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随着释永信的“垮台”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一桩众人早已淡忘的往事竟意外牵扯出王宝强与前妻马蓉的旧案,让不少网友直呼“剧情跌宕得比电视剧还精彩”。短短几天内,“释永信牵动娱乐圈旧疾”“王宝强差点躺枪”等词条接连冲上热搜。名人效应加上热点话题,又一次让舆论聚光灯狠
引言:
最近随着释永信的“垮台”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一桩众人早已淡忘的往事竟意外牵扯出王宝强与前妻马蓉的旧案,让不少网友直呼“剧情跌宕得比电视剧还精彩”。短短几天内,“释永信牵动娱乐圈旧疾”“王宝强差点躺枪”等词条接连冲上热搜。名人效应加上热点话题,又一次让舆论聚光灯狠狠照向了王宝强。
释永信与王宝强:一条短信,九年余波
具体来看,这次风波的源头其实是一张2016年除夕夜的合影:王宝强、释小龙和释永信三人身处少林寺共聚。当年这张平平无奇的照片,到了释永信涉案被查后却成了一个不小的“导火索”,许多网友开始深扒照片背后的关系链,怀疑其间是否有利益输送或公关操作。
其实,真让大众起疑心的是那条著名短信。彼时王宝强遭遇婚变危机,陷入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之争,在舆论和人生低谷中苦苦挣扎。释永信出于“师兄弟情谊”发去慰问:“经济上有急用随时开口,我让你的师兄弟们帮你。”本为一封安慰信,却因释永信如今“塌房”,被部分自媒体解读为“资源勾兑”,甚至给王宝强造成了不小心理压力。
事实上,这种短信甚至可以看作是佛门公关的一种方式——既表达关心,又树立少林寺“仁义互助”的集体形象。据娱乐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这样低成本的声援对少林寺品牌来说是稳赚不赔,既能拉拢人气也无实际财政压力。只是尴尬的是,如今释永信被查,接触过他的各路人马容易被顺带“联想”。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释永信的“虚晃一枪”,王宝强真实的朋友圈却极其给力。例如导演陈思诚,在王宝强最穷困潦倒时,曾毫不迟疑支援300万巨款,帮助他度过官司难关。这才是真正顶级朋友圈的温度。
王宝强的坚守与再崛起
纵观王宝强近几年发展,他并没有被负面舆论击倒。反而依靠扎实演技、不断钻研自我,无论是《盲井》《士兵突击》,还是近年来大热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王宝强逐步从喜剧演员转型为导演、制片人,多线开花。值得一提的是,《唐探》系列累计票房突破120亿元,数据显示,王宝强不仅获得商业成功,而且以亲民、正直的形象赢回了大量国民好感。
与此同时,王宝强十分注重家庭建设,不遗余力给予孩子陪伴与教育。个人访谈中他说过一句话:“工作再忙,也不能失去做父亲的责任感。”在新一轮社会关注家庭教育的趋势下,这种“拼事业不忘顾家”的形象无疑与主流价值观高度契合,对网友尤其是宝爸宝妈受众极具感染力。
旧人落幕:马蓉与宋喆的现实困窘
反观马蓉与宋喆,现实中结局却大相径庭。马蓉在当年离婚分到巨额财产后一度远赴澳洲购置豪宅,但下坡路来得很快,网传其因无法承担高昂房产税被迫卖房,甚至被拍到为谋生在超市打零工。与之相比,宋喆六年牢狱归来,昔日娱乐圈“操盘手”声望彻底崩塌,如今重返社会举步维艰,行业“封杀令”之下没人敢与他合作。
这些故事表明:公众人物虽然聚光灯下风光无限,一旦偏离了道德或法律底线,很难再重新赢回舆论与机会。反倒是王宝强这样“跌倒还能爬起来”,用专业努力和人格魅力重新站回巅峰的人设,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追捧。
个人观点与思考
近年各类知名人物丑闻频发,一个共同特征是“关联牵连”,即某人的问题暴露,很可能导致与其相关的人物、事件被重新审视。社交网络时代这一现象尤为明显,“连坐式”舆论已经让许多明星压力山大。对此我认为:
1. 大众应理性围观,勿因舆情未明就对无辜者妄下定论;
2. 名人需更自律,谨慎选择社交圈和公开合作关系,把控公共形象风险;
3. 专业媒体要有事实核查的责任心,不应仅靠合影、流言进行大面积渲染。
最后,王宝强之所以能在风波之后迎来新生,本质上得益于自身的正直、踏实以及不断进步的职业态度。这是值得所有身处热门舆论漩涡中的公众人物思考和借鉴的重要一点。
一场由释永信事件引发的风暴,让一众旧事浮水出面,有的人成为新一轮“热点”为此买单,有的人靠坚守和实力完成浴火重生。一张照片和一条短信,终究不能定义谁的全部人生。如何在娱乐圈、甚至在整个舆论场中笑到最后,靠的不只是运气,还有底气与担当。
来源:静水深流