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露思晒出的解约账单写着天价违约金,诊断书里重度抑郁症的结论更让人揪心。
影视新人签合同看得后背发凉。
赵露思晒出的解约账单写着天价违约金,诊断书里重度抑郁症的结论更让人揪心。
这不是什么明星耍大牌,而是整个行业用格式合同压榨年轻人的缩影。
当红艺人尚且被吸血合约逼到崩溃,那些没熬出头的新人恐怕连发声机会都没有。
仔细看赵露思曝光的合同细则,经纪公司的算计堪称商业陷阱模板。
新人签约前三个月包食宿的“福利”,转头就变成每人五十万的培训债务。
所谓资源投入都折算成成本,红了的要连本带利吐出来,没红的就耗到主动解约赚违约金。
这种“广撒网”模式在韩国练习生制度里早有先例,SM公司曾因奴隶条款被法院判决赔偿艺人。
但国内既没有演艺人员工会,也没有标准合约范本,新人拿着全是坑的合同根本没得选。
最狠的是违约金计算方式。
合同里写着的八百万只是起步价,实际会根据艺人走红程度动态调整。
之前某选秀歌手解约时,公司把未兑现的商务合作都折算成预期收益,索赔金额直接破亿。
这种把艺人当期货炒作的套路,比网贷砍头息还黑。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类合约可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但现实中鲜有艺人敢和公司对簿公堂。
韩国演艺协会五年前就推行了标准合约:违约金不得超过三年总收入,解约时培训费需提供实际支出凭证。
国内至今没有明确司法解释,导致同样违约案件判罚相差百倍。
去年某演员用未成年时签订的合同申请无效获得支持,但更多二十岁出头的新人卡在民事行为能力认定上。
看着赵露思病床照,想起之前某女团成员在宿舍吃泡面被索赔体重管理费。
这些年轻人以为签的是追梦合同,实则是把自己典当给资本。
真要破局,得从修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开始,把艺人权益保障写进法规。
否则今天围观赵露思解约,明天还会有更多沉默的“人形提款机”倒在镜头外。
来源:浅夏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