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雯是一个作家,也是个摇滚乐评人。她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说一部电影很烂。她说这部电影是专门出来骗大家钱的。
一个差评,IP在台湾,这事就变复杂了
黄雯是一个作家,也是个摇滚乐评人。她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说一部电影很烂。她说这部电影是专门出来骗大家钱的。
这篇文章很快就被人看到了。网友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她发文的时候,她的IP地址显示在台湾。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奇怪。
黄雯很快出来说话。她说自己其实是在北京发的文章。她不明白为什么IP地址会显示在台湾。她说自己的IP就是这样,经常自己到处乱跳。
很多人不接受这个解释。他们觉得这太巧了。在北京用手机,IP地址很难跳那么远,直接跳到台湾去。这个IP的事,让她的差评变得更难懂。
《南京照相馆》就是她批评的这部电影。这个夏天,这部电影很火。很多人都去电影院看了。大家都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好。
票房有
17亿
豆瓣网站的评分有
8。6
黄雯说这部电影的剧情很慢,拖拖拉拉的,感觉就像在看一部很长的电视连续剧。一点也不像一部应该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
她还说电影的故事逻辑有问题。她问为什么日本军官那么坏,却没有杀死主角陈浩然。她觉得这个地方不真实,说不通。
她说电影的情感表现很差。她坐在电影院里,完全没有被感动,也无法进入到故事里面去。她觉得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抗日神剧。
她承认自己没有看完。她说看到后面自己就走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她还建议导演应该去学习一下《敦刻尔克》那部电影。
网友不认同她的说法
这个差评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有一些网友同意黄雯的看法。他们觉得这部电影的节奏确实有些问题,一些细节也处理得不够好。
大部分观众和影评人都不同意。他们反驳了黄雯说的那个逻辑问题。他们说电影就是想表现日本军官复杂的内心,战争把人性变得很奇怪。
历史上,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也不是每一个日本兵都是完全没有了人性。电影只是想展现出历史里面复杂的那一面。
关于和《敦刻尔克》的比较,大家也觉得不合适。这两部电影讲的故事完全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一部是讲生存,一部是讲记忆。
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比较战争场面,本身就不公平。它们要表达的核心东西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电影。
最重要的一点是,黄雯自己都说“结尾没看就跑了”。一部电影都没看完,就直接说它是一部烂片。大家觉得她这样评价,不够客观。
这电影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它和以前那些抗日神剧不一样。它没有“手撕鬼子”那种简单粗暴的情节。它没有把好人坏人分得那么清楚。
它想让观众看到,在真实的历史困境中,普通人的选择和挣扎。它想挖得更深一点,去展现人性的复杂。这是它和别的电影不同的地方。
这种拍摄方式,让大多数观众产生了共鸣。但可能也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这些人习惯了看那种黑白分明,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故事。
一部电影拍出来,接受各种角度的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电影的剧情好不好,节奏快不快,人物怎么样,这些都可以拿出来理性讨论。
可是当这种艺术批评,和一个显示在台湾的IP地址联系在一起。当对电影的讨论,可能被批评者的个人立场影响的时候,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黄雯的差评,到底只是她个人真实的观影感受,是一种直接的艺术批评。还是说,她的这个差评背后,其实还掺杂了别的一些因素。
这场围绕电影的风波,留给人们思考的东西,已经超出了电影好不好看这个范围。它触及到了网络时代,我们如何看待一个观点和它背后的人。
真相到底是什么,可能已经不重要了。它就像那个跳来跳去的IP地址一样。在无数的信息里面,变得模糊不清,需要时间才能被人看清楚。
来源:浮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