难逃口碑下滑。
03 昔日的“德艺双馨”
阎维文13岁进入山西省歌舞团,为练功患上坐骨神经痛;
1979年调入总政歌舞团,老师称他是“一生无怨无悔的好学生”;
1984年的《小白杨》一举成名,他的唱功与形象,成为那个年代军旅音乐的标杆。
感情上,他与初恋刘卫星从14岁、15岁相识相恋,历经异地、病痛依旧守护如一。
刘卫星先后3次与癌症搏斗,他甚至为照顾妻子而退学,用最实际的时间与陪伴,守住了家。
彼时,他的故事,正是“德艺双馨”的注脚。
04 公众的落差感
也正因为观众记得他曾经“清澈嘹亮的少年嗓音”与“军人般的原则”,
当他出现在楼盘活动、冠名演出、收费争议新闻中时,这种情感上的反差更为强烈。
观众不是否定他几十年的艺术成就,而是不愿看到一位标志人物,把军旅歌曲变成商业的背景音。
05 结语
55年的舞台,从部队礼堂到央视舞台,再到今天的商业演出,阎维文走过的是一个时代的跨度。
真正的“回报家乡”,或许不是靠一张票、一场冠名,而是那份不随风淡化的艺术初心与对观众的真诚。
争议过后,他是否会回到那个“用一首歌就能温暖人心”的阎维文?
这不仅是观众的期待,或许也是他自己需要回答的问题。
来源:小鸭不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