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傕和郭汜单拎出来一个啥也不是,但是加起来却超强?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08 21:30 5

摘要:师友们好,我是轻尘,一个不太正经的小编,今日话题:“为什么说李傕和郭汜单拎出来一个啥也不是,但是加起来却超强?”

泪水打湿数据线,边刷头条边触电,师友们好,我是轻尘,一个不太正经的小编,今日话题:“为什么说李傕和郭汜单拎出来一个啥也不是,但是加起来却超强?”

李傕:我来组成上半身!

郭汜:我来组成下半身!

贾诩:我来组成头部!

合体!

李傕郭汜

文和(贾诩):我有一计,只需(话还没说完)...

李傕、郭汜:文和先生请吩咐!

你但凡换个人,说要烧长安,都得琢磨琢磨,但两货能直接已经帮忙丢油了

李傕、郭汜如果从头到尾都听贾诩的,估计就没曹操啥事儿了。

董卓但凡什么事都听李儒的或者问问李儒,可能也没他们两个啥事了。

李傕、郭汜,单论个人能力确实平庸——两人既无显著谋略,又无领袖气质,甚至曾在手握二十万大军时,第一反应是“解散回老家”,堪称汉末版的“草台班子”。但当两人“合体”,却能在乱世中掀起风浪,一度掌控汉献帝与朝廷公卿。

首先,二十万西凉军是硬核资本。要知道,刘备打拼多年才拥兵15万,孙权鼎盛时约13-14万,曹操占据六州也仅25万,而李傕、郭汜能在西凉聚拢20万兵力,这与其出身地特性密不可分。西凉地处边陲,经济落后,百姓“当兵有饭吃有出路”,征兵远比中原、江南容易,这让他们一出场就手握了顶级的军事资源。

贾诩

其次,两人的“听话”特质与西凉军的传统互补。凉州诸将普遍承认自身的智谋不足,却深谙“听谋士话”的生存之道。李傕、郭汜虽蠢,却能对贾诩的计策言听计从——而贾诩恰恰是能将这股蛮力导向精准打击的“操盘手”。西凉诸将“武力强、知道自己脑子差,愿意听从知识分子调遣”,这种“自知之明”让他们成为贾诩手中的利刃,甚至能吊打王允、吕布这样的组合。

再者,两人的“分工”意外形成了权力的闭环。“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的操作,虽显粗鄙,却精准拿捏了汉末权力游戏的核心——控制象征(天子)与实际运作(公卿)。这种分工看似偶然,却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朝廷话语权,而单拎出任何一人,都难以完成这种“双轨控制”。

更深层的原因,则绕不开贾诩的“推手”作用。贾诩鼓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初衷可能更多是自保——王允计划屠戮西凉部众,身为西凉人的贾诩为求活命,才挑动二人起兵。他为这对“杂鱼”量身定制了计策,打完王允后便抽身投奔张绣,留下李傕、郭汜继续折腾。或许“不是李、郭二人强,而是贾诩带着他们能赢”,这对组合的“超强”,本质是顶级谋士借愚者之手实现目标的典型案例。

王允

从结果看,李傕、郭汜他们单拎出来都是“葫芦脑袋”,合体却成了乱世中不可小觑的力量,恰恰印证了汉末那句残酷的现实:草台班子的胜负,往往不取决于自身的能力,而在于能否攥紧手中的牌,并让懂牌的人来打!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吧,感谢观看。

祝情长久,事如意,人安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轻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